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海南]度假村深基坑施工方案(人工挖孔桩-井点降水)
海南琼珠海岸生态度假村T1~T8塔楼及裙房基坑工程(降水、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江苏天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目录1.编制依据11.1招标文件11.2招标文件附件11.3主要规范、规程11.4主要标准21.5主要法规22.工程概况32.1工程总体概况32.2工程地质条件43.施工部署43.1施工组织系统43.2施工部署及顺序64.主要项目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75.组织协调86.主要劳动力计划87.施工准备97.1开工准备:97.2技术准备:97.3物质准备:98.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98.1基坑降水方案98.2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159.施工管理方法199.1采用项目法施工199.2强化计划管理209.3成本控制209.4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19.5环保要求和措施229.6工地安全用电规定2210.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措施2310.1质量目标2310.2质量保证措施23附:1:T1-T6塔楼定位坐标示意图。2:井点平面布置图3:降水、孔桩总平面布置图4:施工进度计划5、施工机械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海南琼珠海岸生态度假村编号:致: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基础(降水、挖孔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审查。附:1:T1-T6塔楼定位坐标示意图。2:井点平面布置图3:施工进度计划4:施工机械表5:降水、挖孔桩总平布置图承建单位:(章)项目经理:日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理工程师:日期:11.编制依据1.1招标文件1.2招标文件附件序号名称份数日期1现场总平面图12基础平面图1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3主要规范、规程1.3.1国家序号名称编号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50202-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3.2行业序号名称编号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3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JGJ33-200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1.3.3地方序号名称编号1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02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3建筑工程测量规程DBJ-01-21-954工程监理建设规程DBJ-01-41-981.4主要标准1.4.1国家序号名称编号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DBJ301-881.4.2行业序号名称编号1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3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5主要法规1.5.1国家序号名称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1997年91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国务院令第279号1.5.2行业序号名称编号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5.3地方序号名称编号1海南省建设工程综合定额2地质勘探报告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工程概况2.1工程总体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海南琼珠海岸生态度假村2工程地址海口市滨海大道北侧3建设单位海南琼珠海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5监理单位6地勘单位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7施工承包单位江苏天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42.2工程地质条件序号项目内容1土质、水位位土土质分层情况第①层中砂(Q4m)、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m)、第③层砾砂(Q2mc)、第③1层粉砂(Q2mc)、第④层粉质粘土(Qel)、第⑤层粘土(Q1m)、第⑥层粉质粘土(Qel)、第⑦层强风化玄武岩(βQ1)、第⑧层中等风化玄武岩(βQ1),其中第①、③、⑤、⑥、⑦、⑧为场地范围内的主要地层,第⑧层中等风化玄武岩为较软岩,层顶标高-7.76~2.74m,平均值-1.66m;揭露层厚0.50~12.20m,平均值5.71m。该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类,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8MPa,承载力高,工程性能好,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2基础地下水质无腐蚀性基坑深度及基础形式4m,桩承台-15.00~16.51m结构类型及建筑面积框架剪力墙结构,113500m2土层渗透系数详见地质勘察报告3.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系统3.1.1施工管理目标:3.1.1.1工程质量:整体工程符合合格标准.所有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优良率达90%以上。3.1.1.2确保工程总工期。3.1.1.3安全生产: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杜绝一切消防事故。3.1.1.4文明生产:力争海口文明施工现场。3.1.2现场管理机构5为了确保上述管理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工程施工的领导,选派素质高、经验丰富并熟悉工程管理规范及流程的专业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对本工程的计划、施工进度、技术、工艺、机具使用、施工协调、工程信息、技术管理、及成本控制,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机构3.1.3职能分工及职责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姓名职务职责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控制全面负责项目总工按照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监督施工技术质量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工长负责现场生产施工安全员负责消防保卫及安全生产材料员负责材质及材料节约措施降水组长负责组织降水施工孔桩组长负责组织孔桩施工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机电小组63.2施工部署及顺序3.2.1施工准备工作3.2.1.1全面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并加以实施。3.2.1.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控制桩、水准点和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基坑开挖范围内所有轴线桩、水准点都要引至机械施工活动区以外,并设置涂红白漆的隔离防护栏保护。3.2.1.3根据施工图纸,测放桩位和基坑开挖线,引测工程外控制点加以保护。3.2.2施工用电和施工照明3.2.2.1根据机械配备型号和数量及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用电,计算工程高峰用电量为250KW。3.2.2.2临时供电线路采用埋地电缆,并设置8个电闸箱供降水、孔桩施工用电(详见平面布置图)。3.2.2.3在现场搭设高4-6m的灯架,每个灯架安装镝灯1500KW。工作面、坡道口安装碘钨活动灯架若干个,供夜间施工照明使用。3.2.2.4施工用电量计算式:临时供电路布置及施工机具设备用电量共设30台(降水真空泵、搅拌机、调直机、砼泵机等)。查表取K1=0.6∑Pc施工机具用电总和54.65Kw+室内(办公室、食堂、仓库、工棚等)2Kw+室外3Kw注:1、综合考滤施工用电约占90%,室内、外照约占10%。2、1.1-用电不均匀系数:7P=1.1(K1∑Pc+0.1P)=1.24K1∑Pc=1.24×0.6×(77.8+2+3)=61.60Kw故知至时正常用电量为61.60Kw。3.2.2.5施工用水:在现场设置1处外管径为40mm的水源,供挖孔桩护壁砼工程用水。3.2.2.6在现场搭建施工临时办公、休息用房、工具棚、水泥棚。3.2.2.7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机械设备和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的准备。3.2.3施工部署为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公司施工能力,作如下施工部署:3.2.3.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3.2.3.2委派有一定工程施工经验的员工参建该工程项目,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3.2.3.3实行岗位责任制,指标层层落实。3.2.3.4降水井点和孔桩定位同步进行、施工时交叉作业。3.2.3.5合理组织、精心施工,保质、保量,按期交工。4.主要项目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4.1劳动力准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及工程量配备劳动力,并安排进场时间,用工高峰时现场劳动力为80人。4.2主要项目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总工期约65天。(附页2)4.3降水井施工工期预计14天,降水井施工完成2-3天后可进行孔桩开挖,井点每栋58眼。85.组织协调5.1落实解决场区三通一平,绘制施工场地平面图。5.2协同甲方妥善处理场地范围内地下管线和构筑物。5.3落实所需各种设备、材料,根据需要组织部分材料进场。提前进行钢筋加工。5.4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地质报告、施工方案及有关规范规程。5.5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责任教育。5.6根据施工图纸、总进度计划、劳动力规模划分降水井、挖孔桩的作业流水段,每天进行一次碰头会进行协调、配合。5.7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布置各工种施工。5.8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方案及有关规范、规程,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5.9铺好施工临时排水管道及施工用水、用电管线,现场布设若干个1寸水管接头。5.10做好施工中所需各种材料的计划和供应工作。5.11铺设施工材料运输道路。6.主要劳动力计划本工程施工人员定员及配备情况见表每组人数组数小计备注普通工人602120电焊工人336钢筋笼制作电工224管理人员8合计13897.施工准备7.1开工准备:施工前完成四通一平及施工人员生活条件,确保顺利展开工作。主要进行通电、通水、通路,解决外排水通道,平整场地,建立生活区及生活设施。7.2技术准备:7.2.1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分析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及时进行处理。7.2.2组织各级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7.3物质准备:7.3.1根据工程质量验收规定对材料进行检验、确认、采购。7.3.2根据机具、设备计划作好维修保养及易损零配件的准备。7.3.3建立后勤保障体系。7.3.4认真核实材料供应能力,检查机具、设备。8.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8.1基坑降水方案8.1.1降水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根据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中粗砂及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层中砂、③1层粉砂中,①层中砂、③层砾砂属强透水层,10③1层粉砂属弱透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降雨和侧向补给,地下水由南往北迳流,向海排泄。勘察时期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0.46~0.47m。预估的场地地下水位历年的最大变化幅度为1.5m。其中,塔楼部分的地下水位在勘察期间埋深约3.5~4.5m,水位标高约5m。8.1.2降水8.1.2.1降水的必要性由于人工挖孔桩开挖深度范围的①层中砂、③层砾砂和⑧层中等风化玄武岩属强透水层,且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否则挖孔中会产生流砂、涌水等现象,造成成桩困难。8.1.2.2降水方案8.1.2.2.1井点降水平面布置方案根据每栋塔楼的分布位置,沿在塔楼人工挖孔桩外侧桩位呈环状布设降水井点。现有塔楼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约44m,短轴约28m,降水井点可沿其外环布置。井点间距根据地层的渗透特性及人工挖孔桩开挖深度要求,可按1.5~2.0m布设。每栋塔楼约布设降水井点55~60口。8.1.2.2.2降水井点的竖向布置塔楼的竖向开挖方案为先对塔楼及裙楼进行整体开挖,其中裙楼部分的开挖标高约4m,塔楼部分的开挖标高约5m,在塔楼部分的外墙轴线外设6m的放坡开挖线。根据塔楼基槽的标高情况,在轴线外井点的布设位置预先开约1.0m×1.0m井点基槽,基槽开挖深度以不超过地下水位0.2M为宜。其井点孔口11标高控制约3.5m~4.0m。降水采用真空井点,根据井点的设计允许降深,塔楼外环状井点的设计降水井深为6.0~7.0m,即首先保障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标高-1.0~-2.0m。当含水层较厚或基岩面起伏较大,一级降水难以保障将地下水位降至相对弱透水层中时,可在挖孔桩内部进行二级降水井点的布置。布置方案为沿人工挖孔桩井壁施工井点,井点为2-4口呈对角布置,垂向上为分级井点,每级井点深度一般为2.0-5.0m,使降水深度始终大于人工挖孔每级
本文标题:[海南]度假村深基坑施工方案(人工挖孔桩-井点降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0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