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0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020年01月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教学目标】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教学准备】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二、教学新知: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3、提问: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6、投影出示资料表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以上设想如果学生不能说教师可以进行提问。7、出示例2的天气预报图(1)找一名同学播报一下天气预报,根据书中提供的信息自己把这几个城市的气温整理在表中。(培养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提高学生统计整理能力。)(2)回答书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写在书上,集体订正。书中第四题的第三个订正时学生说说怎么想的?8、完成试一试的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1、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读下面的温度27℃-11℃0℃-22℃39℃扩展延伸让学生找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2、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交流30摄氏度零下8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15摄氏度扩展延伸:让学生从高到低排列。3、第三题让学生课下完成四、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全体同学根据大家的交流情况和自己的回忆把本课的知识点记录在书中空白处。【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初步认识正负数和整数【教学目标】1、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3【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玩游戏: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2)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生:不能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生1:笑脸2哭脸2生2:箭头向上2箭头向下2生3:赢2输2生4:+2-2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十、一)5、认识正、负数。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师板书:负数正数-2+2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2)0呢设置悬念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4生1:每格代表1℃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生3:…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3、小组讨论: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3)-5℃和5℃有什么不同?(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三、生活中的应用。1、写数:王叔叔从5楼乘电梯,电梯显示()层;到地下1层去取车,电梯显示()层。2、(黄山、吐鲁番海拔与海平面对比示意图)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出示存折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数轴)(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2)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7米,说明他向()行()米(3)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8米,说明他向()行()米四、总结【教学后记】5第三课时进一步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熟悉的事物【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3.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二、设计记事卡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4、交流设计记事卡。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三、典型事例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四、练一练1、让学生自己填空。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五、问题讨论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6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教学后记】第四课时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数量。3、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正、负数来表达和交流。【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数学竞赛,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1.师:同学们某班利用课余活动举办“兔博士”数学竞赛,我们去看看吧。谁来读一读2.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3.提出(1)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4.交流学生用正数、负数表示的结果。5.提出(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填空。6.交流三个队的得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二、质量检查1、让学生了解一袋糖的标准质量和七袋糖抽样检测的结果,知道用正、负数和0表示每袋白糖和标准质量相比的要求,然后自己填表。2、交流填表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三、练一练1、先让学生了解6名同学的体重并计算他们的平均体重。再自己完成(2)题,最后交流。2、让学生利用小组同学的身高进行练习。【教学后记】7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师:自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就为我们安排了位置,这里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师:如果有个小朋友叫小军(课件演示),你能说说他坐在哪里吗?指名学生回答。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具体位置,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缺点?(不够清楚,比较麻烦)2.揭示课题并板书。师: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描述小军的位置,显得不够规范或比较麻烦。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座位的场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尝试描述小军的位置,然后通过交流,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8出示自学方案:(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2)一般情况下,如何确定第几列?如何确定第几行?(3)请你举例说明怎样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学生自学课本,同桌交流讨论,全班汇报。(1)交流汇报学案: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谁能说说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指名学生回答。谁能根据情境图具体说说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教师从图中指列、行,追问:这叫什么?这是第几列?这是第几行?指第1列第1行的同学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那么小军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2)(课件出示)抽象图。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呢?演示抽象图交流: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课件演示“第1列”,再依次演示第2列、第3列……)第1行呢?(课件演示“第1行”,再依次演示第2行、第3行……)小军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呢?同桌合作,一人指图中某个学生,另一个人说他在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再交换角色练一练。[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学案,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3)用数对表示位置。其实,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
本文标题:2020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0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