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56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科目上得到应有水平的发展,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昀关键的因素。而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同一班级的几十名学生,其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他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表达方式必然千差万别,并且时时会有教师预期之外的事情发上。作为课堂教学的“掌舵人”--教师,就应因势利导,灵活处理这些事件,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深入地开展。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和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思想进行梳理,和同行分享。一、准确性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学科专用术语和数学思维的昀佳载体,包含着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准确地运用这些符号系统是教学中的难点,某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有困难,一是因为数学语言难懂难学,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因此,第一,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科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是概念教学,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都有可能把原意改变,造成概念上的错误理解和使用。例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就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第二,教师应尽量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在教学中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误解。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为“liàng”,后一个“量”应读为“liáng”。掌握住这两点,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二、主体性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校教学是新课程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他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这是学生所渴求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使学生的心态和思想不受拘束,保持平等与和谐,自由与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翅膀,去学习、去研究,来57⑴实现自身的价值。如“分式的运算”教学中计算)2)(1(2++xx+)1)(2(3−+xx-)1)(1(4−+xx,然后,教师请三名学生上黑板解题,其中小明解得:原式=2(x-1)+3(x+1)-4(x+2)=x-7,这显然是错误的,解法一出,引起哄堂大笑。师:小明同学的解法错在哪里了?生:张冠李戴,把分式方程变形(去分母)搬到解计算题上去了,结果丢了分母。小明面红耳赤,低下了头,虽然小明“张冠李戴”把方程变形搬到解计算题上。师(启发学生):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成了解方程,虽然解法错了,但他的解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若将该问题中的分母去掉来解,行不行?学生通过思考昀终得到正确解法。设)2)(1(2++xx+)1)(2(3−+xx-)1)(1(4−+xx=R,去分母得:2(x-1)+3(x+1)-4(x+2)=R(x+1)(x+2)(x-1).即:x-7=R(x+1)(x+2)(x-1),所以R=)1)(2)(1(7−++−xxxx。生:真妙啊!师:虽然小明同学的解法出现了失误,但他这种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一种寻求简便的思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机一动”,使解题出现失误的小明由尴尬转变为“有些自豪”,使全班学生由“哄堂大笑”变为“尊重”小明,使小明自我价值得到保护和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学习,同一问题用不同方法的解决来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发展性“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学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生命成长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鼓励他们与教师共研讨,共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在去年上七年级数学下册,“解二元一次方程”一节中,我随意编了两道题目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解方程组:3x+4y=54x+11y=122x+2y=37x+8y=9过了约5分钟,大部分学生准确地完成了练习,这时,平时善于钻研的小伟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当x项的系数,y项的系数和常数项是连续的整数时,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都是:x=-1我尝试了其它,如方程组:14x⑵58ABCD+15y=16y=280x+81y=82解也是一样。此时,是继续按教学计划进行,搁浅学生的问题,还是接住学生抛来的球,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稍一犹豫,决定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鼓励同学检验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我让大家都动手去验证小伟发现的这个规律。结果,同学们一致得出结论,这个发现是正确的。为使学生对这个规律认识更加清晰,我进一步请学生归纳总结,用代数式来表示符合上述条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很快得到了一般式:mx+(m+1)y=m+2(m,n为整数m≠n)并解得x=-1下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nx+(n+1)y=n+2y=2不约而同地把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小伟,我也感到无比欣慰,庆幸自己选择了恰当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即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还是在预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出现时,改变教学计划,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前者,因为这是教师可以控制的教学,而后者往往是不可预料的,教师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在这种变化的情景中驾驭课堂,维护自己的学术尊严。但是这种偶发事件经常是学生思维活跃和创造性的体现,对其置之不理或压制批评往往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教育契机,采取适宜的教学行为,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支持他们的主动参与,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反而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得到昀大限度的扩展,引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朝着更广和更深的层次进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四、趣味性趣味是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还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数学中发现乐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激趣有多种方法:首先,把所讲的知识和身边实物联系起来,如讲梯形联系河坝,讲四边形性质联系活动拉门等。寓单调枯燥抽象的知识传授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疑、想象、假设等方式激发兴趣,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如讲梯形的性质(2)的推理方法: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求证:∠B=∠C(∠A=∠D),59出现方法:“过点D作DE∥AB交BC于E”之后设疑,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于是学生思维活跃,又考虑出方法:“分别过点A、D作AE⊥BC于E,DF⊥BC于F”的方法,这实质是种转化思维,能激发兴趣,把学生思维引向新的高度,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除以上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又踊跃思考,得出还可“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这些方法都是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课堂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是手段而不是昀终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探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标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