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1919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比较集中的论述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点和性质。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诞生但还非常有弱的共产主义彼此争斗的时期。”列宁还具体分析了当时俄国的历史特点,指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势是资本主义、小商产品和共产主义,基本阶级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这些基本经济形势和基本阶级力量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有以下两种办法:一种是用无偿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另一种是用和平赎卖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说过:假如采取买赎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曾设想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但俄国的资产阶级采取敌对的态度,列宁的设想没能实现。第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现实依据)。毛泽东修改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纲领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首先是社会主义工业,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以及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其次,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化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资本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的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现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化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也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式开始缓和。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本文标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2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