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传承独特的自然历史环境与城市历史格局国学热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源——流源: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流:主流的社会主义文化(唱红)流:西方新自由主义(改革开放)文化代表旧秩序2011.1.11上午10:30分高9.5米的孔子像竖立天安门广场2011.4.20深夜,孔子像被悄悄撤走史称“百日复古”国粹川剧“变脸”寻找中国文化的“本脸”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辜鸿铭精通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13个博士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蛮夷之邦。”张中行先生说:“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权和利的时候,他肯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伏尔泰(1694-1778)我们从前谁也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美满、立身处事更进步的民族存在,东方的中国,现在给了我们一个大觉醒。——莱布尼茨(1646~1716)梁济(1858-1918)字巨川,梁漱溟之父,“五·四”前自杀殉国,“以死唤道”。遗书万言《敬告世人书》他明确表示,自己十分痛恨共和政体不仅未能改善社会风气,反而使之更加恶化,到了“全国人不知信义为何物”的可怕境地。他严厉抨击自上而下的道德沦落风俗败坏,他坚信法治非万能,而人的良心和对事业的敬畏才是社会安宁的基础;他提倡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各阶层都应该负起教育约束职责,不能一味向外推卸责任,致使法律不堪重负。“若正义、真诚、良知、公道等吾国固有之性、立国之根本丧失,则国将不国”“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父亲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在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所以我刚好不悲观。”(1893-1988)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遗言(1877——1927)中国文化的特点第一,独立发展。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第二,延续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第三,自我满足。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第四,自信。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第六,开放而不传播。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在古代中国,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以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一旦民间信仰和宗教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现代传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希伯来人提供了伟大的神学;古希腊人提供了伟大的哲学;中华民族提供的是伟大的人学:而且就当时的时代来说,中华民族提供的人学,他的文明性,他文明的全面性和丰富性,远远高于希伯来人和希腊人第一个就是希伯来民族,古希伯来人:《圣经》:摩西《旧约》,耶稣《新约》希伯来人的祖先为全人类提供了神学,唯一神论的宗教和圣经。第二个就是希腊民族,古希腊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唯一创造了人类中哲学的民族。第三个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古中国人,伏羲、孔子、老子、墨子第四个是印度民族。释迦牟尼《金刚经》,印度文化《奥义书》伏羲女娲摩西:犹太人先知,前1300年(中国商代)《圣经·旧约》“摩西十诫”耶稣:创立基督教《圣经·新约》公元前6年--29年(东汉初)雅典学院(柏拉图创立)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释迦牟尼:前565年~前486年佛教创始人《金刚经》中国古文化的奠基者第一人就是伏羲,演八卦,创造《易经》第二人是老子《道德经》信仰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信仰真理。老子的真理是直白的,他根本就不必借助于任何迷信、上帝、神。第三人中国伟人是墨子,《墨经》《墨辩》中华民族的亚里士多德,平民的思想家。真实第四个伟人孔子《论语》《易传》真诚伏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约5000年前)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孔丘《论语》》(前551年~前479年)老子《道德经》约前571年--前471年墨子:468年~前376年《墨子》儒道释生命价值观生命质量观生命精神观伦理道德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人生痛苦的解除治世治身治心入世隐世出世君子仙人佛儒家培养圣贤道家培养神仙佛家培养菩萨墨家培养侠客法家培养英雄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社会政治结构(四)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1,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形、地势——“中央”之国、三大阶梯(2)民族分布——夏、夷之分(东夷西戎、北狄南蛮)(3)气候特征——适宜农耕的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2,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连绵性文化中国疆域辽阔,腹地纵深,回旋天地开阔,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连绵不绝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春秋战国时期“南夷”和“北狄”交侵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接连南下明末满人入关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的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凯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族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2)多样性文化《尚书》《禹贡》篇,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三晋文化南方楚文化西北秦文化西南巴蜀文化东南吴越文化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齐鲁文化齐鲁之地是春秋时期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大批深刻影响中国文化进程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管子、孙子等人都诞生在这里。齐鲁文化对周礼的保存相当完整,并由此孕育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孔孟儒学构成中国文化的主体,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中原文化中原是“九州腹地”、号为“天下之中”,在我国史前文明和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发展中,中原文化始终发挥着中心作用和主导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奠基石。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字典籍最早出现的地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祖籍都在河南,子产、商鞅等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都是中州人。孔孟儒家发端于齐鲁,而传播盛行于中原。《诗经》三百篇,三分之一出自中州河南三晋文化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成为三个强国,史称“三晋”。三晋地区是法家的主要发源地,如集战国法家理论之大成的韩非子就是韩国人。晋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鹿中原问鼎霸业的必争之地,因此,游说列国的纵横家应运而生,最著名的有苏秦、张仪、公孙衍。他们曾身佩数国相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滕文公下》,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南方楚文化楚文化具有中原华夏文化与南部蛮夷文化相融合的鲜明特征。相对于中原文化的理性精神,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所表现出的浪漫绚丽、自由奔放、神秘玄妙等特色,是其他地区的文化难以比拟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楚地是道家的发源地,道家的鼻祖老子就出生于楚地,而楚文化神奇瑰丽的文学代表则是庄子的散文与屈原的诗歌西北秦文化秦文化注重农耕、攻伐、垦荒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实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农为本的农业文明、注重实用的功利主义、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和多种色彩的生活习俗。因此,才有大批的非秦籍人士进入秦国的上层进行决策,如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等西南巴蜀文化巴和蜀不仅是地域名,还是部族名、古国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由于交通不便,文化交流受到限制,巴蜀地区形成了与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异的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如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文化东南吴越文化稻作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个标志,吴越地区习俗独特,在语言上也自成系统(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1,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的影响(1)中国文化的农耕性传统中国“以农立国”,重农抑商。二十四节气,农历历法文化。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数千年来,只要不出现特大灾害和战乱,中国农民绝少迁徙。并形成勤劳、朴实、节俭、注重人际关系的传统美德,形成浓厚的保守性和宽容心态,但同时又安土重迁、缺乏竞争性、创新性和开拓性(2)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主题文化是儒学。儒学主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精神使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向来不排斥。♦吸收游牧文化的“胡服骑射”♦融合佛学的禅宗♦北方的孔墨与南方的老庄相互批判与吸收,燕赵的悲歌与吴楚的俊秀相互影响与辉映(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形成的社会政治结构1,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2,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1)宗法制度(氏族父权家长制/城邦民主制)嫡长子继承制:商代兄终弟及,周代父终子及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宗庙祭祀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公卿三庙、士一庙,宗子主持祭祀、掌管本宗财产、掌管宗族成员的婚丧事务(2)君主专制制度与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传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6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