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序言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自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认识方法、工作方法、调节评估和研究提高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讲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等内容。二、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熟练的运用基本理论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问题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做出正确的结论。三、教学时数:第一、二、三、十四章各三课时,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各四课时,共五十二课时。四、实践性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采用不同方法在本科生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和实践总结。调查的范围包括高校、企业和社会。五、教材和参考书目:(一)教材: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二)参考书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陈万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政治观教育通论》王玄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戴艳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六、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第二部分正文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建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含义;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和特点;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体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体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相关概念:1.方法和方法论:方法: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完成一定任务、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的总和。方法论: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它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和功能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系等问题。方法论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具体运用。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说或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运用,后者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不能就方法研究方法,也不能孤立地研究方法,实质上是研究如何运用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自觉地认识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具体运用。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性。从形式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主观的,但从内容上看是客观的,方法的产生一定要和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客体、教育内容相适应。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规律。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具体条件)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横向空间上表现为联系性,在时间上表现为发展性,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1.理论基础: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互联系上,前者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具理论性,后者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具应用性。2.知识借鉴:按照类型划分,可以划分为:A既有部分具有内容交叉,又可直接引如某些教育方法的学科。主要有: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B借鉴学科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移植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教育学、系统科学、数学等。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和特点:(自身的规律性)1.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研究指明方向;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任务的工具;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方式.2.特点:学科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用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渗透性和交叉性的统一。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范畴体系:内容类别主要内容认识方法体系通过观察、调查、预测的方式掌握教育客体的思想信息的信息获取方法对思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其实质的信息分析方法根据思想实际决策教育方案的决策方法工作方法体系(实施方法体系)任何时候和条件下都要运用的基本方法(理论教育的方法、实践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运用的通用方法(比较教育方法、典型教育方法等)特殊情况下运用的特殊方法(心理咨询法、冲突缓解方法)复杂情况下运用的综合方法调节评估方法体系反馈调节方法总结评估方法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确立对待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果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2.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二、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2.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良传统;了解邓小平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条件和趋势。计划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一、坚持继承与改革的统一(一)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二)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赋予传统方法新内容二、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良传统(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二)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针、原则和方法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一)邓小平改革创新教育方法的贡献:1.把善于学习、解放思想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2.说服教育与执行制度相结合。3.发扬革命精神与重视物质利益相结合。4.依靠群众与以身作则相结合。(二)人民群众对新时期教育方法的探索: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2.当代社会的伟大实践;3.现代社会环境内容的影响;4.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1.分化和综合相统一的发展趋势;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发展趋势;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思想信息的获取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思想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时机;了解思想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调查法的艺术和技巧;思想预测方法的具体方法的应用。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一、思想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时机:(一)途径:1.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2.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3.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4.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二)时机:1.国内外出现重大事件时,特别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利益的事件发生时,可能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强烈反响;2.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触及人们传统观念和利益时,必然回产生各种新的思想问题;3.社会阶段发生交替,思想与新的环境不相适应时;4.在举行重大竞赛、隆重集会、盛大节日庆祝的前后;5.进行考核鉴定、升职晋级、入党入团,受到表扬、批评或处分时;等等十个方面。二、社会调查方法(一)调查方法的作用与要求:1.作用:调查方法是获取思想信息,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环节。(思想信息的复杂性和离散性特点,决定了思想信息的获取只能靠艰苦的、细致的、耐心的调查研究来解决。掌握调查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母。)2.要求:1.敢于讲真话,力戒弄虚作假;2.相信群众,力戒居高临下;3.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力戒偏听偏言。(二)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1.访问调查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或个别询问、个别谈话);2.书面调查法(问卷调查、民意测验);3.普遍调查法;4.抽样调查法;5.典型调查法;6.文献调查法。(三)调查的艺术和技巧:1.接近被调查者的技巧(交友式接近方式、求同式接近方式、自然式接近方式、直接式接近方式和迂回式接近方式);2.访谈调查技巧(了解对方,寻找心灵窗口;语气亲切,态度平易近人;言之有物,问话具体明确;注意启迪,用心广开言路;循序渐进,注意问话程序;体察情绪,保持和谐气氛。三、观察体验方法:(一)观察体验方法的作用与应用原则:1.作用:观察方法和体验方法,是获得感性认识、搜集思想信息的基本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获得第一手的现象和材料,可为正确鉴别这些现象和材料,抓住现象本质,提供可靠的事实根据。2.应用原则: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二)观察体验方法的类型与方式: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2.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3.主题观察和转向观察;4.描述性观察与分析性观察。(三)观察的程序与局限:1.观察的程序:循序程序、递进程序;2.观察的局限:A通过感知来获取的现象并不能完全反映人和集体的本质。B观察方法在运用中也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C观察方法由于不能对有关变量像实验法那样进行控制,因而不能肯定被观察者的行为变化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四、思想预测方法:(一)思想预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二)思想预测的条件和步骤:1.条件:调查者主观方面的条件;思想信息资料方面的条件;对形势和环境的熟悉。2.步骤:确定预测目标;收集思想资料;熟悉形势和环境;选择预测方法。(三)具体方法:1.判断性预测法;2.因果预测法;规范性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征候分析法。(四)思想预测的困难和局限性:1.存在难以预见的情况;2.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出大体上相对正确,甚至可能包含某些错误的预测;3.思想预测只能是一种动态预测,只能根据人们思想实际的变化,不断修正,不断逼近,使预测的准确度不断提高。第五章思想信息的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思想信息的分析及其优化;了解思想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思想信息分析的统计分析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想信息分析的优化;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思想信息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一、思想信息的分析及其优化(一)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1.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信息由收集到处理的必经阶段(是思想信息收集的深化和思想信息处理的前提);2.思想信息分析是把握思想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关键环节;3.思想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重要保证。(二)思想信息分析的特点:1.思想的能动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着眼于动态分析。2.思想的内在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透过人们的言行认识其思想本质。3.思想的开放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进行。4.思想的多样性,决定了思想信息分析必须从中把握人们的共同本质和主导方面。(三)思想信息分析的优化:1.首先要了解思想信息分析的内容和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分析客体的思想信息;二是分析教育环境的有关信息。2.需要创造和提供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条件一,尽可能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思想信息资料。条件二,提高思想政治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1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