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C头孢菌素C1头孢菌素C概述2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3菌种选育与保存4发酵过程优化5头孢菌素C的分离纯化工艺67-ACA的酶法制备与直接发酵生产1头孢菌素C概述头孢菌素C是由Newton和Abraham于1953年继青霉素之后,在自然界中发现的第二种类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C与青霉素有许多共同特征,抗菌作用机制也是抑制细菌细胞壁肽的合成,对人体安全无毒。头孢菌素C的化学结构ONSHHCOOHCH2OCOCH3HOOCCH(CH2)3NH2CONHHHCOOHCH2OCOCH3ONSH2NCephalosporinC7-ACA1961年证实了头孢菌素C的化学结构1237头孢菌素C概述(2)头孢菌素C抗菌活性低,受半合成青霉素启示,通过结构改造获得了很多更有效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因此头孢菌素C是目前各种半合成头孢菌素的起始原料之一。在温和的条件下,用酸水解头孢菌素C可得除去侧链的母核,即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头孢菌素C概述(3)经酸水解或乙酰酯酶处理头孢菌素C,则生成去乙酰头孢菌素C(简称DCPC,3位-CH2OH)。用钯碳及氢使头孢菌素C氢化可得到去乙酰氧头孢菌素C(DOCPC或7-ADCA,3位-CH3)。2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前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头孢菌素C的结构α-氨基已二酸半胱氨酸缬氨酸醋酸(侧链)7-氨基头孢烷酸(7-ACA)(母核)ONHHHCOOHNSOOO+_ONH3OCH3α-氨基己二酸前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α-氨基己二酸(α-AAA)的生物合成(葡萄糖、氨水)缬氨酸(Val)的生物合成(葡萄糖、氨水)半胱氨酸(Gys)的生物合成(葡萄糖、氨水、SO42-)ACV三肽IPN:异青霉素N扩环酶羟化转乙酰化苯乙酰-S-CoA转酰基反应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合成酶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1)头孢菌素C也是由α-氨基己二酸(α-AAA),半胱氨酸和缬氨酸经三肽途径生物合成ACV三肽,而且在异青霉素N以前的阶段和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完全一样。此后,经顶头孢霉产生的异构酶作用,将异青N(IPN)转化为青霉素N,再由扩环酶(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合成酶)催化扩环生成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最后通过羟化和转乙酰基反应得到头孢菌素C。3菌种选育与保存(1)原始亲株:顶头孢霉M8650,全世界所有高产菌差不多都是由它反复诱变、筛选得到的。出发菌株通过诱变在完全培养基上获得蛋氨酸营养缺陷株,然后转入加有各种含硫化合物(如硫酸盐)以代替Met的基本培养基,可筛选出不需要加入Met的高产突变株,从而降低成本。菌种选育与保存(2)原生质体融合也是高产菌株选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顶头孢霉的细胞壁对β-葡萄糖苷酸酶敏感,可用Helixpomatia产生的这种酶进行破壁,形成原生质体。聚乙烯醇能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和重组细胞的再生。菌种选育与保存(3)由于扩环和羟化是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限速阶段,因此可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克隆的扩环/羟化酶基因的质粒,将其转入工业生产菌株中,获得显著提高头孢菌素C生产能力的基因工程菌。菌种选育与保存(4)菌株的保存可以采用冷冻干燥法或液氮法。由于保存的大部分是营养菌丝,长期保存后生命力的恢复较差,故经过保存的菌株应对存活细胞进行计数,并在摇瓶及中试条件下开展能力试验,挑选复壮的菌落作为生产用种子。4发酵过程优化培养基通气搅拌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形态发酵终点培养基(1)氮源玉米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优良的氮源,它提供各种丰富的氨基酸、肽、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起始用量一般为2~6g/L;其它氮源有花生饼粉、硫酸铵、氨、尿素等。当基础培养基中的氮源消耗到一定浓度时,要不断补加氮源(硫酸铵或氨),以维持发酵液中氨氮含量在0.5~0.7g/L之间。补氨还能起到控制pH的作用。培养基(2)碳源可使用葡萄糖、糊精、淀粉或植物油。植物油通常作为流加碳源,而其它碳源加入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盐以满足菌丝生长对Mg2+、PO43-等的需要,特别是当采用含有有机物少的稀薄培养基时。通气搅拌(1)在头孢菌素C发酵中要求较高的氧传递速率,以维持所需的溶氧浓度。因为三肽的环化、青霉素N的扩环和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的羟化都是氧化反应。为了维持所需的溶氧浓度,一般搅拌输入功率为4kW/m3(发酵液)以上。通气搅拌(2)根据溶氧的变化情况,可将发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菌丝量高速增长、溶氧迅速下降的生长阶段。这一阶段必须在溶氧成为限制因子之前结束,它可以通过使碳源成为限制因子来达到。通气搅拌(3)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要严格控制油的流加量,使溶氧始终保持在25%饱和度以上。一旦加油过多,可以提高搅拌转速和发酵温度。以加速氧的传递和油的消耗,避免溶氧过分下降。菌丝生长速率实验表明,用豆油作为生长限制基质时,比生长率则与比生产率成正比;比生长率由0.01/h提高到0.04/h,比生产率增加到2倍。因此用葡萄糖碳源可调控菌丝生长率。菌丝形态在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产生菌顶头孢霉呈现明显的形态。在快速生长期,菌体以细长到丝状为主;随着营养的消耗和比生长率的下降,菌丝开始膨胀、断裂,最后形成单细胞的节孢子。发酵终点(1)头孢菌素C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其发酵终点由产率、产物组成、成本、效益、过滤速度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发酵终点(2)头孢菌素C在发酵过程中,一方面分子中的β-内酰胺以5×10-3/h的一级反应速率非酶降解,故随着发酵液中头孢菌素C浓度的提高,绝对降解量逐渐加大。发酵终点(3)另一方面,由于乙酰酯酶的存在,部分头孢菌素C被转化为脱乙酰头孢菌素C,而且它比较稳定,因而占发酵总产物的比例将越来越高。β-内酰胺环降解后的产物及脱乙酰头孢菌素C含量的增加,将对头孢菌素C的回收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由于菌丝形态的变化及自溶,发酵液将变得难以过滤。5头孢菌素C的分离纯化工艺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即先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发酵液中初步分离出头孢菌素C,然后经离子交换法纯化,最后采用络盐沉淀法进行结晶。头孢菌素C的分离纯化的工艺流程具体工艺流程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中有头孢菌素C、去乙酰头孢菌素C及微量的去乙酰氧头孢菌素C。用H2SO4酸化至pH2.5~3.0,放置一定时间,使去乙酰头C(DCPC)内酯化而易于和头C分离。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与解吸XAD-4大孔吸附树脂,吸附pH应为2.5~3.0,吸附容量15~20g/L树脂;吸附完毕用2~4倍吸附体积去离子水洗涤,除去SO42-等阴离子,以免干扰后续工序离子交换树脂的纯化;然后用15%~25%乙醇,丙酮或异丙醇水溶液来解吸。离子交换树脂的纯化头孢菌素C分子具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由于氨基碱性较弱,不能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虽好,但解吸困难。故采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纯化头C。吸附预先用醋酸溶液处理树脂使成醋酸型,再开始吸附。吸附完毕,用去离子水洗涤树脂,然后以1.5%~2.5%的醋酸钠(钾)水溶液解吸。沉淀结晶头C可与二价重金属离子Cu2+、Zn2+、Ni2+、Co2+、Fe2+、Pb2+等形成1:1摩尔比的难溶性络盐微晶沉淀。利用这一原理,在头C二次解吸液中直接进行沉淀结晶。其中以锌盐用得最普遍。分离纯化工艺特点将大孔吸附树脂法、离子交换及沉淀法三者合理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头C的分离纯化在收率与质量上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67-ACA的酶法制备与直接发酵7-ACA的酶法制备7-ACA的直接发酵生产7-ACA的酶法制备(1)7-ACA的酶法制备:7-氨基头孢烯酸(7-ACA)是头孢菌素C的母核,它和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一样,都可以通过侧链的改造制成各种各样的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所不同的是,6-APA只能在6-位侧链上进行改造,而7-ACA可同时在7-位和3-位上进行化学修饰。7-ACA的酶法制备(2)酶法制备7-ACA的工艺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用可变三角酵母产生的D-氨基酸氧化酶(或用乙醛酸),在Cu2+和吡啶存在下,对头孢菌素C进行脱氨反应(脱去α-AAA的氨基),生成7β-(5-氧-5-羧基戊酰胺基)头孢烯酸(GL-7-ACA)中间体;7-ACA的酶法制备(3)第二步是用假单胞菌产生的GL-7-ACA酰化酶将这一中间体酶解脱去戊二酸,生成7-ACA。第一步反应可直接用头孢菌素C发酵液进行,反应生成的GL-7-ACA需提取和部分精制,才用于第二步反应。GL-7-ACA代表7β-(5-氧-5-羧基戊酰胺基)头孢烯酸7-ACA的酶法制备(4)GL-7-ACA酰化酶可用苯乙烯类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成固定化酶,装入反应柱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GL-7-ACA代表7β-(5-氧-5-羧基戊酰胺基)头孢烯酸酶法制备7-ACA的反应装置7β-(5-氧-5-羧基戊酰胺基)头孢烯酸7-ACA的酶法制备(5)在温度15~25℃、pH7.5~8.5下进行酰化反应,所得7-ACA收率约为95%。制成的固定化酶可反复使用70次,但每次重复使用时都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以保持和以前大体相同的反应速率。从反应柱排出液中回收的7-ACA可以用等电点结晶精制。7-ACA的直接发酵生产小松和磯贝等分别发现,假单孢菌SE83(PseudomonasSE83)和缺陷假单孢菌(PseudomonasdiminutaV22)能产生将头孢菌素C直接水解生成7-ACA的酰化酶。它们分别将这一酰化酶基因克隆到头孢菌素C产生菌中,使该菌在产生头孢菌素C的同时,将部分头孢菌素C脱酰基生成7-ACA,从而开创了直接发酵生产7-ACA的可能途径。7-ACA的二步酶法和一步酶法生产GL-7-ACA代表7β-(5-氧-5-羧基戊酰胺基)头孢烯酸7β-(5-氧-5-羧基戊酰胺基)头孢烯酸发酵工序示意图THEEND.THANKYOU!
本文标题:第九讲-头孢菌素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