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第一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是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2、必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是克服市场缺陷,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高效运行的需要;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资料: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随着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人假设”也被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来,由此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那么,“经济人假设”可以应用到所有经济形态和所有人吗?能否将其运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所谓“利己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还是一定经济关系中必然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二、健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引导,使社会经济协调有序运行,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实现的过程。宏观调控流程图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政策微观经济活动宏观调控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宏观调控第一次:1979—1981年“计划”式宏观调控第二次:1985—1986年“双紧”式宏观调控第三次:1989—1990年“硬着陆”式宏观调控第四次:“软着陆”式宏观调控第五次:“激励或扩张”式宏观调控第六次:“未雨绸缪”式宏观调控第二节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指政府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该职能强调政府的服务性与公民的权利。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进行一系列的筹划、决策和收益活动。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就是要把政府职能由计划体制下管得过多过宽、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基本原则: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重点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的政府。它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第三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一、内容: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1、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总供求的平衡的两种表现:供求总量平衡供求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是否平衡是国民经济运转是否正常的重要表现。2、调节经济结构,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需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在各产业部门、各行业之间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和充分发挥关键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互相协调,并形成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互惠互利的分工协作关系。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总量平衡的关系:总量平衡是结构优化的前提;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是长期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3、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途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约束与调节机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经济决策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二、宏观调控的主要具体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其它国家之间一切经济交往所发生的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资料:自然性失业、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自然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动,或因工资低、劳动力不断流动等因素,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因不适应变动或不愿意就业而不可避免的失业。经济性失业:又称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目前的工资,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状态。充分就业: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背景材料:建国后中国的就业政策1.弹性就业政策(1949-1954):1952年中央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拨劳动力,但在具体招工过程中,允许各单位自主录用;2.刚性就业政策(1955-1979):各单位招工须由劳动部门统一进行,禁止辞退职工;3.多元就业政策(1980-1985):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4.市场就业政策(1986-现在):企业可实行合同化管理或全员劳动合同制,赋予企业用工自主权。资料: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价格指数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价格指数编制的历史较早。18世纪英国及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便开始从事价格指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广泛开始编制和应用价格指数。中国于1920年正式编制价格指数。1927年天津南开大学编制和发布了华北地区批发价格指数,以后又编制和公布了一系列的物价指数。其中包括:1867~1937年的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1913~1952年的华北批发物价指数和1926~1952年的天津生活费用指数等。国民政府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比较系统的批发物价指数。广东省在40年代初开始了对主要商品零售价格的统计,北京、上海等地也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系统的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依据。第四节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一、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直接调控:指国家依靠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企业、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宏观调节的目标。其方式主要包括定量供给、额度控制、行政调拨和非参数式的数量和价格的调节。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等,通过调节经济运行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企业、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活动符合或接近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以间接调控为主。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1、经济手段:含义: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以引导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运行,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调节手段。具有灵活性与间接性的特点。经济杠杆体系: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奖金等。(国家掌握和运用的各种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和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紧密联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按照宏观经济计划目标,统筹规划对各种经济杠杆的运用,使他们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最佳效果。2、法律手段含义:依靠国家的法权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机构,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内容:法律保护手段、法律制裁手段3、计划手段含义:通过国家制定的中长期规划以及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包括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两种方式。进一步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改革计划体制:从指令性计划管理为主,转变为指导性计划管理为主。4、行政手段含义: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指标、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形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直接调节和管理国民经济的手段。三、宏观调控政策1、财政政策:含义: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分类:平衡财政政策又称中性财政政策,即财政支出根据财政收入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发生较大赤字,使财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及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影响。盈余财政政策又称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减少社会总需求或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赤字财政政策又称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需求,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2、货币政策含义: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分类: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3、产业政策含义: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制定的用来指导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所有政策措施。分类:产业支持政策支持和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抑制政策限制和紧缩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替代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新兴和高效的产业取代某些传统和低效的产业的政策。4、收入政策含义:又称收入分配政策,是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内容:按劳分配元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强化分配监管。资料:收入政策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有两类:扩张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紧缩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各经济主体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这将影响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的变化。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包括分配政策和收入调节政策。
本文标题: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5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