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
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主要提纲“7.16”大连中石化原油泄漏事件2“1.15”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3“7.3”紫金矿业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12.31”山西天脊苯胺泄漏事件4L/O/G/O一、“7.3”紫金矿业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日凌晨,位于紫金山金铜矿的排洪涵洞排出大量含铜酸性溶液进入汀江,7月16日用作抢险的中转污水池泄漏,含铜酸性溶液再次进入汀江。2010年7月3日下午,受前期持续强降雨影响,铜矿湿法厂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至污水池底部标高以上,造成上下压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致使污水池污水与池底排水系统混合后进入集渗观察回抽井,污水倒流至227排洪洞进入汀江,引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影响渔业损失(福建、广东)汀江污染(水体、底泥)水厂停止取水地下水污染事件影响——渔业损失死鱼—370.1万斤;破箱放生—3千余万斤,批发价4.5元/斤,补偿价6元/斤;广东省辖区放生鱼折合43万斤。铜(mg/L)外排汀江涵洞(7月3日)1.06973外排汀江涵洞(7月4日)2.39838外排汀江涵洞(7月16日)2.43532综合排放标准6-90.5高浓度含铜酸性废水排入汀江事件影响——汀江污染pH铜(mg/L)地表水水质标准6-91(Ⅲ类标准)正常水质6.81-7.140.001-0.02事故期间4.34-6.330.11-0.98渔业标准6.5-8.50.01汀江水质受到污染事件原因直接原因:长期渗漏——设计施工验收的缺陷短时间暴雨排洪管线与渗漏观测井人为打通事件原因渗漏观测井排洪涵洞汀江人为打通回污水池隔墙应急池(未建成)俯视示意图事件原因间接原因: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漠视超能力生产——池满,污水处理能力小不彻底整改安全隐患应急处置不力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事件定级经环境保护部核查认定: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7.3”泄漏污染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违规设计、施工,导致溶液池质量差,又因超能力生产和上杭县、龙岩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加之受近期降雨影响,致使大量含铜酸性溶液泄漏并通过人为非法打通的排洪洞外溢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件。责任追究情况刑事责任企业:5名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紫金矿业原副总裁陈家洪、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原处长黄福才、紫金山金铜矿铜矿湿法厂原厂长林文贤、原副厂长王勇,原环保车间主任刘生源等五名被告分别被判处3年至3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环保及其他部门:4名涉嫌环境监管失职等罪上杭县环保局原局长:环境监管失职、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罪,判有期徒刑19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没收个人财产16万元;上杭县环保局原副局长:环境监管失职、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万元。上杭县安监局原局长: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17.8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上杭县环保局紫金山监理站原站长、原副站长犯环境监管失职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3个月、1年9个月。责任追究情况行政责任地方政府:县长停职副县长辞职环保部门:市局局长辞职县局局长撤职企业:责令停止生产处罚款企业整改情况铜矿湿法厂后续整改:堆浸场整治工程新建溶液池工程垂直截渗墙工程环保系统及生产系统完善状况紫金山矿区环境应急系统建设紫金山矿区水土保持状况企业整改情况堆浸场防渗工程:通过平整回填原有堆场,采用“60cm黄土底垫+1.5mmHDPE+60cm黄土+2.0mmHDPE+30cm细土碾压”等多层结构铺设,可以防止酸性溶液渗透。工作启示一、要严格规范履职、强化执法监管把握企业的特征污染物了解、掌握主要生产工艺和产污节点熟悉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排放工作启示6月上旬曾发生过汀江死鱼时间,而且造成了小范围的群体性事件金铜矿排污口汀江下游8公里处安装有水质自动监测站,但在4月份故障后一直未修复2009年9月省厅要求督办的隐患问题未解决且存在瞒报行为编造日常检查记录6800元退后开收据其他在刑事责任追究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罪行铜(mg/L)排放标准0.5水质标准1.0渔业标准0.01铜的急性毒性数据:草鱼鱼种(96)LC50=0.13lmg/l白鲢鱼种(96)LC50=0.155mg/1草鱼鱼苗(96)LC50=0.047mg/1白鲢鱼苗(96)LC50=0.071mg/1研究一下排放标准和地表水标准和渔业标准《关于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函[2010]243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于各种环境功能的地表水体,其污染物浓度限值是综合各种环境功能的要求确定的,是基本要求。对于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除满足该标准的要求外,还应执行专用的水质标准。对于《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规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渔业水体,应同时满足GB3838-2002和GB11607-89的要求。工作启示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和预测预警。二、做好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应急处置(五个第一时间):报告事件信息;到达现场;开展监测;发布信息;开展调查。事后管理“三不放过”——原因、责任、整改;开展损害评估、事件定级、赔偿以及生态恢复。行政处罚:环保部门的环境行政处罚、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工作启示关于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关于消除或者减少污染而发生的合理费用属于直接经济损失的复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环函[2003]83号)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实践,并参考有关国际惯例,为消除或者减少环境污染采取的处理、处置以及监测等合理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属于直接经济损失。工作启示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在(闽环罚字[2010]3号)和(闽环罚字〔2010〕6号)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分别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和股份公司陈景河董事长做出“1、责令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2、罚款人民币九百五十六万三千一百三十元”和“罚款人民币七十万五千九百九十七元(即上一年度你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一百四十一万一千九百九十四元的百分之五十)”的决定。工作启示研究一下福建省环保厅的行政处罚决定《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渔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进行处罚。2011年2月1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出一审判决,判处罚金3000万元,原已缴纳的行政罚款956.3130万元予以折抵,尚需缴纳2043.687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工作启示L/O/G/O二、“7.16”大连中石化原油泄漏事件分,大孤山新港码头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泄漏并引起火灾——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次生海洋污染事件。企业违规在输油管道加剂作业——油轮停止卸油后,继续向输油管加入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分的脱硫化氢剂,5小时内加入22吨,分解氧气和水并放大量热量,氧气和油气压力突破管壁承压力使管道破裂,引起泄漏原油燃烧和数次爆炸。事件影响•海洋污染。8月3日最大油膜分布面积125平方公里;7月23日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范围为850平方公里。•浴场和海水养殖区污染。•大气及土壤污染。环境应急处置第一次协调会:国务院责成环保部牵头,组织协调省市清理污染,防止漏油蔓延至公海。7月17日,周建副部长召开协调会,明确:1)大连中石油国储公司—事故责任、消除污染责任、承担费用2)辽宁省环保厅牵头启动事故后环境影响评估3)市政府牵头消除污染、恢复生态、防止油污进入公海。其中:海洋渔业负责海域散油区域;海事负责海域集中油污区域;环保协调港口及所属岸线单位负责陆域清除,并委托处理所有危废。省厅督促协调。4)市环保局每天向部、省厅报送情况。环境应急处置第二次协调会:7月21日,张力军副部长在大连市组织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辽宁省政府、省环保厅、省海事局、市政府、市环保局、市海洋、市海事、市港口口岸局、市气象、中石油集团等召开协调会,明确:1)泄漏入海原油约1200吨。2)大连市政府统一组织海上及海岸带油污清理;中石油和大连港务集团负责事发地陆地及海港区清理;市环保局对危废统一收集、登记,委托处置。3)清污费由肇事企业承担,市政府统一与肇事企业核算。4)建立海洋监测和污染范围会商制度。市环保、海洋、海事上报市政府,次日11时前报部。5)部负责组织开展油污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工作。6)由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组成前方工作组,支持市政府工作。环境应急处置第三次协调会:8月11日,吴晓青副部长召开协调会,总结大连市清污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事故发生地的排污点得到彻底控制•海上大面积油污和油带基本清除•相关沿岸油污得到基本清理•含油废物正在进行安全有效处置•确保了党中央、国务院“海上油污不流向公海,不漂向渤海”控制目标的实现环境应急处置7月16日18时35分,市环保局电话通知大连港集团关闭泄洪渠排海口闸门。18时50分,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到达现场,采集气样。40分钟出具第一份监测报告。制定清污方案,绘制海岸线污染分布图严防死守危险废物,确保不发生二次污染。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国务院调查组分工组成单位: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监察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技术组——安监总局环境组——环保部管理组——监察部综合组——安监总局事件原因调查与分析环境组调查内容:环境污染原因及经过(入海、扩散)环境污染情况(海洋、大气、土壤)污染
本文标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郭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6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