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非遗传承人介绍龙从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从发,籍贯湖北,1938年出生。擅长木雕船工艺创作设计和制作研究。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其父龙云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五十多年来,在学习继承传统风格和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已将传统风格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现今的创作作品更气势辉煌,且品种多样。代表作品有《中华巨龙》、《龙凤舫》、《隋代大龙舟》、《黄鹤龙舟》、《郑和宝船》等,代表了湖北木雕船工艺新风貌。石久梅1951年7月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十三岁时开始学艺至今,已从艺四十四年,可制作挑花品种二十余个,花色近百个。还收集和挖掘一批濒临失传的挑花花色和品种六、七种,制品多次参加县、省、国家和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展览。2005年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曾积极配合“申报”工作,为黄梅挑花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我被黄梅县文化主管部门授予黄梅挑花艺人称号。敖朝宗出身门徒师(本家亲授的称谓),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继承了祖辈独到的“铅锡刻镂技艺”,谙熟修复、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技能。但他不满足家族的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不断自学钻研古代青铜器知识及金属加工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实践终而造诣良深。经他复制的古青铜器已达到惟妙惟肖、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他更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铅锡刻镂技艺”成为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获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各项奖项,敖朝宗也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铅锡刻镂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省礼赠送给中外友人或单位,曾三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杯”金奖。作品《狮啸雄风》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芙蓉国里尽朝晖》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策划绣制了目前世界上幅面最大的双面绣《阴功轴》,整幅面积50平方米。在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时,被誉为“惊世之作”,现被法国收藏家收藏。作为湘绣国家级传承人,始终潜心刺绣和传承,致力弘扬湖湘文化。序号省市项目名称介绍传承人1省外项目20个西宁湟中银铜器湟中传统银铜器加工和鎏金技艺它可分为三部分:银器加工、铜器加工、鎏金技艺。经过多年的发展愈加精湛,并为三部分最难掌握之工艺。相对年轻许多的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2011年,它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何满何满是省级一级美术工艺师、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他研发制作的“大银壶”、“保健杯”等银铜器曾获全省工艺美术二等奖。2掐丝唐卡掐丝唐卡是在唐卡制作工艺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手工掐丝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金箔、金丝镶嵌而成的纯手工制作的唐卡艺术品。在五彩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唐卡艺术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为天然矿物、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李联霞李联霞,青海省一级民间艺术大师.所制作的掐丝唐卡分外艳丽,深受唐卡和工艺品收藏夹的喜爱。3唐卡(重点推荐项目)陈玉秀她是唐卡行业目前唯一获得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的女性。4昆明土陶乐器呜嘟云南省昆明的“呜嘟”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陶制吹奏乐器,但他们已跟彝族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成为今天极具地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吹奏乐器。“呜嘟”植根于昆明地区,融合了彝族文化,世代相传。呜嘟是一种古老的陶制乐器,据考古推算,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和埙一样属于史前上古乐器,曾被称为“哨埙”,只因呜嘟音域太窄、表现力差而长期不被重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更多的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因而呜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杨德云等为此对呜嘟做了改良,使之成为了今天能够演奏的乐器。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确立为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德云男,1947年4月出生,江苏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系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5滇式风筝我国风筝文化历经二千余年文明史,特别是明清以来发展较快,从北到南展现出民间风筝艺人的智慧,突显了地区性.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滇式风筝的发展经历尤为惟妙,元明清不断的移民入滇,带来了中原北方风筝的制作技艺,原先这些风筝种类均属宫廷式。这类风筝适宜在风和日丽的气候条件下正常升空,一旦遇上风力强劲时,则无法留空。滇人巧妙地掌握运用了高原气候特点,根据物体受风御风原理发明了“元宝型”翅翼与三角型身段结合的“滇式风筝”,可根据风力大小调整形态和角度,朱家祥保证了放飞最佳效果。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确立为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彝族(撒尼)刺绣彝族(撒尼)刺绣是一门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传统刺绣美术工艺,流传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主要聚居区,其中以挑花为主要刺绣工艺。撒尼挑花又叫撒尼十字锈,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长期以来,经过一代代撒尼妇女的精挑细绣,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搭配、精美的图案构思、巧妙的图案组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2008年彝族(撒尼)刺绣被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琼芬7重庆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点推荐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远可上溯至商、周时代。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在继承我国传统漆艺工艺的基础上,以研磨彩绘、金银粉分光罩漆、彩色蛋壳镶嵌、夹纻胎、堆漆塑像等极富地方特色的工艺著称,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漆艺工艺品。其成品光润坚滑,色彩富丽,装饰纹样丰富,显示出制作者精湛的技艺。重庆漆器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解放后,重庆漆器陈奇志更闻名于世。数十件漆器作品被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国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也一直被作为国家礼品用来赠送外国首相和国际友人,获得赞誉无数。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荣昌夏布夏布又名苎麻布,是由纯苎麻纤维手工纺织而成,古代因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因而得名夏布。其透气好、防菌、防霉、防蛀等功效,又被尊为天然纤维之王。夏布特殊悠久的手工织布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誉为纺织的活化石,重庆荣昌夏布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綦涛9成都蜀绣(重点推荐项目)蜀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西晋时期,与金、银、珠、碧、锦并称“蜀中之宝”;尤在宋代,盛极一时,据《皇朝通鉴》长篇记事本末卷十三载:蜀工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足见当时蜀地丝织品及刺绣的发展水平。2006年,蜀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史梅红10长沙再红湘绣(重点推荐项目)湘绣是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传统工艺,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和吸收其他刺绣文化及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其历史之悠久,渊源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楚绣,逶迤而下至清末承湖南民间刺绣一脉以迅速发展。此后,湘绣在技艺的创新上不断攀升,终成蜚沈静平声中外的刺绣名品,不仅是湖南优秀文化遗产中一块价值超卓的“活化石”也是闪耀着湖湘文化灵光的一块神奇瑰宝。2006年,湘绣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文化名片得到保护。湘绣这朵盛开在中国刺绣艺术百花园地的奇葩,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更加光彩夺目。11南昌南昌瓷板画(重点推荐项目)2008年,南昌瓷板画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南昌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昌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10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中心五年来着力于南昌瓷板画的保护、研究、创作、展示、传承、开发工作,并特聘了一批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专职画家。邹武便是其中之一。邹武邹武,江西高安人,1962年出生,2010年被聘为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专职画南昌瓷板画家及执教教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中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昌瓷板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南昌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会员兼画师、南昌赣江画院画师。12宣纸刺绣宣纸绣又称为宣纸刺绣,系国内独一无二的宣纸刺绣艺术品,是将中华千余年来宣纸书画艺术和刺绣工艺完美结合的一种手工刺绣,宣纸绣继承了传统纸绣的优秀刺绣方法,也突破了传统刺绣仅在布织物上的刺绣工艺,它将传统刺绣从工艺装饰型功能推向文化艺术品领域(宣纸绣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是刺绣艺术与宣纸上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因其工艺难度极大,所需技艺极高,而成品率又很低所以被尊为刺绣中的无冕之王,被称为中华一绝。顾玉纯顾玉纯,男,1954年出生,原藉系江苏扬州高邮人氏,现定居江西南昌。其顾氏家族先人从明代起共七代传人,历经七百余年,从事家传纸绣工艺。专用于本族祠堂内先祖圣像、祖训的制作,以此区别于与其他顾氏家族支脉的识别。此纸绣工艺历经七百余年,历经战乱、家族变迁、人口迁徒等世间苍桑,断续至今。进入当代社会,顾玉纯受顾氏家族先人之拜托,恢复纸绣技艺,弘扬顾氏家族文化遗风。在历时三十年之春秋,顾玉纯潜心研究,终将纸绣技艺再度革新,成为当代刺绣一绝之技艺,在刺绣业界独领风骚,为宣纸刺绣争得一席之地。13进贤文港微雕(重点推荐项目)邹信兴14中国贡砚王令15合肥庐州木雕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彭劲杰彭劲杰安徽合肥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6庐州吴氏船模古船模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传自有航运舟船史以来就伴随有木雕船模的制作。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称雄世界,明清时期的帆船制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就是一个明证。有文字可鉴的史料和出土的古船遗物,为船模的设计制作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传承人吴培主要作品有《仿清明上河图大型客船》吴培(陈列于安徽省博物馆);《郑和二千料古船》、《汴河客船》、《李鸿章游船》等。17三河羽扇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的羽毛作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丁政权18上海民间乐器上海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随着上海商业的日趋繁盛,民间音乐、戏曲的蓬勃发展,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现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二三十年代,郑觐文创设的“大同乐会”邀集沪上乐器制作名师改良制造古今乐器160余种。这些名师的成就及培养的一代高徒,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上海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作品为古筝、二胡、琵琶等。现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有5位国家级乐器制作高级技师,生产的民族乐器类型达100多种。李东浩19苏州苏绣(重点推荐项目)苏绣发源于太湖流域的苏州刺绣,省称苏绣,广义上的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著名
本文标题:非遗传承人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8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