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陈林龙-解读新巴塞尔协议
陈林龙:解读《新巴塞尔协议》与全面风险管理新资本协议并非强制性规定,但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进步却具有深刻的含义。解读《新巴塞尔协议》与全面风险管理——专访中国工商银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陈林龙博士新年伊始,中国银行业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巨额注资,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剥离大量不良资产,减轻银行负担;另外一方面,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依然在增加,对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形成巨大挑战。随着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将进入破题之年。为此,《中国科技财富》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走访了长期从事银行风险管理的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陈林龙博士,他对《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自己的阐述,并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看法。《中国科技财富》:《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新巴塞尔协议传递了哪些重要的新信息?陈博士:《新巴塞尔协议》于1998年开始酝酿,几易其稿,最终于2004年6月正式出台。该协议由三大支柱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市场约束。与原来的《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巴塞尔协议》除了包含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内容外,还将操作风险囊括进来,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讲,等于提高了对银行最低资本的要求。因为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采用的方法是用银行的资本净额除以其风险资产,而现在的风险资产中包含了操作风险的内涵。分母项大了,为至少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自然会提高对资本的要求。当然,一些研究人员提出,《新巴塞尔协议》对不同类型的银行(零售银行、批发性银行和投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变高,而有的则变低。《新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深刻,其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广大从业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各种风险识别、计量、控制工具的采用,《新巴塞尔协议》也给出了一些已在发达国家银行采用的方法。从监管的角度,《新巴塞尔协议》给出了针对银行业风险制定的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督透明度及问责制度等等。在信息披露方面,《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新巴塞尔协议》传递了一种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的理念。推行或达到协议的要求,对于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非常必要。《中国科技财富》:对于新增加的操作风险的控制,其难点在那里?如何具体计算?对于未来《新巴塞尔协议》的顺利实施有那些现实影响?陈博士: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操作风险是一种比较难以控制的风险。目前全世界的银行业也没有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控制和计量它。《新巴塞尔协议》要求2007年所有的银行都要开始按照协议规定的三种方法的一种来计算经济酱,进而控制操作风险。但据调查,到2006年底,全世界能够满足《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只有大约38%的银行。另外60%多的银行都不可能在2007年以前开始对操作风险实行管理,它们的预期实施时间是2010年到2012年。因此对《新巴塞尔协议》在全球的顺利实施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操作风险难以控制的原因在于它跟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关联,而人的道德风险、行为特征又相当难以控制,这一点国内和国外都是一样。目前部分银行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方法主要采用加权平均法,即将银行前三年的收入加总平均,再乘一个系数。当然,《新巴塞尔协议》介绍了三种方法,分别为: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加权平均法属于基本指标法类。国内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达到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至少还需3到5年的时间。而中国人文环境的差异、地方文化特征、商业氛围又会对操作风险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科技财富》:目前谈起新巴塞尔协议,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国际惯例,是一种大家都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并将8%的资本充足率奉为神明,你对此有何看法?陈博士: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新巴塞尔协议》并非国际惯例,而是一种被十国集团银行业普遍认可的业内协议,它是一种游戏的“潜规则”;其次,《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的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仅仅是衡量一家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指标,不可以说只要资本充足率达到了这一水平,就万事大吉了;或者说资本充足率达不到8%,就一定会发生危险。据调查,资本充足率达到17%的银行仍然有倒闭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比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高,但美国银行的数目却从2001年的9000多家减少到2003年7770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并不排除一些银行破产倒闭。银行面临许多风险,其可能产生的损失分为三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资本金主要用来抵御非预期损失。到底资本充足率多少合适呢?应当与银行所在国家的其他经济要素、法律环境结合考虑。8%也许是业界谈论的一个“趋同点”。《中国科技财富》:你刚刚提到了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就中国银行业来说,主要有那些风险?陈博士: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四种主要风险。而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信用风险,即指客户违约所造成的银行本金和利息损失的风险。按照我个人对银行风险的划分:信用风险占65%、操作风险占15%、市场风险占10%、流动性风险占10%。最近,业界操作风险投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我所在的工商银行已成立了专业的部门来监测和控制操作风险,总行高层十分重视推进此项工作。《中国科技财富》:既然已经对风险有了清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仍然会有银行不断发生损失呢?陈博士:就我个人来看,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银行本身就是一个风险行业,发生损失是一个正常的事情。银行的损失主要产生于不良资产。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生态运行条件下,应该说不良资产在3%-5%左右属于正常的范围。现在各银行公布的银行不良资产率相当高一点,这主要与银行运行的历史关系较大。一部分属于所谓的继承性不良资产,一部分属于经营性的不良资产。应该说经营性的不良资产占比相对小的,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一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生态、客户成熟度还有待改善;二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执行力仍然不足;三是缺乏合格从业员工;四是金融机构抗御风险的金融工具(风险缓释工具)不多。随着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银行产生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小。《中国科技财富》:看来中国银行业想要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目标并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那么时下讨论非常热烈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银行对自身风险的控制水平呢?什么是全面风险管理?其实施的难点在那里?陈博士:全面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国内金融界经常提及的概念之一。特别是在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发布以后,不少媒体刊登了大量文章,讨论全面风险管理问题。其实,全面风险管理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先的说法叫做“企业级的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银行风险控制的水平。按照2003年7月美国COSO(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oftheTheadwayCommission)公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所描述的内容,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过程。它可以简单用“348”的框架来描述。即三个维度:企业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的各个层级;企业目标包括四个方面: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八个: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企业的各个层面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面都必须从八个要素进行风险管理。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得到许多部门和人员认可,而来自高级管理层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有一些基础的工作要做,如资本金分配、内部资金定价、机构设计等等。《中国科技财富》:你刚刚谈到了资本金分配概念,请问这一概念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陈博士:资本金分配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利器,即按照部门、产品、业务线所蕴涵的风险大小,分别计算出其对应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对非预期损失分配经济资本金。在已知经济资本金的基础上,计算银行各类交易(或其组合)的资本回报率(或RAROC),从而决定银行的“风险厌恶”和“风险承担”的态度。《中国科技财富》:《新巴塞尔协议》对于中国银行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有怎样的意义?陈博士:《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布为中国银行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新巴塞尔协议》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国际性银行或多或少地已经在风险管理方面达到或基本达到了《新巴塞尔协议》的一些要求。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金融机构处于变革中的国家来说,尽快地、尽可能地改变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将视野分步从仅仅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针对每种不同的风险、风险点,找出风险动因(RISKDRIVER),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这里,数据的可靠性十分重要。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面风险管理概念产生之后,才有《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后者虽然涉及风险管理的较多方面,但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更为丰富。《中国科技财富》:正像你刚刚所讲的那样,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重要,那么中国银行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作为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准确性呢?在这方面,中国银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银行的差距在哪里?陈博士:谈到数据,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事情要做,一是要建立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不同业务线的数据仓库,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决策支持系统;二是尽快实施符合国际规范的会计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有序展开。全面风险管理离不开信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普遍缺少的是可靠的数据。虽然与自身相比,商业银行电子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需求,由IT系统从业务线上“摘取”的数据,还远远不够。另外,历史数据的积累,对于建立风险管理模型来说,也同样重要;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在这一方面比我们准备的要早,同时他们还可以借助一些中介机构的数据,来运行风险模型、风险系统。除了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符合国际规范的会计制度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全球许多地区的银行来说,2004年是建立统一会计准则关键的一年。在欧盟上市的7000家公司必须在2005年初以前采纳《国家财务报告准则》。美国银行系统也已引入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3号》(FAS133)。国内商业银行主要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种会计处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会计核算按照何种标准,并向什么方向改变,对于初期的系统建立尤为重要。当然,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还需一个较长的时间去完善。陈林龙:1964年12月生,江苏人。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199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工作,先后从事信贷计划、财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工作。1998年到1999年被单位派往加拿大Alberta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加拿大皇家银行总行工作一年。2003年10月到2004年10年,任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分行行长助理。对宏观经济、金融风险控制、商业银行管理、区域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等有较深入研究。著有专著《现代西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管理》等2本,译著1本,论文20余篇。社会兼职包括:加拿大中国金融协会(CCFA)副会长、全国金融青联委员。1一月二月三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四月五月六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下午13:00—17:00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
本文标题:陈林龙-解读新巴塞尔协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