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高一(上)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集合与命题1.主要内容:集合的基本概念、空集、子集和真子集、集合的相等;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四种命题形式、等价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基本要求:理解集合、空集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概念,能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理解交集、并集,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理解全集的意义,能求出已知集合的补集。理解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单问题的情景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3.重难点: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难点是对集合有关的理解,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别。4.集合之间的关系:(1)子集:如果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那么A是B的子集,记作AB.(2)相等的集合:如果AB,且BA,那么A=B.(3).真子集:AB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记作AB.5.集合的运算:(1)交集:AB{xxA且xB}.(2)并集:AB{xxA或xB}.(3)补集:CA{xxUxA}.U且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也就是说,命题P与命题Q是等价命题。有关概念:1.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2.数集有: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3.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4.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7.真子集,交集,并集,全集,补集。8.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等价命题。7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注意:1.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各不相同的。2集合与元素的属于关系与几何之间的包含关系,两者不能混淆。5.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1)充分性的证明:AB.(2)必要性的证明:BA.6.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因此它们是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第二章不等式1.主要内容:不等式基本性质、不等式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分时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无理不等式的解法、某些高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2.基本要求: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常用的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会解简单的无理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路,并会用这些方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3.重难点: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及其证明。难点是分式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的应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2.如果ab,那么acbc.3.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4.如果ab,cd,那么acbd.5.如果ab0,cd0,那么acbd.116.如果ab0,那么.ab0nn.7.如果ab0,那么ab(nN)9.如果ab0,那么nanb(nN,n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可根据与0的关系来求解,注意解的区间的表示,不等式组也是一样。解分式不等式的方法就是将它转化为解整式不等式。2b2ab两个基本不等式:1.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a2,当且仅当ab时等号22ab成立。2.对任意正数a和b,有ab2,当且仅当ab时等号22ab成立。我们把ab和2分别叫做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7.主要内容:函数、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8.基本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使用函数的记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会求函数值f(a),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理解函数运算意义,会求两个函数的和与积。掌握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9.重难点:重点是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的判定,以及由函数图像研究其性质和由函数性质研究其图像的一般方法。难点是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注意:⑴函数的运算中一定要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定义域,定义域会随着函数的运算改变而改变。⑵函数讲到奇偶性时其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⑶偶函数的性质:f(x)=f(x).⑷奇函数的性质:f(x)f(x).⑸单调性和最值性。⑹零点的概念,实际上,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解,也就是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10.主要内容: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在(0,)内的单调性。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1.基本要求:掌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特别是在(0,)内的单调性会画幂函数的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12.重难点:重点是幂函数性质的探求,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难点是幂函数性质的运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k为常数,叫做幂函数。注意: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x(kkQ)x且叫做指数函数。其2.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a(a0a1)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形式一定要区分开。指数函数的性质:1.指数函数xya的函数值恒大于零.性质10.指数函数xya的图像经过点(0,1).11.函数xya(a1)在(,)内是增函数;函数xya(0a1)在(,)内是减函数.高一(下)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4.主要内容: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在(0,)内的单调性。对数;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5.基本要求:掌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特别是在(0,)内的单调性。会画幂函数的图像,熟练地将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对数积、商、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换底公式并会灵活运用,掌握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以及图像上的关系。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结论,会解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6.重难点:幂函数性质的探求及其运用。对数的意义与运算性质,反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单调性)。说明:①幂函数yx(Q,是常数)的定义域D由常数确定,但总有(0,+)D.D不外乎是(0,+),[0,+),(-,0)(0,+),(-,+)四种。当D(,0)(0,或)D=(-,+)时,幂函数y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因此研究幂函数的性质,主要是研究幂函数在(0,上)的性质。当0时,yx在(0,+)是增函数;当0时,yx在(0,+)上是减函数,幂函数的图像都经过(1,1)。x②指数函数ya(a0,且a1)有些同学常会与幂函数yx(Q,是常数)混淆。③换底公式logNalogN.(a0,a1,b0,b1,N0)其中blogba④函数yf(x)的定义域是它的反函数yfx的值域;函数yf(x)的值域1()1()就是它的反函数yfx的定义域。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1()1()yx对称。x⑤对数函数ylogx(a0,且a1)与指数函数ya(a0,且a1)互为反函数。a⑥在解对数方程时必须对求得的解进行检验,因为在利用对数的性质将对数方程变形的过程中,如果未知数的允许值范围扩大,那么可能会产生增根。第五章三角比第1节任意角的三角比13.主要内容: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与某个角有重合终边(包括这个角本身)的角的集合,弧度制,角度与弧度的互化,圆的弧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任意角的六个三角比(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及它们在各象限的符号。终边相同的两个角的同名三角比的关系,单位圆。14.重难点:任意角的三角比的定义,由角的范围求三角比的取值范围和由三角比的取值范围求角的范围。第2节三角恒等式15.主要内容: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和平方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两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理】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16.重难点:三角恒等变形,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公式的变式训练。第3节解斜三角形12.主要内容: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三角形的面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扩充的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13.重难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六章三角函数第1节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7.主要内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8.重难点:掌握正弦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并领悟有关方法。在此基础上类似地研究并掌握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研究三角函数式的性质,设法把已知函数表达式转化为形如yAsin(x)(A0,0)的表达式。第2节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7.主要内容: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最简三角方程,简单的三角方程。8.重难点:掌握反正弦函数的概念并领悟其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掌握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含字母系数的简单三角方程的实数解的讨论。三角函数的图像分析方法。高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主要内容:第1节数列: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等差中项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2节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数学归纳法的应用。第3节数列的极限: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常用的数列极限公式,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17.基本要求:第1节数列: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会求等差中项与等比数列,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2节数学归纳法:会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整除问题及证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领会“归纳—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第3节数列的极限: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常用的数列极限公式,掌握无穷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公式。18.重难点:第1节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概念及由计算数列的前若干项,通过归纳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第2节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及通过归纳猜想命题的一般结论。第3节数列的极限: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的应用。公式:(1)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a1(n1)d.n(aa)n(n1)1n.(2)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公式:dSnann122n1(3)等比数列{a}的通项公式:.anaqn1(4)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Snna1(q1)na(1q)a1aq1qnSn或S(n1q1q1)1n(5)当q1时,limq0,0limn(n)a1q(6)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S(1).1q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9.主要内容:平面向量及其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基向量、平面向量分解定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夹角,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20.基本要求:理解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的方向,向量的模,单位向量,位置向量,负向量,向量的相等,向量的平行,向量的垂直,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加减法,向量的数乘,向量的数量积,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等。掌握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和中点公式。会判别两个向量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会运用两个非零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理解基向量和平面向量分解定理。21.重难点:重点是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向量的夹角。难点是向量的夹角的概念和向量的数量积。xyx11y11x2y2注意:(1)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1)(2)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3)向量a与向量b的数量积:ababcos(4)向量a与向量b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b0(5)向量a(x,y)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3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