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
近代史思考题上编综述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其特征。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下。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救亡)(前提);独主自主地建设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发展)(目的)。两者的关系:区别,主题不一样。前者(救亡)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后者(发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者(救亡)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后者(发展)则是前者(救亡)的必然要求和目的。第一章5、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军事侵略)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政治控制)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经济掠夺)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文化渗透)6、近代我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注:反侵略战争的意义:避免中国被瓜分,完全成为殖民地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章7、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失败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运动的局限性8、洋务运动、作用、失败原因洋务事业:1)兴办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官督商办民用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作用:1)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事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督促作用。2)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3)翻译了一批西方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4)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均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9、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1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虽不能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教训)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自上而下改革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第三章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双十”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4月1日让位袁世凯迁都北京8月国民党成立1913年刺杀宋教仁二次革命失败1914一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复辟洪宪帝制年底蔡锷护国战争(中华民国)1916年袁复辟失败6、6袁世凯死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失败孙中山护法运动(临时约法)失败府院之争12、孙中山及其政党1894年兴中会第一个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3、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旧三民,新三民)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2)、民权主义,内容包括“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忽视劳动群众在国家的地位)3)、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手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者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编综述15、近代中国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动势力/顽固势力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进步势力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两个中国命运: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还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第四章16、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7、中共,国名党,大革命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1月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独立主张国内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18、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1、反革命势力强大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3、蒋介石汪精卫被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主观:1、领导机关的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2、没有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共产国际某些错误领导。第五章19、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92781南昌起义192787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武装反抗的总方针99秋收起义1211广州起义20、中国革命新道路。走这条道路的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创立和成功实践的启示有哪些?)首先、中国革命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1)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未有过欧美的民主制度,中国人民从未取得最低限度的民主权利。“在中国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2)从敌我力量对比和敌人力量分布来看:一方面敌我悬殊,中国革命将是长期的残酷的;另一方面,敌人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农村则是敌人力量相对簿弱的地方。因此革命若要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与敌人进行决战,就必须到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去建立根椐地,借以保存和积蓄的革命力量,并在长期的斗争中发展自己、消灭敌人,最后去夺取全国的胜利(3)从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主力军来看: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农民问题是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是革命的主要内容。且中国工人阶级虽是革命的领导者,但主力军却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这就要求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去进行土地革命,以此动员、组织、武装广大农民参加革命。其次,中国革命坚持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最重要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以及中国反动集团内部长期的不统一,这为我们利用敌人的矛盾和斗争,使革命力量在夹缝中得以保存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另一方面旧中国又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半封建国家。城市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农村的自然经济同时并存。农村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这为革命力量在农村得以保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大革命的广泛影响,造成了较好的群众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大革命失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7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