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宁波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讲座(第二部分)
宁波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专项讲座(二)宁波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第二部分: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地下防水工程(一)典型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1、防水砼结构裂缝—砼收缩、温度变化、振捣不密实等因素;2、砼施工缝及后浇带开裂、渗漏——构造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3、防水层失效—构造层、细部节点、保护不到位、材料选择不合理等等引起防水层缺损,未形成全包裹;4、预留洞口、模板对拉螺栓处渗漏—遗漏后凿、未设止水套管等;5、基坑回填土沉陷—填土料不符合要求、未分层夯实。地下防水工程实例图片图4-1~4-6图4-1地下室底板渗水(二)设计与施工控制措施4.1.1防水混凝土裂缝、渗水4.1.1.1设计1、地下室应进行防水设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并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合理确定防水等级、防水设防高度。2、地下工程中有防水要求的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的措施。3、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计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4、应明确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提出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等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5、地下室墙板宜采用变形钢筋,配筋应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应≤150mm,分布均匀。水平分布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对水平断面变化较大处,应增设抗裂钢筋。4.1.1.2施工1、防水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掺合料应按规范复试符合要求后使用,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2、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固定模板而穿过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4、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固,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5、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宜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并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4.1.2混凝土变形缝渗漏4.1.2.1设计1、地下工程应根据地下室平面形状、平面尺寸、上部主体结构布置、荷载及顶板覆土情况合理设置变形缝。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宜设置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较大变化处、地质明显不同、基础形式不同的地方。2、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宜少设,当必须设置时,应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3、应注明或绘制变形缝的构造详图,变形缝防水节点宜采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的构造形式。4、当地下水压大于0.03Mpa,环境温度在50℃以下,且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入式止水带和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形式,变形缝内还可嵌止水条止水;对环境温度高于50℃外的变形缝,可采用2mm厚的紫铜片或3mm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可用卷材防水层防水。4.1.2.2施工1、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mm以上。2、用木丝板和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填缝材料时,随砌随填,木丝板和麻丝应经沥青浸渍。3、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满焊。4、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施工时,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部,木丝板应对准圆环中心。止水带接长时,其接头应锉成斜坡,毛面搭接,并用相应的胶黏剂粘结牢固。5、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嵌缝,止水条必须具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泡膨胀。6、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两边,填防水油膏密封。金属止水带压铁上下应铺垫橡胶垫条或石棉水泥布。4.1.3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缝渗漏4.1.3.1设计1、后浇带混凝土应采取抗裂措施,后浇带施工缝处应采取防水措施。2、应有后浇带平面布置图和底板、地梁、侧壁、顶板、顶板梁等各种混凝土构件的后浇带构造详图。4.1.3.2施工1、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2、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有防水要求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可留在高出板面不小于300mm、梁底以下300mm以内墙体处,并应设置止水带。3、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凿除松散混凝土,并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排除积水后及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密实。4、后浇带混凝土应保湿养护14d。4.2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4.2.1设计1、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2、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宜采用1:2.5水泥砂浆找平。3、柔性防水层施工完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板、顶板应采用50~7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2)侧墙迎水面保护层宜选用软质保护材料。4.2.2施工1、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2、结构基层应清理干净,表面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柔性防水层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铺贴宜采用满贴法,铺贴严密;防水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4、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4.3地下室基坑回填土沉陷4.3.1设计应明确填土的土质、夯实虚铺厚度和压实系数。4.3.2宜采用粘性土回填,不得用建筑垃圾、塘渣、淤泥、腐植土、耕植土及含有机物大于8%的土作为填料。4.3.3应分层夯实,虚铺厚度机械夯实不大于300mm,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二、砌体及混凝土结构工程(一)典型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1、砌体裂缝—温度变化、沉降变形、砌体收缩、组砌方式、灰缝不饱满、构造柱与圈梁设置、拉结不牢固等;2、底层砌体返潮—防潮层设置不到位、建筑物四周排水不畅等;3、砼现浇楼板开裂—建筑平面不规则产生应力集中、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模板支架变形、早期受荷等;4、钢筋砼保护层偏差—钢筋绑扎、垫块数量、踩踏等施工管理;5、结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测量超差、模板几何尺寸偏差及刚度不足等;砌体及砼工程实例图片图5-1~5-9(二)设计与施工控制措施5.1砌体裂缝5.1.1设计1、砌体结构的温度变形缝间距或现浇楼屋盖混凝土后浇带间距不宜大于40m。2、门、窗、配电箱、消火栓等洞口边形成独立砖柱长度小于等于240mm、混凝土柱或剪力墙边门垛小于240mm、窗间墙小于360mm时,砖柱改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砖墙或砌块墙内应在下列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墙体长度大于5m或超过层高2倍时的中间或门窗洞口边。(2)阳台分隔墙等砌体自由端的端部。(3)门窗洞口宽度大于2m时的洞口两边。(4)屋顶女儿墙墙体每一开间处且间距不大于4m。4、构造柱锚入楼层上下混凝土梁或板中的钢筋直径和根数应与构造柱纵筋规格和数量一致。5、墙厚不大于150mm且砌体净高大于3m,或墙厚大于150mm且砌体净高大于4m时,墙体半高处或门窗洞上应设置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系梁,水平系梁应与柱或剪力墙连接,其宽度与墙厚同,高度不应小于120mm;遇门窗洞口时,系梁高度不应小于180mm,其纵筋不应少于4ф10,箍筋ф6@200。6、屋顶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屋顶女儿墙应设置厚度不小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纵筋不少于4ф10,箍筋ф6@200。7、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墙体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时,过梁伸入墙体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其支承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梁垫。8、窗台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带,高度不小于60mm,纵筋不宜小于3ф8,“∽”筋ф6@200,两端伸入墙体各600mm。9、底层分隔墙下应有地梁或基础,与主体基础整体浇筑。5.1.2材料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砌块砌筑应采用配套专用粘结剂。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砼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5.1.3施工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2、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应少于28d再抹灰。3、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4、砌体应按设计要求与钢筋混凝土墙柱可靠连接,并优先采用拉结筋连接。拉结筋不得弯折使用,未端应有90°弯钩;设置位置应与砖砌体灰缝相吻合,砌块砌体应在上表面开设凹槽,置入钢筋后用粘结材料填实至凹槽的上口平。拉结筋宜预埋,植筋时应进行拉拔试验。当砌块砌体采用专用连接件时,宜采用金属锚栓与钢筋混凝土墙柱可靠连接。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砌块墙应留有20~30mm的空隙,并应留置不少于7d(14天)的间歇期,用发泡剂等柔性材料填嵌密实;砖填充墙留有150mm的空隙,并应留置不少于7d的间歇期,可采用斜砖补砌,角度宜为60°,并沿墙方向对称塞砌,两侧和中部三角空隙应用干硬性膨胀砂浆填塞、补砌紧密。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空隙部位按上述方法补砌。6、当门窗洞上口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7、砌体墙开凿应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采用机械切割,开槽深度不宜超过墙厚的1/3,导管敷设后,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或干硬性砂浆填封密实牢固。5.2底层砌体返潮5.2.1砌体基础应设置防潮层,防潮层设置要求如下:1、水平防潮层一般设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做法为20mm厚1:2.5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2、当墙体两侧的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填土一侧作垂直防潮层并连接两道水平防潮层。3、防潮层应在室内回填后施工,基础顶面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后抹防潮层并进行养护5.2.2建筑物四周应设置散水、排水明沟或散水带明沟。散水的设置要求如下:1、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型式确定,宜为600~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2、散水坡的标高必须高于小区路面标高,散水的坡度宜为3%~5%。3、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10m间距设置伸缩缝。4、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15~20mm,缝内应填嵌柔性密封材料。5.3混凝土现浇板裂缝5.3.1设计1、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板块。2、伸缩缝间距应严格控制。如必须超过时,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3、建筑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部位应设置加强钢筋,并应采取抗裂措施。后浇带位置、构造详图、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材料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4、现浇板厚度与跨度比值宜为1/35~1/30,厨房、浴厕、阳台板厚度不应小于90mm,其他部位的板厚不应小于100mm。当板内埋设导管时,板厚度应大于最大管径的3倍,导管交叉处应采取加强措施。5、相邻现浇板的厚度不宜相差30mm以上。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7、建筑物两端、变形缝两侧、平面凸处阳角开间楼板块应设置双层双向拉通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开间不小于4.2m的板块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8、屋面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9、外墙阳角处宜设置上层放射状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少于7ф8,长度不小于板跨的1/3,且不小于1.5m。或在外墙阳角处设置上下两层与受力主筋平行的双向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同原受力筋,范围和长度均不小于板跨的1/3,且不小于1.5m。10、预埋导管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中间,若在跨中没有上排钢筋,则沿导管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应采取抗裂措施,可采用增设ф6双向间距10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多根导管并排时,增设钢筋网片的宽度应超出导管每边250mm。5.3.2材料1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2%。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2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5.3.3施工1、模板和支撑的选用
本文标题:宁波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讲座(第二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