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期末考试课程名称: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学院:入学年月:姓名:学号:结合国内外典型灾害事案例论述关注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城市安全形成与影响因素,并给出保障和构建城市安全的具体对策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灾害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这门学科对人类越来越重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本文将结合典型灾害案例全面分析城市灾害,从而得出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城市安全形成与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关键字: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必要性因素对策1.引言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因此,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工作便成为众多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化使人口和财富向城市不断集聚,城市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将会越来越严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剧了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随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与城市灾害应对管理能力产生了严重的不适应,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将预防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广大市民,通过社区建设构筑城市灾害基层网络,提高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公民对各类灾害的应付能力,是减少各类灾害对城市可能造成损失的最好保障。2.国内外典型灾害案例及分析2.1天文事件引发的灾害由于星系交汇,导致地球在一年四季,遭遇各种风、雨、雷、电、冰、霜、冻、旱、涝、龙卷风、台风、风暴、海啸、阴霾、沙尘暴、火山喷发、泥石流、雪崩等极度天气和气象地质灾害以及陨石坠落等;在这类常见的天文现象没有达到近地高度时,通常人类感觉不到它的破坏力;所以在空天行进的卫星、飞船、飞机、航空器有时会遭遇莫名其妙的袭击,强度等级不同;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根据俄紧急情况部的说法,坠落的是一颗陨石。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陨石雨”。在坠落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破裂,该事件已造成1200多人受伤。通过发生在俄罗斯的这件天文事件引起的灾害我们可以看到:灾害的发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无法避免而且无法预测的灾害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完善我们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推广与教育。2.2恐怖袭击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恐怖袭击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这些行为都会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要危害。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造成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楼和南楼坍塌,美国防部五角大楼一角被毁。据报道,在纽约世贸大楼倒塌中死亡和失踪人数为2797人,仅美国损失财产损失达400亿美元(不包括人身损失),全世界损失达3500亿美元。这个震惊世界的发生在新千年开始不久的美国“9.11”事件,既是对美国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的重大威胁,也是对美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充分暴露了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某些盲点和脆弱之处,从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有关美国的一些神话和光环。恐怖的“9.11”事件给人们以两点启示:第一、应急管理领域的变革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从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的角度看,这次在瞬间造成成千上万人的伤亡和几十亿甚至更多财产损失的“9.11”事件,的确是一个历史的新起点;第二、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应深刻总结“9.11”事件提供的国家安全启示,从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查找各自的国家安全隐患,并依此深市和调整各自的国家安全展略,加快建立各种灾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与体系,做到未雨绸缪。2.3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地震震中在汶川县映秀、漩口、龙溪三镇(北纬30度45分,东经102度.51分)。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六月二十八日,四川省遇难人数达到六万八千六百八十三人,失踪一万八千四百零四人,受伤三十六万零三百五十八人;倒塌房屋、严重损毁不能再居住和损毁房屋涉及近四百五十万户,一千余万人无家可归;重灾区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不可估量汶川地震损失惨重,人口伤亡的数目让人惨不忍睹。从中也有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第一,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各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第二,加大地震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力度,为政府指挥决策和公众防灾避灾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支撑。第三,大力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地震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并充分发挥公众媒体优势,持续做好地震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第四,加大防震演练地区与力度,地震灾害可能随时随地地发生,所以不管何地都要进行防震演练,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在地震发生时极大程度地减少我们的伤亡,也将极大程度地降低我们的财产损失。2.4核泄漏事件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有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对环境也会造成相当大的污染。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日本政府13日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可能正在发生“事故”,2号机组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该核电站的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2011年3月13日,共有21万人正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许多人已经死亡,还有许多受到辐射的人身体已经出现了各种不适的症状。不仅如此,给周边国家也带来了恐慌,比如在我国就上演了“抢盐”的闹剧。所以从中我们也是能够得到一些启示的:首先,各国核电站建设应坚持科学理性、慎重冷静原则。许多国家核电站密度过大,核电量比例过高,风险性巨大,如美国建有核电站104个、法国58个、日本55个,核电量占总用电量比例分别高达20%、80%、30%,并且还有许多在建、待批核电站项目,而且核电站密度过大,分布全国,民众如同生活在火山口上。如此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费基础之上的所谓幸福舒适的高质量生活模式,令人难以效仿。还有就是地域狭小的国家、地区不宜建设核电站。否则,一旦发生重大核泄漏事故,民众生存环境必将遭到毁灭性破坏,并引发严重的社会秩序混乱。3.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的这些典型灾害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灾害的不确定性,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就可以总结出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天灾不可抗拒,但可以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人祸为何频发不止,除了责任人无视生命,践踏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不力等因素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整个社会缺乏一种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的熏陶教育还很不够。因为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决定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人的安全观念,安全观念决定人的安全行为。由此我认为,没有安全文化和安全教育,就不可能有安全的行为和安全的生存、生产发展环境。重大事故的频发、问责风暴的骤起和血的教训警醒:我们安全高于一切。通过对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学习,我们可以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注重灾害防治、创建安全城市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坚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提高综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今城市化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灾害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加深对其的研究,可以减少灾难以后的损失,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发展。现代城市安全运行中的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研究有助于理解事故灾难风险的本质,强化我们对城市安全运行脆弱性和风险的认识,把握城市安全运行中的脆弱性及其对致灾因素的承受程度;有利于我们收集城市安全运行中的信息和资料,为城市安全运行风险作好预测预警工作;有利于促进城市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积极探讨城市运行中脆弱性治理的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提高现代城市安全运行中抵御风险和防范危机的能力,保障现代城市安全平稳运行。4.城市安全形成与影响因素4.1城市安全形成城市中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地区生态的恶化和灾害的发生。城市的特点使得城市对灾害具有放大作用。城市是各种要素(如人员、建筑、社区和基础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是社会因素最复杂、最集中的地方,它们往往形成网络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市公共设施状态以及城市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和城市的管理能力对城市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城市无法控制外来居民的增长,又没有能力提供基本的服务,而使城市地区的防灾减灾变得更加复杂。城市灾害与安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爆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孕育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城市灾害与安全的孕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孕灾因子相互作用,为灾害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经过孕育期的发展,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开始进入量的积累阶段,但致灾因子对承灾体并不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自然灾害处于“暗发生”阶段,以致人们往往不能察觉灾害的存在。当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经过量的变化,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往往在其自然形态方面或与之相关联的其它方面表现出某种特殊的迹象来,常常预示着不久之后灾害的迅速发生。致灾因子开始对承灾体产生破坏作用的阶段称为爆发期。持续期是灾害大发生的阶段,灾区迅速扩散,灾情全面形成。灾害的发生是物质和能量聚散的结果。平息期:灾害载体的破坏力弱化到一定程度,不再对承灾体构成危害时,自然灾害的发生即进入平息期。4.2城市安全的影响因素首先,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而使具有强烈破坏性的灾害在不断增加,这个巨大的人群及其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聚集而使全球变暖,这种变化将严重地改变着正常的生态模式,从而对农业、水文、流行病、物种、强烈风暴、海平面和沿海潮水等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数量的急剧增加;其次,当今时代,具有潜在危险的技术以及物品越来越多,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失误的机会;第三,城市骚乱、恐怖主义以及其他人类的各种故意扰乱活动的威胁时时存在,尤其是在和平时期的类似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会对人类社会引发更强的破坏和动荡性灾难;第四,城市的脆弱性和人类“向阳不向阴”的天性有关。人类总是偏好有利自己或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单向行为,比如,对资源占有和利用的态度。从各功能区域的影响因素来看,各功能区的影响因素相差不大,然而,不同的区域各影响因素的危险等级不同,即危害程度不同,在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评价时,需根据城市评价区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规划,首先对各区域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所谓重大危险源,广义地讲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生产装置、设施
本文标题: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