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武汉市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共18页(3套合集)
1/182018武汉市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一)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丘壑(hè)与日俱增骁勇(xiāo)饥肠辘辘B.恭维(wéi)起承转合冗杂(rǒng)见异思迁C.商酌(zhuó)栩栩如生恐吓(hè)拈轻怕重D.镂空(lòu)风尘扑扑愧怍(zuó)莫名其妙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中国人民抗日做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_______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_______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_______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_______全国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A.激励彰显表明弘扬B.表明彰显弘扬激励C.彰显表明弘扬激励D.弘扬激励彰显表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B.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所致。D.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科学家的担当。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在创造中,我们成长;在创造中,我们享受乐趣。B.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的民族。C.明年我市将重点构筑人才“金字塔”,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把发展转为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的发展。D.我市试点推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模式,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城市。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年味淡了吗?①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②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2/18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③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又如春节食品,原来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现在一方面人们无暇制作,另一方面商店都有销售,于是自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也就淡化了,其制作技艺也逐渐消亡。④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诚然,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一禁了之”则弱化了春节的氛围。⑤“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的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⑥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年俗也是如此。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如今,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⑦现在,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5.对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了。B.人们认为“年味淡了”其实是对民俗的误解。C.“拜年”是重要的习俗活动。D.“一禁了之”弱化了春节的氛围。6.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年味淡了”的一项是A.扫房、守夜等春节特有的仪式活动逐渐淡出生活。B.煤气、天然气的普及,使祭灶的习俗逐渐消失。C.方便购买和无暇制作,使各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淡化。D.过年燃放鞭炮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意外伤害或引发火灾。7.根据文意,对“‘年昧淡了’是个伪命题”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年俗是伴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B.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C.春节期间,我们仍然有互相“拜年”的年俗。D.时至今日,各种新兴的拜年方式不断出现。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芋老人传3/18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①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②,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注释】①童子试:明清科举录取秀才的考试。②用甲第为相国: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乃益瘦:更加B.老人延入坐:邀请C.岂独一芋哉:难道D.相国遽惊谢曰:谢绝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A.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B.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C.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D.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讲述了一位老翁用煮熟的芋头来招待贫寒的书生,书生吃饱后离开,表示不忘恩情。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提出了“时、位移人”的观点。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D.本文是一篇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了因为地位的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四、(10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12.填空。(6分,每空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清澈心1合肥有许多条路,我最喜欢的要数清溪路。2喜欢清溪路,不因别的,只因这样一个“澄澈”的名字,淳朴、安宁,有禅意,总能让人联想到一条涓涓小溪沿路流淌,路边,或许零星地开些莫名的小花,那是一条路的婉约。3尽管现实中的清溪路并非这个样子,因为这样一个好名字,我想,住在那里的人应该是幸福的。4/184有时候,文字所带给人的意象就像是个奇怪的铁匠铺,会千方百计地在你的脑海打下不同的烙印,这烙印深深牵制着你的心灵。5我喜欢一切“清”字开头的词组。甚至我曾想过,若我再有女儿,定会为她取名“清澈”。6清澈真是一个好词,每每想到它,我总想到茫茫苍苍的群山,山谷里,一泓泉,有归浣的女子在泉水边濯足;或是一望无垠的春野里,农人在溪水边清洗他的农具。7-份清澈的心境应该在清晨养成,在一个阳光初升的早间,露珠丰满莹润,我们蹬遍了宽阔的草木和土地去散步,气息里呈现野草的芳香,肌肤里灌满微风的和暖。这样的一天,这样的一个美好的开始,怎能不拥有一份清澈的心境?8我去茶乡遇见一位女子,她是茶道表演的冠军,我问她,怎能保证自己冲泡出来的茶不熟不涩,青叶如翡?9荼道冠军说,很简单,抛去技巧,还须拥有一份清澈心。技巧易学,清澈心难得。10原来如此。11故乡的古城深处,常有春茶一般的女子穿梭其间,仪态端庄,束着马尾辫,几乎要撅到矮墙的上方,一身白色的长裙,或是牛仔装,很是清爽。在这个小清新日益流行的时代,煞是怡人眼目。按理说,如此老朽的城墙根下,衰草、断瓦、秃檐,怎样生出如此清丽的女子?12后来,出于工作关系,我在古城深处租住了房子,才发现在古城深处生活的们,安逸而富足,幸福感极强,极易满足,极懂感恩,他们心里装着的是澄澈的春水,怎能生养不出这样清新扑面的女子?13在合肥上学的时候,认识一位给浴池烧水的师傅。他嗜睡如命,经常烧着锅炉也会打盹儿。有人打他的小报告到老板那里,老板要辞退他。14得知了这件事,他敲开了老板房间的门,他说,我烧水的时候并不是打盹儿,而是在静心。15老板问,你一个烧锅炉的,又不参禅悟道,静哪门子心?16你知道锅炉师傅是怎么说的吗?他说,我这是在安心烧好水,而有些人在往你的耳根里倒浑水,你说谁该被辞?17老板木然。18我佩服这个烧锅炉师傅,侧面一打听,原来他除了嗜睡,还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阅读。他爱文字爱到“不烧字纸”的地步,哪怕是一小片纸张,上面有半个字,不小心烧了,他也会认为那是暴殄天物。19原来,阅读的源头活水造就了烧锅炉师傅的清澈心流。20清澈本无色,源流自悦心。我们只要保持一份悠然的心境,相信清澈就距离你我不远了!13、阅读1-6段,说说“我”为什么喜欢一切“清”字开头的词组。(6分)14、说说第7段划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这样的一天,这样的一个美好的开始,怎能不拥有一份清澈的心境?15、通读全文,清澈心有哪些特点?请分三条简要概括。(6分)16、读13-20段,简要概括如何修炼清澈心?(6分)5/18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切实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我校开展了以“学会安全上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列举出生活中上网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4分)18.在以“学会安全上网”为主题的班会上
本文标题:2018武汉市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共18页(3套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1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