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汉英语言差异看古诗英译中的变通问题
龙源期刊网从汉英语言差异看古诗英译中的变通问题作者:白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9期摘要: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给中诗英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对诗中必要的地方进行变通处理,以确保古诗意蕴的准确传递。本文拟从汉英两种语言所存在的差异入手,结合《长恨歌》的翻译实例分析阐述古诗英译中的几种变通方式。关键词:长恨歌;变通;诗歌翻译【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9-0158-2一、引言诗歌翻译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古诗英译。这是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作为承载古诗意境的古汉语的句法更加灵活多变。因此,要将这些经典之作完美地移植到语法严谨的英语中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对诗中必要的地方进行变通处理,以确保古诗意蕴的准确传递。本文拟从汉英两种语言上所存在的差异入手,通过《长恨歌》的翻译实例分析阐述古诗英译中的几种变通方式。二、主语的变通中国诗歌语言的句法是高度省略和灵活多变的,诗句的主语成分经常省略以使诗歌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但英语语法相对严谨,不论主动语态或是被动语态通常都需要出现主语,否则易使读者为寻找或思索动作的执行者大为费神而影响了对诗歌表现效果的感受。这一汉英语言上的差异就要求译者对诗句作变通处理,在正确理解原诗的前提下选择主动或被动语态转达原意,并为省略了主语的原诗句补上恰当主语。请看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回眸一笑百媚生龙源期刊网杨译:Glancingbackandsmiling,/Sherevealedahndredcharms.许译:Turningherhead,shesmiledsosweetandfullofgrace诗人只说“回眸一笑”,并没有指出是谁。但这种省略主语的句法并不会令中国读者感到困惑,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贵妃勾魂摄魄的一笑,也因此而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广为传诵。然而译作英文时为了保持震撼力,就需借助含有主语的主动动语态来表达。三、时态的变通汉语动词无时态变化,诗歌在表现情景时完全是可以超时限的,不必着眼于特定的时间。读者在欣赏时也不必区分写诗时的历史时刻和当前的读诗时刻,完全可以将两种时刻合而为一,这样更能融入诗境,体味到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然而英语有严格的时态区分,如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等,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动词时态的使用,努力做到既不违背英语的语法规则,又能准确地转达原诗的意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译:Heavenandearthmaynotlastforever,/Butthissorrowwaseternal.许译:Theboundlesskyandendlessearthmaypassaway,/Butthisvowunfulflledwillberegrettedforaye.因为是描述历史,杨许译文通篇使用过去时态,只是在结尾时出现分歧:许选用了一般将来时。杨忠实于写诗的时刻而使用过去时态,却使读者在欣赏译诗时顿时产生时间上的距离感,难以融入诗中的意境;而许则对诗歌的时态进行变通,使用表达未来意味的一般将来时,这是有道理的,所谓“无绝期”,那么“此恨”应不受时间限制,如果用了过去时was,那就是斩断了“此恨”的时间长度,使诗句缺少说服力,甚至造成自相矛盾。而将来时willbe则使任何时代的读者读来都觉得“此恨”荡气回肠,连绵不绝,从而以最有效的途径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四、句式的变通汉语是由表意文字组成的语言系统,尤其是在古诗中,词汇具有超脱语法规则和词性约束的极大自由,因而古诗的句式极其灵活多变。诗人可根据所表达意境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句式,或龙源期刊网是主谓兼备的规则句型,或是省略了动词、连词以及虚词的一连串名词的组合。而英语是由抽象字母构成的语言系统,其语法规则严谨、缜密,对句子表达有种种限定。所以,要在尽力保留原诗意象和韵味的前提下将句式自由的古诗移植到英语中,往往需要采用变通的方法选择最适宜的句式。究竟是严格遵循英语语法的严谨性还是突破英语语法规则的限制,是译作诗体还是改为散行,都要视原诗实际情境的需要而定。云鬓花颜金步摇杨译:Herhairlikeacloud,/Herfacelikeaflower,/Agoldhair-pinadorninghertresses.许译:Flowerlikefaceandcloudlikehair,golden-headdressed原诗句由三个名词词组构成,向读者展开了一幅中国古典美女图。杨将其句式变通为散行,并突破了一些英语语法规则的局限,舍弃了动词、连词等构成句式的基本词汇,这种变通将贵妃之美一步步展示出来,语调舒缓,令人陶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时间。许采取直译,节奏快,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有损原文意境的传达。五、韵式的变通中国诗歌尤其是古诗的魅力之一在于“音美”,而“音美”的首要特征便是押韵,尤以唐诗为胜。而英诗的韵律通常没有严格的限制,用韵的频率大大低于汉语古诗。如果译者过多地追求再现原诗的韵律形式,反而会损害原诗意义的传达。因此在追求“音似”的过程中也考虑到采用变通的方式,将无法对应转达的韵式以新的韵式表现出来,让读者在体味原诗意义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从诗形上看,《长恨歌》是一首七言乐府诗,共120行,诗中多用AABB式韵脚。而译诗正好与原诗一样共120行,每行12个音节,基本采用了AABBCCDDEEFF联韵韵式,在尾韵方面实现了与原诗韵式的基本一致。但在中间两个小部分(第49-74行,第99-100行)变通的采用ABABCDCDEFEF交韵韵式,既保留了格律诗的特点,又更为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意趣。杨译担心追求译诗的韵律会损害原诗意义的转达,所以采用不押韵的译法。汉语古典诗歌还常出现双声和叠韵,双声指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字的韵母相同,类似于英语中的头韵与谐元韵。但在译文中不一定能做到头韵对双声,谐元音对叠韵,如果勉强如此,可能会“因韵害义”。如Herbert.A.Giles把“鸳鸯瓦冷霜华重”中的“鸳鸯瓦”译成duck-and-draketiles,用龙源期刊网头韵[d]来对应双声(鸳[yuan]鸯[yang]),读起来顺了,但英语读者恐怕不会明白中国建筑中的瓦与duck-and-drake有何联系。悠悠生死别经年杨译:Thoughtshehaddiedyearbefore,许译:Onelone,longyearthedeadandthelivingwereparted,“悠悠”一词是双声叠韵,许变通地采用英语中的词语反复“long,long”来对应,既增强了词意,又延缓了节奏,把相思人儿思爱心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更哪堪经年累月的悲痛心境展露无遗,同时又展现了原作的形式与音韵之美。杨译本看似放弃“悠悠”的翻译,实则不然,他结尾用了“before”以长元音[o:]结尾,音调深远悠长,读来同样有时间漫长之感。八、结语总之,古诗英译中因汉英语言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而需要采用的变通方式大致有以上几种。只要遵循“在基本忠实原诗的前提下,更生动地传达原诗的意味”这一原则,译者就能运用变通的手段克服这些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障碍,努力达到“意似”、“音似”和“形似”的境界。参考文献[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3]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5]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白静;籍贯:湖北襄樊;出生年月:1984年8月龙源期刊网
本文标题:从汉英语言差异看古诗英译中的变通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3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