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观后感-监守自盗观后感-精品
监守自盗观后感篇一:国际经济学-《监守自盗》观后感金融危机的思考--《监守自盗》观后感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前言:《监守自盗》是一篇讲述2019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的纪录片,这篇纪录片思路清晰,影片并不直接向我们灌输观点,而是通过采访美国高级行政人员,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大学教授,甚至新加坡,中国,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看过影片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等等。我将对此片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此片的理解和感悟。(1)金融市场道德风险房贷机构。美国的次级贷款人由于信用风险高,其利率往往要高于其他贷款人。面对持续高涨的房价和利润的诱惑,银行往往将满足优质抵押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评定为次级贷款人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次级贷款的比例甚至达到993%。在宽松、乐观的金融市场形势下,房地产贷款机构将抵押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这种证券化引起银行中介职能分解,风险与收益相分离。抵押贷款公司既可以赚取贷款手续费.又能把违约风险转嫁到债券最终的买家身上.因此,房贷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负责任地放松了信贷审查,次级贷款大量增加。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等债券发行人购买了次级抵押贷款后,以其为基础资产发行次级债券,销售给投资者。投资银行在明知道债券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依然大量向顾客推荐购买。而他们却另一方面大量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因为他们知道泡沫会破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隐蔽性的诈骗活动。评级机构。雷曼兄弟在破产前是,破产前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在被援助前都是,花旗、美林、都有很高的投资评价,很多垃圾股被他们大力推荐。当人们在金融危机之后,对这些评级机构进行质问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样的评级只是他们的看法,他们的建议。为了增加债券的发行量,债券发行人需要得到评级机构更高的信用评级。证券发行机构通过给予评级机构利润,使评级机构人为的提高了对他们产品的评级,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高风险债券提高等级,赚了几十亿美元。穆迪的雷蒙德?麦克丹尼尔也承认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评级标准,没有尽到监管的职责。证券品种繁多.包括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整个过程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发起人和评级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发起人的项目运行报告和评级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给缺乏金融知识依此来判断的投资者以误导。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金融危机生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角影片中说道,一次由亨利?保尔森主持的宴会,包括来自于美国主要银行的老总和们非常奇怪的是,这些绅士们一直在争论“我们太贪心了,所以应付一部分责任”很好啊,然后他们就把矛头指向司库——财务部长:“你本应该更有力的监管,我们确实太贪了,但是无可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强监管”。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麦考密克说:“次贷危机的确是一场在高度证券化和高度衍生品化的金融体系中.由金融创新所引发.因货币政策和政府监管失误所造成的系统性混乱。”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一些金融机构购买形成的资产池.进行下一步的证券化操作进而形成.再对其进行评级,不断形成新的衍生品。叠叠不断的衍生品使风险不断加大,杠杆率也加大。在金融创新过度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监管不紧反松。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由于金融机构为大选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导致政府被金融机构绑架,不能有效地管理衍生品市场。美国“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使外部监管滞后,随着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双重多头监管”体制缺陷目益明显,并且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未能对危机的种种预警信号及时做出反应,为金融危机的酝酿、发展、爆发、蔓延提供了温床。(3)经济学学术危机在观看这篇纪录片以前,我曾经做过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的作业,由于能力所限,我所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看学者们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看了这篇电影之后,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学者的话能信么?电影中让我们看到了外国高校的另一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这些曾经听起来那么神圣的大学,但是就是这些大学里的著名经济学家们、经济学教授们,在他们为政府、为金融机构担任经济顾问时,出卖了学术的纯粹性,也出卖了社会,更出卖了自己的良知,他们用虚假的作伪的报告与评论,诱导着民众,为金融高层谋取着暴利,也为自己赚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当看到他们在镜头前的语无伦次、恼羞成怒,是那么的荒唐可笑,那些甚至不敢出境的人,更让人感到悲哀。他们是一流的经济学教授,其中不乏校长、院长,但他们都做了些什么?(4)总结《监守自盗》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些我们曾敬仰的、崇拜的领导者、经济学家、教授的阴暗一面。为了执政,竞选者可以向上帝发出虚伪的誓言;为了财富,经理人可以贪婪的榨取投资者的金钱,教授可以作出虚假的论断,哈佛、麻省况且如此。这是一个严密的合作团体,缺一不可,经济学家忽悠人、政治家放宽准入条件阻止立法监督、最后由商人从中赚得高额利益,分给帮助他们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一杯羹。最为让人痛心的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在新的政府上台后,期望的重组,只是换汤不换药,金融市场依然被同样的人掌控着,而其他人又能做什么呢?篇二:监守自盗()观后感影片《监守自盗》观后感,翻译成中文——监守自盗,很巧妙的翻译。该电影是探究2019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片子引子部分描述2019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冰岛危机的现状,然后按时间顺序依次通过五个部分(、、、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追根溯源,将看似复杂又混乱的美国金融业发展历程有层次有侧重点的逐步回顾。整个片子看下来,呈现在我们观众面前的就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金融业已经把政治、学术和民众都拖入了一个庞大的多米诺骨牌阵——牵头这个骨牌阵的正是金融业金字塔顶尖的那些“名人”——是他们在监守自盗。一、利益驱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丘吉尔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个七十年代的债券交易员,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所以他需要在晚上打另外一份工,这样才能养活全家。但是十年后,他已经年薪几百万美元。这是由于他所从事的行业,到了八十年代,开始爆炸性地增长。2000年之后,金融创新(包括抵押集合债券)开始呈爆炸性增长。在证券化这条利益链上的每一个人,从头至尾,没有人关心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关心的只是怎样把贷款的规模做到最大,以便从中牟利。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以高盛为例,销售团队一边卖掉6亿美元的“森林狼”债券,一边在卖这些债券之前,成员之间的对话却是“哥们,森林狼可够烂的”。更有甚者,它不仅出售有违约风险次级债券,而且一边向客户宣传这是优质的投资产品,一边却大量买入信用违约呼唤(),对赌这些债券最终会违约。他们客户赔的钱越多他们赚的钱越多,越往后面这些世界级投行的行为甚至已经涉及欺诈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整个华尔街的人似乎都陷入同一种境地。片中提到神经系统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戴上核磁共振成像仪,然后开始玩赌钱游戏,结果发现当他们赢到钱时,大脑中受到刺激的部位与可卡因刺激人脑的部位完全相同。对于华尔街,人性在利益面前似乎已经堕落了。二、道德沦丧--私欲大于一切如果说金融界从业人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是自身主观原因所致,那么华尔街的人越来越疯狂,很大的客观原因是金融机构、评级机构的道德沦丧和监管机构、政治家被金钱收买后的纵容与不作为。高盛它不仅出售有违约风险次级债券,而且一边向客户宣传这是优质的投资产品,一边却大量买入信用违约互换(),对赌这些债券最终会违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雷曼兄弟因为没有买入进行对冲而破产,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高盛虽然大量发行次级债,却因为大量持有头寸而在危机中获利。高盛的这种背叛自己客户行为,在商业伦理中应该被视为彻头彻尾的诈骗。然而,在危机之后面对国会听证时,高盛的总裁矢口否认对客户的背叛,说买入是做市的需要。由此可见,其商业道德已经彻底丧失。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我记得影片中对冲基金经理说:“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是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在利益面前丧失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三家评级机构因给高风险证券优良评级而赚得几十亿美元。’和&都是根据他们签发的评级报告的数量收费,被评为的结构性证券越多,他们在那个季度赚到的评估费就会越多。当接受参众两院关于评级机构责任问题的听证会问询时,他们辩护的理由是,当我们说某物可评为时,这仅仅是我们的看法,你不应该依赖看法。“它们只是我们的看法而已”——评级机构彻底的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信任贱卖了!这部影片以各种数据及事实向我们揭示了,美国政府内部的各个利益链条之间的关系网,美联储主席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财政部长从托马斯里根到现在的盖特纳,美国总统从里根政府到现在的奥巴马政府,无数高官、政客与华尔街的金融家相互勾结,为1%的富有者量身裁定了各项经济政策。银行家赚的盆满钵满,政客、学者中饱私囊。从1998年到2019年,金融业在游说和政治献金上的支出超过50亿美元。在华尔街控制下的政府中,没有人是清廉的,他们将纳税人的钱心安理得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量化宽松、行业重组都只是安抚民众情绪的把戏而已。而且他们贪污的并不仅仅是本国公民的钱,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这场危机的1%的人“功成身退”,却让许多国家的人民失去工作,更加贫困。三、监管丧失—多米诺骨牌最终坍塌银行家天生的贪婪会使得他们将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为了自己的富裕而置民众于不顾。花旗银行的有一句名言:“在音乐停下之前(金融危机之前)我们要不停的跳舞(捞钱)。”而此时伴随着音乐,被蒙在鼓里的民众也会跟着跳舞,可当他们停下舞步的时候,才发现音乐早已停止了。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把金融市场比做超大型油轮,为了防止巨大的油轮倾覆要把巨大的油轮用水密隔舱加以分割,而市场中的监管机制就相当与于水密隔舱,监管失职或放松监管就相当于去掉这些隔舱,没有隔舱的油轮液体容易发生晃动,造成船体倾覆。所以要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必须要监管有效充分。然而,从80年代初里根政府开始,启动了长达30年的对金融业放松监管的进程。1982年,里根政府对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银行放松监管,允许他们用储户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联邦储备银行拥有广泛的权力去规范抵押品市场,但美联储主席拒绝使用这些权力。在泡沫飞涨期间,证券和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各家投资银行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大一点规模的调查。随着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品蓬勃发展,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各类金融企业把焦点瞄准了衍生品交易。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萨默斯部长合作提议金融衍生品不应受到监管,2000年12月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禁止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受法律约束的衍生品交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除了传统的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新出现的和等金融衍生品在不受监管的前提下为投资银行所用来大发其财。抵押债务责任证券和信用违约互换都是风险分散、收益极高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都处在资产证券化的链条中,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放贷者不再担心还款,投资银行同样也不在乎,于是销售的越来越多,在短短三年内抵押贷款总量增加了
本文标题:观后感-监守自盗观后感-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5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