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说史考试整理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一方面在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或经济思想以及经济政策的总称2)斯密的教条:指斯密价值规定的中的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地租这“三种收入”,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3)纯产品:每年从农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农场主和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后所剩余的农产品。4)萨伊的“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这三个部分,这就是后来西方经济学所采用的“三分法”。5)制度的“社会心理学派”:凡勃伦:制度学派的创始人。着重于制度的心理和文化分析,把制度的发展看成做思想意识演进的结果,因而其学说也被称为制度的“社会心理学派”:6)制度的“经验统计学派”:密契尔:主要代表人。把制度研究与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的统计检验结合起来,论证统计检验是说明制度演进的主要依据,因而也被称为制度的“经验统计学派”。7)“最后效用程度”:增加最后一单位所带来的效用程度,或者是对现存数量的一个非常小或无限小的下一单位可能的增加所带来的效用程度。8)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的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的总和,如果不这样,生产者就会采用生产费用较低的方法。“这个原理几乎可运用在经济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二、简述题:1)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主张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外流和金银出口鼓励通过对外贸易的少买多卖原则吸收外国货币使本国货币增加并储藏于国内,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因此,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开始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极力主张改变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甚至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扩大从事外国商品的买卖,以获取大量货币财富。为了保证获取利润,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出口制成品,也可以出口原料,往往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限制或禁止原料出口对外国货物要少买成品多买原料强调进口原料和工具以发展本国出口商品生产,作为对外贸易的基础。晚期重商主义比较重视生产,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出口商品生产,被称为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也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2)重农学派的特点:(1)“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社会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统治人类社会,人类的所有活动应该与自然规律相一致。所有科学的目的都是去发现整个宇宙现象所遵循的各种规律。在经济范畴内,自然规律赋予个人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的自然权利,条件是这种享受要与他人的利益相协调。“人为秩序”:其目的应是规定行政和统制的秩序,只有保证社会认真遵守“自然秩序”,社会才能处于健康状态,人类才能享受最大幸福。因此,“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否着,社会政治统治就陷入黑暗,混乱和没有秩序的状态。重农学派“自然秩序”的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2)自由放任“自由放任”:文森特・得・古尔内(1712-1759)提出。实际意义:“让人们去干他们乐意干的事情而政府不要干预”。政府除了保证最低的、绝对必要的基本保障,即如保护生命与产权、维持合同的自由等之外,不要对经济生活进行任何干预。重农学派几乎反对一切封建主义、重伤主义和各种政府管制,倾向于国内的工商业自由和国外自由贸易。(3)重视农业。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3)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劳动的市场价格:取决于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斗争,最终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工资的高低:由劳动者和资本家双方的协议(市场价格),即实际上是由劳动者和资本家双方的力量关系来决定。双方的力量关系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来决定。(2)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消费资料: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由奢侈品变为必需品的物品归于生活必需品。因此,生活必需品作为确定“劳动价格”的依据时,必须把生活必需品范围的变动考虑在内。劳动需求的增加,是支付工资部分的资本(元本)的增加为基础,这个资本的增加是国家财富的增加为基础。因此,国家财富的增加越快的国家,对劳动需求的增加越显著,工资的上升也越显著。(3)坚持给劳动者以高工资论述“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力主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因为下层阶级是政治社会中最大部分,有时社会全体成员衣食住的供应者。这一部分成员境遇的改善,对社会全体有利。主张“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值,因而鼓励他们勤勉”,断言“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抵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4)嘉图的国内经济政策主张:(1)国内政策:要实行自由竞争、自由发展的不干涉政策。1)资本和劳动的自由移动。资本:自由移动,合理利用资源,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劳动:自由地和资本家缔结契约,以调节劳动的自然价格。2)国内贸易的自由贸易应当完全自由,赋税的征收应当尽可能减少其干预。3)国内财政经济政策要适应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规律的需要国家:在保障私有财产,刷新政治,振兴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为资本家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发展经济中充满信心。第一、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于税收,特殊的情况下可发行公债。最好的财政计划是少用钱,数目最小的捐税是最好。第二,赞同税收的四大原则:公平,确实,便利,经济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是纯收入的再分配,要注意征税的总效果。由于税收总有减少生产的趋势,对生产的发展是一种妨碍,会影响现在的积累与未来的生产,因此反对减少生产的税收,并认为只有不能转嫁的地租税和地皮税是最好的税种。也反对政府大量发行公债,这造成政府的浪费,直接减少生产资本。5)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资源情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国家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贸易。“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在生产成本和劳动效率方面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可在优中择优,找到比较最优势的产品参加贸易;生产成本和劳动效率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也找到其中比较优势的产品参加贸易,那么各个国家都节约了社会劳动,并能消费和享受更多的产品,都从对外贸易中得到利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应以研究课题的性质,以及作者的方法论有直接关系,有的时候定性研究为主,也有的时候定量研究为主,有的时候两者相结合。比如,对农业发展的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例子)定性分析(分析框架):“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规定,并把农业的发展看作是从“传统农业”转移到“近代农业”的过程。“传统农业”:顺应自然条件,利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品种,农具,有机肥料,畜力,以及河川,雨水等水资源,而进行的低生产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现代农业”:科学的耕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克服自然条件的制约,而进行的高生产性和商品化的农业。定量分析(衡量农业发展的标准):(也叫实证分析)第一、商品化(关于衡量市场化指标—商品率越高,商品生产越发展)第二、劳动的投入(是否使用雇用劳动):区别自给自足的经营(传统农业)和商品生产(现代农业)的标准之一第三、资本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农业机器的投入,肥料的使用,品种改良,灌溉水利设施,第四、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性,总要素生产性6)萨伊的经济政策思想:(1)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约他反对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非生产性消费(浪费),认为这些财富投在生产上,可以解救一大批没有工作的贫困的工人,并称奢侈和贫穷是两个不可分开的伴侣。提出了鼓励节约的主张,并区别了节约,吝惜和消费的不同。即吝惜,不是为了消费或者生产而积蓄,只是单纯为了积蓄而积蓄;节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尚,它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认为,政府干预的最大危害,是由于对自然规律的不正确的看法,以及以这些错误看法为基础制定的错误原则。“如果不让个人利害关系起相互制约的作用,个人利害关系便不再成为可靠的标准。如果某个人和某个阶级得到政府的帮助阻止别人的竞争,他就取得特殊的权力,而以整个社会为牺牲,使整个社遭受损失”。因此,产业和财富的健全状态是绝对自由,从此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3)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保证经济活动的自由进行。在政府所运用的一切鼓励生产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是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别是保证不受专横权利侵犯的安全。这种保证是国家繁荣的源泉。(4)租税原则课税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年产品的一部分,从个人手里转到政府,用于公共费用和公共消费的支出。租税原则:第一、税率要适度。第二、便利纳税人。第三、公平课税。第四、税收不要妨碍再生产。第五、税收应有利于国民道德的培养。7)穆勒的关于三类商品和三种价值的理论:穆勒认为,商品的市场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商品的自然的或经常的价值是由生产费用来决定的。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是围绕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穆勒根据获取商品的困难程度把商品分为三类,认为这三类商品的价值规律是不同的。第一类: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代的雕刻,名画,绝版的书籍,稀有的邮票等。这类商品的获取,困难在于其生产受到绝对限制或不能再生产。这类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有效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的比率,即决定于由竞争造成的供求平衡的水平上(供求关系)。第二类:供给数量能够无限地增加,并且不需增加其生产成本的商品,如工业品。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和费用,其供给量便可以无限增加,而且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会提高。这类商品的价值由其生产成本(生产费用)和通常利润(一般利润)来决定。生产成本是由劳动和资本构成。劳动是主要因素,它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劳动和生产资料转移的。资本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节欲的报酬是利润。所以这一类商品的价值是有工资和利润的总额来决定。第三类:是供给数量能够无限地增加,但需要增加生产成本的商品,如农产品。这类商品能通过增加劳动和费用的支出而无限地增加,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需要随之提高。穆勒把这类商品价值的决定同人口增长和对食物的需求增加,以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起来,认为其价值决定于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费用。在这里穆勒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收入决定论,节欲论等都吸收进来,因而实际上得出了折衷主义的价值决定论。他虽然用供求关系来说明价值,但是供给所需要的生产费用是他的价值论的基础,这实际上是彻底背离了劳动价值论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经过一下5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第一、原始未开化时期向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和农工业时期过渡时:对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政策是自由贸易。只有和先进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才能打破原有的封闭和愚昧状态,促进工业的发生,使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第二,农工业时期:必须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国的工业不
本文标题:经济学说史考试整理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3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