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
端木蕻良走进历史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背景资料背景资料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军进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小西门随意搜查行人,并强迫被搜查者弯腰90度。战后成为一片废墟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背景资料写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土地的誓言1941.9.18蕻良炽痛喷涌滥谰语召唤诞亘古契垄蚱蜢镐头嗥鸣涧斓碾秽辘辘hóngchìpēnlànháojiànlánniǎnhuìlándànɡènqìlǒnɡzhàměnɡɡǎo读准字音zhàolù炽痛嗥鸣谰语怪诞亘古召唤斑斓污秽泛滥热烈而深切。(野兽)大声嚎叫。没有根据的话。荒诞离奇。远古。呼唤。灿烂多彩。肮脏的东西。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语速,抑扬顿挫,读出激情,读出感情。读一读知内容——印象东北•1、第一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朗读时应饱含深情,语气舒缓。•2、第二段叙述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语气要越来越强烈。•3、文末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则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出来。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东北特有的物产:白桦林马群东北物产丰富,地大物博。蒙古狗鹿群山雕高粱豆粒玉米煤块黑土地春景秋景春景秋景(一)整体感知1、通观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在文中找出答案。3、这两段分别讲什么,你能概括吗?4、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时刻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二)质疑难点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放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三)探究主旨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四)寻美读美本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有深沉浑厚的故乡情结,时而舒缓,时而沉醉,时而急促,时而悲伤,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吧!读出你的感情!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是对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蔑视!日本市民团体抗议东京都教委决定采用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作业:摘抄、积累有关爱国的古诗词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本文标题:《土地的誓言》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