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世界经济地理--沙漠化
沙漠化沙漠化的概念•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风沙活动的土地退化过程。现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草原和森林以空前的速度退化,沙漠化的趋势正从各个方向向人类生命区推进。沙漠化正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担忧。全球每年沙漠化土地达600万公顷,受沙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3800多万平方千米。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共有8.5亿人正被沙漠化困扰。亚洲地区现状•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陆地面积4400万km2,其中37%(1568万km2)是荒漠干旱区。西亚是荒漠化危险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风蚀、水蚀、人口众多、生产力低下、国情不稳等加速了荒漠化进程。前苏联亚洲部分有最大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克齐尔库姆沙漠,荒漠化面积达200万km2。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有荒漠135万km2,其中草地荒漠129万km2,灌溉农地荒漠6.2万km2。南亚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低地土沙堆积等引起沙丘移动,使荒漠化进一步扩大。巴基斯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为70万km2,印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是国土面积的12%。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97年林业部发布的《中国荒漠化报告》,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7.3%,达262.2万km2,并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在扩大,受其影响的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将近4亿人口受到危害。今年春季多次出现的大范围沙尘暴天气就是很好的例证。非洲地区现状•陆地面积3020万km2,其中荒漠干旱地占58%(1731万km2),还有34%受到荒漠化威胁。所有农耕地、草地荒漠化率达80%以上,涉及80%的农村人口,特别是世界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面积达777万km2)南缘的萨赫勒地带,过去50多年间约有6500万hm2的农地、放牧地变为荒漠。马里、尼日尔、乍得、塞内加尔等国的面积约6.9亿hm2,而农耕地、草地的荒漠化率高达86%。突尼斯、摩洛哥有1/2土地荒漠化,1/10为难以恢复的荒漠地。美洲地区现状•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面积分别为1797万km2和2423万km2。这里的沙漠呈带状分布,北美的沙漠分布从美国西部到墨西哥,从北开始依序是大盆地沙漠、莫哈维沙漠、索诺拉沙漠、奇瓦瓦沙漠,总面积约130万km2。美国干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的近1/6。在南美,有阿根廷的巴塔戈尼亚沙漠(67万km2),横跨秘鲁和智利的降雨量极少的海岸沙漠(36万km2),即阿塔卡马·秘鲁沙漠。由于过度放牧,土壤劣化,过度开发等造成1/4~1/2的放牧草地荒漠化,巴西东北部的半干旱地15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阿根廷因风蚀造成荒漠化不断扩大,3/4为中等程度,1/3为严重程度。南北美洲的荒漠主要是受山脉影响的内陆沙漠,受寒流影响的海岸沙漠及信风形成的气候沙漠。中美洲墨西哥土壤侵蚀严重,过度采伐薪材,过度开垦使森林受到严重破坏,灌溉农地盐碱化,每年以1000~2000km2的速度荒漠化。欧洲地区现状•面积1016万km2,荒漠化形态因地而异,10%(95万km2)是干旱地,地中海沿岸各国大多是半干旱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西班牙东南丘陵地区荒漠化严重。北欧耕地土壤侵蚀,特别是酸雨使森林遭到破坏,大范围发生土壤、水质污染,广义上的荒漠化程度严重。澳洲地区现状•陆地面积768万km2,其中85%是干旱、半干旱地(616万km2)。据UNCOD报告,国土的75%是荒漠化危险地区,放牧草地占30%,依赖降雨农耕地占20%,灌溉农地占15%。由于开垦自然桉树林,过度采伐,过度耕作,过度放牧等人为影响,造成飞沙、风蚀频发,虽采取了调整牲畜头数,设置等高线土堤、谷物和牧草季节轮作等各种措施,但荒漠化依然在延续。我国沙漠化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华北、东北分布着12块沙漠和沙地,它们绵延成北方万里风沙线。在豫东豫北平原,在唐山、北京、鄱阳湖周围,北回归线一带还分布着大片的风沙化地带。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新疆、内蒙、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吉林、海南、河南、天津、北京等18个省(市、区)的大部或一部分。依据1999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呈局部好转、整体恶化之势。据监测,截至199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与1994年相比,中国荒漠化仍呈扩展趋势:1995年至1999年,5年净增荒漠化土地5.20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04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到1999年为174.3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与1994年普查同等范围相比,1995年至1999年,5年沙化土地净增1718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图1.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等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内蒙古阿拉善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誉。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93万公顷天然林枯死。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额济纳绿洲正以每年1300多公顷的速度急剧萎缩。•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上游地区长期大量开荒造田,该河下游350公里的河道已经断流。胡杨林面积锐减,由50年代的52万公顷减至90年代的28万公顷,阻隔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的“绿色走廊”逐渐消失,218国道、塔里木油田面临严重威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经干枯沦为沙漠。•河北坝上地区由于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对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和1996年陆地卫星影像的解译分析,在这9年间,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少到22.24万公顷,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加到12.91万公顷。(右图为河北坝上草原)•50年代,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还是一片绿洲,被称为“沙漠花园”。60年代以来,土地退化和沙化现象逐步加剧。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里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103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90年代前呈零星分布状态,90年代后许多已相连成片,并以每年143平方公里的速度吞噬着可利用的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从表面上看,沙地植被大面积破坏的直接原因有:•1.干旱区城乡群众、农垦大军、筑路大军等由于燃料需求→(砍伐、樵柴、连根挖)破坏沙地乔、灌、草植被→荒漠化发展。•2.干旱区过度开荒垦殖:a、水资源不足而部分弃耕;b、过量用水(大水漫灌)造成盐渍化而弃耕;c、也造成沙地植被破坏→荒漠化发展。•3.半干旱(草原区)地区不宜农作的沙质草原→(广种薄收、轮荒倒种)土地沙化(开一亩沙化三亩)沙地植物被直接破坏;•4.(半干旱地区)草场(草原)超载过牧、自由放牧、靠天养畜、草地大锅饭→大面积(草原)草场退化沙化、沙地植被破坏;•5.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缺乏有效管理)上游过量用水→下游来水大减,水位大幅下降→(1、大面积人工林及天然植被死亡;2、耕地废弃,风沙活动再起)→沙漠化发展。以额齐纳和民勤绿洲最为典型。•6.利益驱动(1、乱挖:甘草、苁蓉、冬虫夏草;2、乱搂:发菜→破坏沙地植被→沙漠化发展。如何防护沙漠化1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一旦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超越了生态环境的“弹性”限度,就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而一旦减轻了这种压力,生态环境就可以恢复。重点是解决好生态环境和人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矛盾。2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解决对涂土地的依赖注重扶持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把荒漠化区域潜在荒漠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商品优势,搞好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为沙漠化之力和恢复创造条件。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土地沙漠化整治服务好在土地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服务好,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生态用水系统。4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运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5在干旱地区要以流域为生态单位进行规划,要因地制宜地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6对已发生沙漠化的地区,要采取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保护现有植被,限定载畜量和分区轮牧措施;对已形成的流动沙丘地区,采用丘间营造片林,沙丘上栽种固沙植物等方法固定沙丘。7对草原地带内现有的旱作农田,须采用扩大林牧比重、建立护田林网(包括片林、人工饲草地)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并禁止逾越旱作农业界线进行开垦。8对风蚀或沙埋严重的波状缓丘的顶部和斜坡等地段要退耕还林或营造片林。9对侵入绿洲的流动沙丘,可采用丘表设置沙障,障内栽培固沙植物和丘间营造片林相结合的措施固沙。
本文标题:世界经济地理--沙漠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5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