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人教版八下(2017部编版)语文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无答案)
2、回延安一、回顾复习1、作者简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3、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三、合作探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白羊肚.()糜.子()黍.类()油馍.()柳林铺.()打发.()漫溯.()气喘.()2、梳理结构思路,把全诗五节内容整理到课文上。第一节,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节,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节,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节,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节,赞延安,圣地大贡献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是什么?四、精讲点拨1、全诗第一节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你试着找一找,并说说这些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怎样的心情?2、比兴手法在“信天游”一诗中大量使用,请你结合知识链接的相关内容,试着在原文找一找含有比兴手法的句子并作说明?3、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信天游的艺术特色之一。请你找出一句,并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把延安比作母亲,并数次在诗中热烈地呼唤。诗人为何这样作比呢?请举例说明。五、学生小结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六、达标测试1、填空(每格限填一字)。①灰尘呀莫要把我眼睛________住了。②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③毛主席________上了天安门。④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⑤手________黄土我不放。⑥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2、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①千声万声呼喊你________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③双手搂定宝塔山________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_______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下(2017部编版)语文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1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