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5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105)一、培养目标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哲学学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有伦理学、人生哲学、道德学及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学养,能够较好地从事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事务和理论研究工作,从事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德育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从事文化、宣传、出版部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有关部门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中外伦理学史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分析有鉴别地对待中外伦理学的历史遗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主要流派;具有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书籍与报刊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主要围绕伦理学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凸显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服务的基本宗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伦理学原理、科技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等三个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1.伦理学原理2.科技伦理学3.行政伦理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所修学分至少要求35学分。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四、课程设置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一)公共必修课(8学分)1.第一外国语(5学分);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二)学科基础课(不低于6学分)1.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2.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中国伦理思想专题研究;4.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三)专业主干课(不低于6学分)1.元伦理学;2.行政伦理学;3.科技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四)选修课程(不低于12学分)1.生命伦理学;2.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3.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4.中、西方伦理学原著选读;5.制度伦理学。每位研究生至少选修12学分,可以跨专业选修。专业方向课列入选修课程,导师在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从选修课程中指定。五、专业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名称、总课时、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附后)。六、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部分文科专业应特别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八、学位论文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35学分才准许撰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从第3学期开始进行选题、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和做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得到导师的同意,并经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会议通过。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在撰写过程中,实行汇报与阶段性学术报告制。每隔3—5个月,硕士生要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指导小组及时给予指导;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在申请答辩前3—5个月,要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并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的创新,资料翔实,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设1门本专业课程,一般为专业必修课。每位导师必须在学术带头人的组织下,为研究生开列出必读书目并及时检查研究生对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参与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的答辩。研究生的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培养方法: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十、考核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十一、其他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必修课(学位课程)公共课11_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修8学分09_000003英语21655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9_070301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5433至少修9学分09_070302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543309_070303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543309_070304中国伦理思想专题研究5433专业主干课15_070305元伦理学5433修9学分15_070306公共行政伦理研究543309_070408科技伦理的理论与实践5433选修课09_070406制度伦理5433至少选修6学分15_070309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542209_070411生命伦理学542209_070415法伦理学542209_070414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542209_070416西方伦理学原著选读542209_070417中国伦理学原著选读5422教学实践09_0790012*修2学分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70301课程名称: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若干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关道德本质的理论;道德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与理论问题;道德意识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观念、现实利益与道德行为选择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道德接受问题等。通过系统学习伦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掌握伦理学的学科特性和理论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伦理学知识结构,提高其研究伦理学理论以及伦理现实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内容: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2、道德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关系;3、道德与人性;4、道德价值和现实的道德规范体系;5、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6、道德的社会本质及其功能;7、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8、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9、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10、公民道德;日常生活道德;11、道德义务与道德良心;12、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13、道德人格及其道德创造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2.唐凯麟:《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5.R.T兰诺:《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姚新中等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6.焦国成:《伦理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5年7.鲍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8.魏英敏:《新编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梯利:《伦理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课程编号:070302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全面、准确、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精神;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为顺利开展本学科领域的探讨研究夯实理论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进一步研究思考的基础平台。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体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与意识观及其当代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前沿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及其前沿问题;5、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问题。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或单行本)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4.《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6.《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7.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8.《邓小平文选》第3卷9.《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0.《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8卷本),黄楠森等主编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上、下),孙伯揆、侯惠勤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俞吾金、陈学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4.《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历程》,曾乐山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6.《中国当代哲学40年》,李震霞主编,华夏出版社,1997年17.纳尔斯基:《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上、下卷)18.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19.《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共1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0.《人学理论三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1.《新世纪的哲学走向》,修毅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2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郝立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3.《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标题:25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6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