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三字经•中风》认识中风、中风的治疗、预防中风先兆之一一、风为百病之长“人百病,首中风”:为什么讲病先讲中风?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邪为风、寒、暑、湿、燥、火,风是其中的一个邪气,人生活在风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人在风中不知风,如鱼在水中不知水。其实古人的风就是指空气的流动。人离不开空气,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中风就是人受到风邪的伤害了,中风这个病是非常常见的。人受了风之后,人体会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情况,这是一个重要的差别。我们一般受风了,感冒伤风了,这都是受风,但是这个层次非常浅。比如只是肌表、肌凑受了风,就是一个感冒,而且很轻,这个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今天讲的这个中风就是指风中的层次很深,这个病就是比较大的病了。(一)中医有四大难证:风、痨、鼓、膈。①风指中风②痨指虚痨。③鼓是指鼓胀,大肚子、肝癌、肝腹水。④膈是指噎膈,类似于食道癌。风痨鼓膈四大证,这是中医内科比较难治的病。所以今天讲的中风,不是指一般的伤风,伤风的层次比较低,我们一般说的感冒都是风伤皮毛。二、中风有哪些层次呢?不同的层次会出现什么症状?(一)中风分为四个层次①中血脉②中经络③中臓④中腑中血脉:会出现肌肤不仁,半身不遂。中经络:最容易出现的除了口眼歪斜之外,还容易出现半身不遂。中臓:多滞九窍,有唇缓失音,就是说话不利落。耳聋目暓,看不清楚,鼻塞,便难。中腑:多着四肢,有半身不遂,或者说四肢瘫痪。有不同的说法,但我们要知道中风中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症状,说法很多。三、真中风就是真正的受了风“骤然得,八方通”:中风病最急的就是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痰涌,甚至出现抽搐,出现偏枯就是半身不遂。这个风是从八方而来的,四方四隅八方而来的风,这个病治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这个人受了风以后,得了这些病,怎么治呢?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大家现在对于中风病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既然是受了风了,我们中医认为既然有外邪入侵,那就应该驱邪,驱邪是第一要务。但现在很少有人谈驱邪了,因为对于受风的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现在探讨的实际上就是外风,就是真中风,真正受了风,所以导致中风。《医学三字经》并没有详细地一个一个地描述,我跟大家描述一下中风,中风怎么分呢?(一)中风分为四种中经,就是我们说的十二正经。中血脉,就是人的血脉受了风。中腑。中臓。(二)相对应的治疗方法①中经:中经的治疗就是受风之后的驱风。古人创了一个方子叫小续命汤,小续命汤可以治疗六经的中风。经络分为手三阴、手三阳共六经。在使用小续命汤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中了哪一个经络,出现什么状况,对小续命汤进行加减,配合针灸,这一套治疗过程是非常完善的,所以要分辨到底是中了哪一经,再用不同的方法加减。小续命汤出自《千金要方》,是孙思邈创的,可以进行加减,综合了麻黄汤、桂枝汤等驱邪的方子,专门治中风的方子,再以配合针灸。②中血脉: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容易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怎么治疗?要用润药、静药,因为润药可以滋燥,静药可以养血,养血其风自除,代表方剂是大秦艽汤。中医认为左血右气,左边以血为主,右边以气为主,所以偏于右边的,你得补气,用六君子汤。偏于左边的,你得养血,用四物汤。气血两虚的用八珍汤,十全大补。为何会半身不遂呢?他有半边虚了,所以中风的后遗症很容易出现半身不遂。③中腑:相对严重些,因为部位更深了,就会出现大小便不通。用三化汤治疗,三化汤是一个很厉害的方子,我们大家知道就行,你不能随便用。三化汤当中的大黄、羌活、枳壳这三味药都是厉害的药。④中臓:就是最严重的中风。五臓是人体最深层次的。中臓以后,很多病都出现死症,非常危险,因为是中风中到人体最深层次了。这种情况下分为两种,分别为:闭症,脱症。四、中臓的治疗“闭与脱,大不同”:说的就是中臓。1.中臓分为两种情况。①一种是闭证。②一种是脱证。2.为什么中臓会出现两种情况?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是阳臓,有的人是阴臓。3.阳臓、阴臓怎么分?①有人老爱上火,这是阳臓之人。②有人老是生内寒,喝点凉水就拉肚子,这是阴臓之人。这两种人,同样是受风以后,同样是中臓,但是会有不同的表现。①如果人素有郁热,风助火势,火助风威,这个风跟夏天的风一样,是热风。②如果这人臓腑本虚寒,就会风水相遭,寒冰彻骨,这风就是冬天的风,是寒风。4.同样是中臓,闭症和脱症是怎样形成的?热风就见闭证,寒风就见脱证。也就是说阴臓之人容易得脱证,阳臓之人容易得闭证。闭证和脱证治疗的方法也不同的,闭证应该疏通,脱证应该温补。如果我不这样讲,大家可能不明白,实际上《医学三字经》原文里面包涵四个层次:中血脉、中经,中腑、中臓,一个比一个深,他是分四个层次来讲的。“闭与脱,大不同”讲的就是中臓,是中风最严重的一个程度。5.中臓的脱证和闭证怎么治疗呢?那怎么辨别脱证和闭证呢?①脱证病人:一派虚脱,口开嘴开、手撒、遗尿、肚脐下冰冷、痰声漉漉,像开水咕噜咕噜一样,这就是五臓欲绝,就要用峻烈的方法来急救,中医是有急救方法的,三生饮加人参。三生饮这方子太可怕了,生乌头、生南星、生附子,太可怕了,一般大夫不敢开的,我们刚学中医更不敢开。②闭症病人:有内热,中风以后也是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一派闭锁表现,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就是两手握得很紧),也有痰声,但不是咕噜的痰声,这个时候就不是用特别猛烈的药,用什么呢?桔皮半夏加姜汁。也可以用化痰的药,涤痰汤,是可以急救的。如果是热盛,二便都闭了,可以用防风通圣散。中臓情况非常急,往往是昏迷的病人,赶快急救,咱们中医是有办法的。五、中经络的治疗“开邪闭,续命雄”:中经怎么办?按照六经见症用续命汤加减。六、中臓脱症非常危险“固气脱,参附功”:治疗脱证的时候,要防止气脱,可以用参附汤,人参加附子是守肾气的。如果你认为脾气欲脱,可以用朮附汤(白朮、附子)可以守脾气。芪附汤(黄芪、附子)是守卫气。归附汤(当归,附子)是守营气。先固住气,让这个人先别死,然后再治疗他的风。三生饮加人参就是标本同治,即驱风又能够固脱,这是治疗脱症的治法。特别给大家提示,脱证是非常危险的,阳气欲脱是非常危险的。回应赞(1)Amarantine(【组长已下线,有事请留言】)2016-12-0310:34:044、《医学三字经•中风》认识中风、中风的治疗、预防中风先兆之二七、中风这个病既然叫中风,肯定是跟风有关“顾其名,思其义”:既然这个病叫中风,那么它一定跟风有关,随着季节不同,八方来风,风自外来,之所以叫中风,一定是中风了。那么受风这个病是不是非常明显呢?是不是一下子这个人就中风了?确实有这种情况,比如我知道的一个90多岁的老人,她种花,当时天气热,她把外衣一脱,出了汗了,当时外面有风一刮,她当时受风,哐当摔在那儿中臓了。90多岁的老太太,腠理空虚,内外不固,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中臓就没有醒过来,就去世了。这个就是中风中臓,急性发作。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中风,类似心脑血管病,有的人并没有什么受风的历史,也有可能起病比较急或起病比较缓,所以出现半身不遂。(一)中风这个病其实它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受风是日积月累,不见得说一次性中风。一次性中风很不容易。因为风怎么能一下就中到你的内臓去了呢?很多都是从年轻时候开始不注意,受风,然后日积月累,今天受风、明天受风,风邪在体内越来越多,最后伤了某一部分。比如说中经,伤了经了,中血络了,或者说中臓了,中腑了,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二)你睡觉的时候窗户是关着的吗?我讲课的时候经常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睡觉的时候,你卧室的窗户是开还是关,会养生的人一定是关着卧室的窗户。睡觉的时候,卫气入于里,卫外功能下降,那绝对是要关窗户睡觉的。如果我睡觉的时候觉得气闷怎么办?你可以把卧室的门打开,让客厅的空气跟卧室的空气流通就可以了,但卧室的窗户睡觉的时候绝对得关,绝不能直吹。同样的道理,卧室的空调睡觉的时候不能直吹,电扇也不能直吹,因为人一睡着了,卫气入于里,卫外功能下降,虚邪贼风就能伤你。这就是养生的原则,其实也是预防中风的方法,这是日积月累的,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注意,避风如避箭。当然你说你打坐的时候,你不避风,那就是你没有老师传授,打坐的时候是很容易受风的,因为毛孔都张开了。同样的道理,比如说洗完澡、洗完头,刚出完汗很容易受风,因为毛孔张开。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只有你日常都注意了,避免了受风,才能最后避免中风这个病。(三)你不懂驱风,那你治不了这个病“若舍风,非其治”:真正的中风病,你不懂得什么叫风,不知道驱风,那你治不了这个病。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讲中风,却完全不提外风,这个并不传统。真正治中风,你按照中医经典传统的说法,一定要重视驱风的。八、传统的中风是真的受了风,其实还有内风的说法,内风和真中风是两个病刚才我们讲的是外风(真中风),是真的受风。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内风的说法,是从金元四大家那时候就很重视内风。“火气痰,三子备”:①刘河间认为内风主要是火引起的,人的情绪波动太大,五志过极,动火可以导致热甚生风,可以导致中风,就用防风通圣散,也用一些引火归元的方子,比如说地黄饮子。②李东垣先生认为元气不足邪凑之,令人卒倒如风状,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元气虚,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朱丹溪先生他处于东南地区,气温多湿,他认为有病风者,非风也,由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所以主乎痰湿,用二陈汤加减苍朮、白朮、竹沥、姜汁。所以叫火气痰,三子备。(一)中风有不同的说法,怎么去理解呢?“不为中,名为类”:类中风又叫内风,也就是说像中风,但不是中风,不管是因为火引起的、痰引起的、还是气引起的,这种中风都不是真正的中风,它是类中风,又叫内风,他不是完全从外来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要知道内风跟我们刚才讲到的真中风(真正的受风、中风)是两码事,这是两个病。九、内风、外风有时候也不好完全分开“合而言,小家伎”:内风、外风,真中风和类中风,有时候也不好完全区分开,因为人体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可以招感外风,所以说痰湿也好,火也好,气也好,均是有关系的,我们绝对不能把人体与外界割裂开。十、中风的症状“瘖(yīn)㖞(wō)斜(xiá),昏仆地”:瘖就是说不出话来了,㖞斜就是口眼不正。昏仆地就是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这就是中风的表现,当然你要是出现了脱证和闭证,就非常难治了,口开目合、上视撒手遗尿,酣睡,汗出如油,这就是严重的脱症,很难治。十一、中医的学问是有层次的中风按照经典的方法怎么治?《医学三字经》是有一套由浅入深的方法来引导大家的,前面都是讲时方的治法,后面要讲经方的治法。每一篇都是这样,每一篇的后面都要讲经典的治疗方法,所以中医的学问是有层次的。一般的大夫也能治病,但是从经典出发的高级的大夫,他的治病方法就比较高层次,所以有的时候遇到疑难病症,需要有高层次的大夫才能治好。十二、中风中医经典的治疗方法“急救先,柔润次”:如果出现紧急的中风要赶紧急救,急救之后,如果想让他恢复健康,要用柔润的方法,柔润熄风。明末清初的大医喻嘉言先生有这些方法,比如加味六君子汤,资寿解语汤就是柔润熄风这种方法的代表方。“填窍方,宗金匮”:在《金匮要略》里有很高明的方法,比如说填窍方,填窍这个理论实在是太深了,我们一时半会儿讲不明白,大家知道就行。如果真想把填窍这事儿学明白了,要学《金匮要略》。《内经》说邪害空窍,所以《金匮要略》就有侯氏黑散,风引汤,驱风之中兼填空窍,不让风邪再次进入体内,旧邪不能容,新风不复入,把旧邪排出去,新风不让进来。因为人就活在风中,随时可以受风,所以关键是填窍,让新风别再进来了。如果不断地进入新风,人就麻烦了。所以中风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治病也是这样,把窍填上以后,把旧风驱赶出去,新风别再进来,病人的病就能好。治疗中风比较高层次的内容,我们以后讲《金匮要略》的时候再详细地学习。十三、预防中风,学会认识中风先兆,这是最有意义的我觉得学会预防中风,这是最有意义的。上工治未病,预防中风往往更有意义,就是认识中风先兆的问题.大家得要先知道中风先兆怎么办?中风先兆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往往是嘴歪、舌头歪,这是特别明显的一个事,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因为有些人生活习惯、表情,嘴歪的人比较多,但是舌头
本文标题:中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8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