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青少年网络兴趣及其正向引导研究开题报告11
《青少年网络兴趣及其正向引导研究》开题报告邢台县皇台底中学《青少年网络兴趣及其正向引导研究》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由来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据CNNIC调查数据,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年2月发布,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开始“触网”。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认识和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帮手的同时,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又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剧烈变化,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迷信正在悄悄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左右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其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当前在我国,网民以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居多。由于整天痴迷于网络,很多学生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个别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都折射出青少年网络成瘾日益明显的现实。网络成瘾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异常心理现象。因处于网络成瘾中的青少年又是特殊的心理弱势群体,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及深层原因,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家长对青少年进入社会营业性网吧的现象十分反对,有的甚至改变了青少年与家长和家庭的关系,可是,网络又是一本对青少年终身有益的教科书,正向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兴趣就能更好发挥出青少年的个性,加快获取知识的速度,提高青少年获取知识的能力。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有益于自身健康成长的信息,从而拓宽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青少年一旦正确利用好了网络自主地获取知识,探究问题,将是青少年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本课题富有挑战性、现实性和极大的前瞻性。课题的研究是在当前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对广大青少年面对网络世界心理素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惑时,采取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利用深入调查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注重个体—人的发展。做的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心理”发展,把理论研究与当前青少年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二、研究综述国内外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我国22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和传统游戏相比,网络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特殊性。青少年接触了网络游戏以后,谁来指导他们,怎么样去引导他们?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我校约2000名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统计:星期天放假时有73%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有61.5%的学生有通宵上网的经历;而走读学生中有97.4%的每天都要上网1.5-2小时。在这些家庭中80%以上的家长在适当监督或不监督的情况下允许孩子上网,家长愿意通过已有的互联网络获得孩子的生活成长资讯,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近一半网瘾青少年(47.9%)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13.2%的网瘾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关系成瘾”。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47.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学习和工作”(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青少年(31.5%)。在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网瘾青少年中,38.1%“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而在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非网瘾青少年中,只有17.7%的人参加过。并且,“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的网瘾青少年中,72.0%认为“参加网络游戏公会后,上网时间增加”,而“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的非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为52.0%。三、课题的界定风靡一时、势头正劲的互联网,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ARPA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主要用于军事与科研。1986年,互联网的名称被正式使用。互联网诞生和广泛发展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到1999年,全球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76亿,2000年增长到2.2亿。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目前,全球与因特网联网的主机近2000万台,上网人数达到6.55亿。各种调查数据已表明了网络技术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有关权威部门预测,2002年,通过互联网的交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至15%。据悉,我国的网络购物交易额已由1998年的800万美元增长为目前的约9000万美元。而且,互联网开始对全社会民众的思想、行为、工作、学习与生活都开始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成为推动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巨变将是由计算机网络所创造的奇妙景象,我们已开始进入一个交通畅达、管理有序而且有效的网络文明世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在上网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占上网总人数的80%,青少年学生正逐步以“参与人”的角色体现其网络社会的主体地位,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上过网的占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占40.8%。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是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娱乐、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追求。据抽样调查,其中有62%的人玩网络游戏,54.6%的人去聊天室聊天,其次是48.6%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但也有12.1%的人表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展示自己的风采。四、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广大青少年的直接危害,形成高质量的有关青少年网络兴趣方面的调查报告;(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并总结青少年网络兴趣正向引导的方法及措施,形成高质量的专题论文;(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并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本课题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态是有关青少年网络兴趣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等。五、课题研究的内容网络流行的今天,青少年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上网成为一种“时尚”,广大青少年中“网盲”不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网络兴趣的正向引导与探究已成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的分析与探究,从根本上去了解青少年痴迷网络的原因—“网络游戏”的吸引;(二)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对网络的接触情况及对青少年上网的看法;(三)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探讨、研究,合理引导青少年尤其在校学生的网络兴趣;(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络兴趣是否引导到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是整个研究活动的重中之重。六、理论基础(一)课题研究的条件1、研究基础本人(李改增)及课题组成员在多年教育教学中注意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1年参与邢台县教育局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讨》研讨会,所撰写论文获县级一等奖;2004年针对学生心理现象撰写论文《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换》获市级二等奖;李建军老师依据学生心理状况参与《学习困难生成因研究》课堂研究并于2005年4月结题。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或青年骨干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2、研究保证条件(1)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研究,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与配合,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2)时间保证:课题组每月一次小型活动,每三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课题组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3、硬件支持:(1)网络教室;(2)多媒体教室;(3)教师电子备课室;(4)教学管理局域网;(5)图书资料室。4、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七、研究思路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首先,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了解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冲击;其次,课题组全体成员主动参与社会调查,了解当前青少年对网络的痴迷状况;再次,认真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及深层原因,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最后,大家共同探讨网络兴趣的正向引导方法。(二)主要观点1、网络是一种工具,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2、我们不能拒绝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优化监督机制与技术。3、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尤其是应加强关注学生心灵和生命的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4、全社会应积极营造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让青少年学会信息选择、信息判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增强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自我防护意识。(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学习并研究与网络兴趣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沟通交流等方法了解青少年对网络的兴趣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价段性总结,通过论文撰写、调查报告、总结等评价方式提升对网络兴趣的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八、研究进度(一)研究周期二年2010年3月—2012年2(二)研究步骤1、研究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0月分析研究“网络成瘾”的原因。2、调查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6月调查网络兴趣对青少年的影响,形成阶段性调查报告3、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2年2月分析反馈信息、归纳整理,形成成果并撰写成论文。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一)课题组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李改增男1972.2中一学生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李建军男1997.2中二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李江霞女1977.8中二心理健康专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李红叶叶1971.8小高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吴立杰男1976.6中二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广志勇男1969.5中一学困生成因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马开书男1965.5中二数学教育专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杨尧霞女1981.9中二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王延征男1976.1中二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胡政涛男1976.3中二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翟花平女1967.5中二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陈晓珍女1975.1中二心理学专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王治胜男1967.11中一数学教育专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王睿贤男1963.12中一心理学专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李秀兰男1966.7中一心理学本科邢台县皇台底中学(二)成员分工李改增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李建军主抓课题研究吴立杰、广志勇、陈晓珍、李秀兰收集、整理数据、材料马开书、王延征、胡政涛、翟花平访谈、调查并撰
本文标题:青少年网络兴趣及其正向引导研究开题报告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1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