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建议讨论稿)
贵州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建议讨论稿)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我校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将逐步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学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质量30条)等文件精神要求,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取更有力的举措,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基本思路1.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煅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本科教学工程,通过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多样化人才。2.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布局结构,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并与社会服务融合,通过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实验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范式的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特色建设和标志性成果建设水平。3.以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创新治学思路,建立和完善大学制度;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各级学术管理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我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约束的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4.以师资队伍为保证。继续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的沟通、交流、帮扶和发展平台,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导教师通过科研掌握科技和学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人才,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5.以监测评估为手段。以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为引领,按照“加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起我校科学合理的,包括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在内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督导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6.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把推进我校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加强重点扶持和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坚持“扶需、扶特、扶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增强学科和学术实力;积极探索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构建起我校的协同创新中心;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贵州、服务贵州”的服务定位,以“大学-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轴,增强服务社会实力。7.以对外开放为途径。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国际化水平。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通过对外交流,不断拓宽我校教师的国际视野,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干部的现代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入开展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项目。二、主要举措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若干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程,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实施“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工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工程就是建构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eachingTotalQualityControl——TTQC),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生源组织、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教学运行(教学计划、教学调度、教学调整)和教学结果(教学监测、教学评估、教学奖惩)的全面管理等,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运行过程质量标准体系、教学条件保障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等。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通过该工程的实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构建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体系主要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及发展方向的确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多种方式针对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行调研,通过专业能力架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的厘清,进一步明确“儒魂商才”的内涵及与其相适应的人才素质特征,各专业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对培养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提出具体要求,构建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体系。2.构建教学运行过程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教学过程标准体系主要由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以及德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他育人环节构成,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构建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模块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等的改革,建立与我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系列指标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的内容及准则,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3.构建教学条件保障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教学条件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支撑教学环节的教学资源以及支撑其他育人环节的资源的标准构成,主要由师资的配备、实验室及实践场所的配备、教材的选用和参考资料的供给、互联网的通畅和学习研究环境的营造等。通过综合改革,以新校区建设为基础,以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改革为契机,科学合理制定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资、校舍、实验室及网络教学资源等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创造良好的学习支持条件,提高我校教学资源的整体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显示度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教学资源;建立全方位的学生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4.构建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标准体系主要由管理职责、质量信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构成。通过对大学制度的梳理和大学组织结构的调研,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并明确其管理职能和质量职责;通过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的定期开展,使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整和有效;通过学校信息资源库建设,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信息库,全面开展年度分析制度;通过与企业政府联合,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多维度的能力测评体系。标志性成果:通过以上四个子标准体系的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将是一个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为基本环节的综合性循环体系。(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程”主要包括: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精英型人才培养探索。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围绕煅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我校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适度的复合型人才、少量卓越拔尖型人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结体系,实施分类培养,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1.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校的传统教学优势,在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校政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完善和修订“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按方向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完善“一个目标,两轮驱动,三强一高,四大模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应用型人才的适应性,为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2.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我校多学科优势,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寻找相关学科专业复合的交叉点。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实施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探索多样化复合型专业的新形式,促进文理渗透、经管与法文理工的融合,将会计、金融等优势经管类专业与法学、工学、文学等专业的深度结合,在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将二个不同学科专业进行复合,探索叠加学程双专业模式,从而复合出具有交叉优势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的复合性,增强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3.开展精英型人才培养探索继续各类层次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根据不同类型确定不同培养目标,探索各类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培养卓越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转送高素质的时代精英。继续实施校级层面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班,单独制定并执行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探索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学术训练,具有继续深造学习的志向与能力,成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继续在金融学、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实验班,探索各类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掌握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又能用理论指导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创新能力行业精英人才;继续在国际会计专业开设实验班,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力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标志性成果:形成3-5项有价值、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应用型、复合型、精英型。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三)实施“专业内涵建设与提升工程”“专业内涵建设与提升工程”主要包括:专业评估检查计划、专业结构优化计划、专业内涵建设计划三个部分。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加强专业综合改革,使专业教育融入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1.实施专业评估检查计划根据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评估方案,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优化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拟定专业评估细则,按照2:3的比例组织校内外专家(校外专家由省内外高校专家、领域专家、企业和政府人员组成),在2012年内完成全校51个专业的评估,并将专业评估结果和单位目标考核、招生就业情况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学校专业全面评估,探索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2.实施专业结构优化计划建立专业设置、专业评估等级、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第一志愿报考率等的动态数据库,每学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为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宏观建议;探索建立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准入与退出”机制,以招生杠杆调控专业发展,将专业竞争力作为招生指标分配基本依据,主动减少或暂停部分就业率偏低、办学优势不明显的专业招生,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相关专业,增强专业及专业方向设置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服务地方发展需求3.开展名牌专业建设计划以本科教学工程的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为引领,实施名牌专业战略,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促进专业特色形成。充分发挥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村区域经济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各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密切专业建设与社会、行业的联系,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力争把6-8个以上的专业建成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达到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建设标准名牌专业;实施优质特色专业培育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增强优势、强化特色、保障质量的原则,每年重点扶持建设2-4个优质特色专业,;根据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多科性财经大学的要求,积极扶持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在教改立项、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标志性成果:争创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停办部分专业;新办3-5个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专业就业目标市场明确,特色鲜明,就业形势和质量明显改善;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验收。(四)实施“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工程”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试验区建设计划、高水平校内实验平台建设计划、实验教学成果共享计划、创新实践教学计划等四部分组成。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发挥我校实践实验教学的平
本文标题: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建议讨论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