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一)地球运动规律的现实应用地球运动的核心规律表现为五大规律,即时间变更规律、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认识这些规律能很好地指导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例如,2013年天津新建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这些建筑根据天津当地日照时间和强度选择了南偏东15°的方向,以利于光伏板吸收太阳光照。窗台也由一层变成了两层,倾斜的设计使得太阳光直接照射在窗台上,而上面一层的窗台采用光面材质,将太阳光折射,但是仅反光却不反热,最大限度控制室内温度散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在本热点中命题的角度:(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如2013年6月上旬发射“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下半年“嫦娥”三号的发射、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召开等材料,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季节的判断。(2)以实际生活常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室内光照等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和规律的判断。(3)从考查方式上看,注重考查读变式日照图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在辽宁举行,开幕式于8月31日16时在奥体中心举行。据此完成1~3题。1.本届全运会由以往的晚上改为下午的主要原因是()A.辽宁省纬度高,地方时早B.辽宁省纬度高,白昼时间短C.白昼时间短,日落时间早D.白昼较长,充分利用日照2.家住纽约(74°W)的华人李先生在同步收看开幕式时当地最接近()A.黄昏B.午夜C.中午D.下午3.第十二届全运会举行期间()A.沈阳白昼逐渐变长B.大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D.北极地区内有极昼现象【解析】1选D,2选B,3选D。第1题,8月3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辽宁省纬度较高,因此昼较长,开幕式改在下午16时光照充足,不需要灯光照射,充分利用日照光线,节约能源。第2题,开幕式开始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当地时间是8月31日3时,比较接近午夜(0时)。第3题,8月31日至9月12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在变短,辽宁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逐渐向近日点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4.小王欲在合肥市(31°N,117°E)滨湖某小区购买两室两厅商品房一套,获得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后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②tan35°34′≈0.72tan45°≈1tan59°≈1.66tan82°26′≈7.12材料三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1)售楼部给小王提供了两种不同户型示意图(材料一,图1),若从日照角度考虑,你认为小王会选择哪种户型,试说明原因。(2)小王欲在14号楼一楼购买住宅,通过实地测量获得相关数据(图2),请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4号楼一楼是否终年都能在正午时被太阳照射,并写出你的计算过程和判断理由。(3)请解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为什么规定住宅建筑日照“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甲户型两卧室都朝南向阳,光照条件较好。第(2)题,结合合肥市纬度位置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计算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结合前楼高度算出应具有的最小楼间距后,与实际楼间距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具体计算过程可通过数学方法计算。第(3)题,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加大,日照时间逐渐延长,就能保证该楼全年都能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答案:(1)户型甲。原因:户型甲两卧室都朝南向阳,而户型乙只有一卧室向阳。(2)不能。理由:冬至日,合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若该日14号楼一楼能在正午时获得阳光,则全年都能获得光照。而通过计算得知,冬至日楼间距至少为25米才能使得14号楼一楼在正午获得光照。计算过程:①冬至日合肥正午太阳高度角H冬至日=90°-|31°+23°26'|=35°34'②最小楼间距L=18÷tan(H冬至日)=25(米)(3)冬至日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若该日日照不少于1个小时,则说明该建筑日照条件较好。
本文标题:【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1) 地球运动规律的现实应用配套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7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