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质量控制(1)
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质量控制2•职业卫生:以职业人群为目标,以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和防止职业危害,减少职业病,保障职业人群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一门预防医学学科。•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为职业病,我国目前的法定职业病有十类115种。3职业卫生标准分类:•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作业场所条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职业性危害检测、检验方法4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158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385种)•职业病诊断标准(110)•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42)•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2)•检测方法(1)5•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8种)•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粉尘(47种)•毒物(329种)•物理因素(8种)•生物因素(1种)•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尘肺(13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6•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它职业病(5种)7•职业危害因素三级预防控制示意图一级预防投资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质控指导技术传授职业卫生信息平台健康教育风险保证二级预防职业有害因素检测职业与其它疾病检测职业病健康监护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三级预防职业病诊断管理职业病统计报告劳动能力鉴定职业病人随访样本资料收集整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卫生调查研究8•目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掌握本地区职业病危害情况和程度的重要手段,并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有害作业场所防护措施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提供客观公正的卫生技术服务。•作用1、为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2、为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接触水平提供依据3、为职业卫生立法和执法服务,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9•职责和基本任务•识别、评价、预测、控制•识别:即认知职业有害因素。•评价、预测: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估和预测、防护措施效果的评价等。•控制:根据评价和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使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101、受卫生监督部门或用人单位委托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任务。2、机构负责部署卫生监督部门委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任务,督促部门做好检测仪器、试剂的、准备工作。3、现场检测负责用人单位的委托检测,负责政府(卫生监督)委托的检测,合理安排采样计划。负责突发职业中毒的现场采样。同时向委托方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报告。4、现场采样人员至少两人一组,争取用人单位的配合,根据采样计划,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1(GBZ159-2004)要求采样,负责将样品递交样品受理部门,并参与对检测结果的评价。5、实验室按有关检测标准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书发至委托人。12日常检测与评价的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高毒物品目录》(200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2)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有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壮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论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客观、真实。142、常用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卫生标准)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53、常用的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测量)方法: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189.4-2007)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16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2007)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1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07)1713)《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14)《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15)《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16)《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17)《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192.5-2007)18)《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00-85)1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的类型有三类:•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19•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害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20•超限倍数:指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可超过的(PC-TWA)的倍数。粉尘的超限倍数为2,化学毒物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PC-TWA(mg/m3)最大超限倍数1312.510-2.0>1001.5213、职业接触限值的运用•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PC-TWA):1、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要性限值;2、建设项目职业病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法定的定期危害评价,系统接触评价,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生产方式和技术等发生改变需要对工作环境影响重新进行评价时,尤应着重进行TWA的检测、评价;3、个体采样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采样方法,尤其适合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224、定点采样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定点采样法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合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5、定点采样要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个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相其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定点检测可按下列式计算时间平均浓度CTWA=(C1T1+C2T2+-----+CnTn)/8式中:CTWA——8小时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浓度(mg/m3)23●定点检测可按下列式计算时间平均浓度CTWA=(C1T1+C2T2+-----+CnTn)/8式中:CTWA——8小时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浓度(mg/m3)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仍以8小时计。C1,C2…Cn—T1,T2…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1,T2…Tn——C1,C2…C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24[例1]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3,接触3h;160mg/m3接触2h;120mg/m3,接触3h。代入公式,CTWA=(400×3+160×2+120×3)÷8=235mg/m3此结果>200mg/m3,超过该物质的PC-TWA。25[例2]同样乙酸乙酯。若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2h;200mg/m3,接触2h;180mg/m3接触2h;不接触2h。代入公式,CTWA=(300×2+200×2+180×2+0×2)÷8=170mg/m3此结果<200mg/m3,未超过该物质的PC-TWA。26●如果每天工作时间长于8小时,接触也不能超过以8小时工作为基础的日接触量。必须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值×标准时间/实际工作时间。例如,如果8小时限值为100mg/m3,每天工作10小时,它通常应减少到80mg/m3;每天工作12小时,它通常应减少到67mg/m327•PC-STEL的应用1、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剌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等针对性作用,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2、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的短时间接触不引起1)剌激作用;2)慢性或不可逆性损伤;3)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4)麻醉程度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28•PC-STEL的容许条件:1)当日的TWA不超过PC-TWA,短时间接触时间不应超过PC-STEL。2)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相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3)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段按采样和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29•最高容许浓度(MAC)的应用:•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剌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最高容许浓度的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能够代表最高瞬时间浓度的空气样品再进行检测。•超限倍数的应用:许多有PC-TWA的物质尚未制定PC-STEL30•对于未制定PC-STEL的粉尘和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化学的超限倍数视PC-TWA限值大小可以PC-TWA的1.5-3倍;粉尘的超限倍是PC-TWA限值2倍•当化学物质接触水平超限倍数达3时,一个工作日内这种短时间接触的总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超限值倍数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PC-STEL。31[例]1、三氯乙烯的PC-TWA为30mg/m3,其超限倍数为2,测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100mg/m3,是PC-TWAR3.3倍,>2,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2、己内酰胺的PC-TWA为5mg/m3,其超限倍数为2.5,测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12mg/m3,是PC-TWAR2.4倍,<2
本文标题: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质量控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