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
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09级区域经济学王叶军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含义、特征及其行业分类1.战略新兴产业的含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新兴科技、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于一体;它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将有利地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2.战略新兴产业的特征从产业的选择依据来看,战略新兴产业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引自温家宝于2009年11月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3.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的行业主要包括七大产业:(1)新能源--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2)新材料--形成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3)生命科学--10年实现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这样,中国10年左右就可能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4)生物医药--力争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5)信息网络--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智慧地球”简单说来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6)空间海洋开发--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我们要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是“蓝色聚宝盆”。国际上正兴起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我们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7)地质勘探--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和效益在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方面,中国已有固体矿产勘探开采的深度大都小于500米,而世界一些矿业大国已经达到2500米到4000米,南非计划开采的深度达到6000米。澳大利亚在本世纪初率先提出“玻璃地球”计划,也就是要使地下1000米变得“透明”。加拿大人近期提出的类似计划,要搞到3000米。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源勘探水平不高,开采利用率也比较低,这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和效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资源。二、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必要性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式发展的必然要求2.培育优质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3.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4.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5.构建低碳型城市和创新型都市圈的必然要求三、京津冀经济圈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1.构建区域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相适应,京津冀经济圈应构建全区域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各城市的规划应以此进行调整和修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京津冀三地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方面产生过度竞争,进而形成分工合理、高效协作的新兴产业分工体系。2.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的区域产业政策(1)由于京津冀经济圈内不同的地域环境差异,国家对不同地区采取了差异化的经济功能区定位。由此,也导致了区域间经济的差异,突出表现为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的落后(两地均被定位为生态功能区)。(2)在新形势下,与差异化的功能区定位相适应,应采取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尤其要加大对张承两地的生态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扶持当地新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的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3.利用碳交易机制稳步推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碳交易机制,根据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对行业内的企业规定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标准,超出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向低于排放标准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碳交易机制可以有力刺激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低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会促使高碳产业向低碳化方向迈进。碳交易机制在京津冀经济圈的实施应采取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从空间角度来说,鉴于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初步的碳交易机制应在分别在三地内部实施和推行,以避免资源过度流往京津地区。随着三地经济水平的逐步缩小,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全区域性质的碳交易市场,使碳交易机制适时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产业部门角度来说,鉴于各产业间生产效率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亦应采取进渐进推进的办法。首先在各产业内部分别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快碳减排的进程;待相邻产业科技水平相差无几时,再将各相邻产业的碳交易市场合并,建立大类产业碳交易市场;以此类推,最终建立一个产业间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以市场机制推导产业的低碳化发展。4.培育和发展关联产业,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中轴的产业链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关联产业的支持和带动,单靠自身发展很难成为区域主导性产业。前向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后服务(主要是提供市场需求),后向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如原材料、燃料、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而旁侧关联产业则为主导产业提供产中服务。因而,必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关联产业,使其成为密集的产业链,才有望成为区域的主导性产业。5.培育新兴产业聚集区,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已初具优势的地区,如保定、邢台和张家口的新能源产业,北京和天津的高端制造业,应稳步地布局新兴产业经济区,促使其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聚群,实现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6.提高区域科研创新合作水平鉴于行政阻隔,三地的科研合作明显不足,北京市超过一半的科研成果是面向全国,天津的科研创新成果也仅转化于本地,而河北的科研创新水平又较低。这种分散的格局使得三地的科研优势很难形成合力,不利于区域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京津冀经济圈应构建一个产业发展与科研创新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各地产业优势和研发活动进行评估,并实施政策性导向,促进科研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对接。7.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除了加强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内部合作外,也应积极引进外资,开展在研发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以实现战略新兴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本文为初步设想,具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8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