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改革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第七课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改革选官:九品中正制背景孝文帝改革知识体系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隋唐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内容影响考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均田制•(1)与井田制、废井田开阡陌在性质上比较;•(2)内容:•(3)材料: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考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均田制•(1)与井田制、废井田开阡陌在性质上比较;•(2)内容:•(3)材料: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豪强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1)具体表现?•(2)如何评价这种汉化政策?•3、(2012山东文综)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2)依据改革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4、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民族融合——改革——民族融合史料(唐代)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史证史料反映出唐代时宰相在最高决策层中仍发挥重要作用,但相权因宰相由一人变为多人而被分散,皇权有所加强。考点二三省六部制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欲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大题冲关规范练12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大题冲关规范练12变化:由一相制变为多相制。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制约,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第(1)问考查唐朝与汉朝的丞相制度,依据材料即可回答第一小问,答案要讲清由什么变成什么;回答第二小问时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即可。解析答案误区提醒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知识整合·有序识记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考点三科举制1、追求公平公正的理念(同其他的选官制度比较)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史料一(先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史料二(汉代)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史料三(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史料四(唐代)太平君子,证文射策,以取禄位,……以进士为士林毕选,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隋唐五代史论集》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核心内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核心内容材料一世官制但并不能选拔出真正为国所用的人才。材料二察举制汉代以才学、道德品行为选才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选拔出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但由于教育的不公平,真正的寒门子弟并没有被选中的机会。材料三九品中正制下层出身的人才没有出头机会,社会矛盾易激化。材料四史料反映了以学识、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人才具有公平、公正的一面。考点三科举制2、对欧洲产生的影响补充材料: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例2(2011·江苏高考)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审题突破把握图中进士出身来源于多个阶层,掌握科举制实行以前的选官制的相关内容是关键。进士源于各个阶层,但士族仍占主流,可知D项正确。命题感悟学会准确有效地利用图表信息是备考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答案D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例3(2011·上海高考)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问题:(1)按示例填写表格。(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审题突破第(2)问在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性,也要看到局限性。如察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答案(1)①世卿世禄制;②察举制;③考试成绩。(2)就察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命题感悟回答观点评述题,亮明观点、一分为二、辩证齐全地组织答案仍是大题抢分的重要技巧。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现实社会中的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创新等热点均可从历史中找到相对应的史实。题点三省六部制——当今民主法制建设1.2011年9月17日QQ论坛一文指出:“李世民创制度、立谏言、重法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其中“权力制衡”主要是针对()A.完善科举制B.实行三省六部制C.善于用人纳谏D.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解析备选项皆为李世民在位时的历史现象,但只有三省六部才与“权力制衡管理”内涵一致。答案B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题点核心概念——科举制4.2011年5月3日,《法制日报》一文称中国古代某制度是开放报名、公平竞争的官员选拔制,蕴含民主因子,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种制度可能是()A.分封制B.科举制C.行省制D.改土归流解析分封制、行省制、改土归流皆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只有科举制属官员选拔制度范畴,故选B。B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运用已有知识解读新材料6.《范进××,“杯具”还是“洗具”?》QQ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A.封邦建国制B.三省六部制C.察举制D.科举制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解析材料中心是选官制,可排除A、B两项,察举制后来被世家大族垄断,没有公平可言,可排除C项。答案D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讲返回本讲栏目开关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研析高考·探究命题5.教育网信息,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亿2千万,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考试公平问题广引世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6月3日《法制日报》在关于考试选拔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评论文章称:以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当前有的地方村支书代代相传——爷爷当了爸爸当,爸爸当了儿子当。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值得我们再度审视。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23456练出高分材料二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以及择优选拔、据能授任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2012年9月凤凰网《人才的高贵在才智》请回答: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23456练出高分主题:科举制体现了公平、民主的原则,影响深远。影响: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答案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23456练出高分(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一说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2)除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这些制度演变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制度及标准:世袭制→血缘等级;察举制→品德能力;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趋势:范围由贵族扩展到平民;标准由出身门第到才学,体现了公平民主的趋势。答案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一轮复习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1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