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教材简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神州谣》这是一首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谣,以“三字经”的样式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与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传统节日》这是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语言简洁,句型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描绘了我国从春节到重阳节等所有主要节日及习俗。《“贝”的故事》本课是一节识字课,通过“贝”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构造的奇妙,让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同时,学会在汉字构造规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加深刻地了解汉字。《中国美食》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各地美食的课文,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表现了我国美食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博大精深。从衣食住行着手,使学生更加贴切深刻地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教学目标: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教学重点: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4.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课时安排:1.《神州谣》................................2课时2.《传统节日》..............................2课时3.《“贝”的故事》...........................2课时4.《中国美食》..............................2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识字1神州谣教材分析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记8个四字词语。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2.通过教师对课文意思的解释,感受祖国的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记词;朗读课文。难点1.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关于祖国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峡”4个生字。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峡”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1.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2.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师: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童谣。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读准。2.出示字卡,检查生字的字音,相机正音。3.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5.(多媒体出示去拼音的词语)学生齐读去拼音的词。6.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再四人合作读。)7.质疑:读通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三、朗读感悟1.师: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展示画面)2.你看到了什么?你去过哪里?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江?哪些河?哪些山川?哪些名胜古迹?5.指导朗读第二句。(1)出示第二句。学生自由读。(2)圈出“奔、涌、长、耸”。(3)同学们,你们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吗?(4)指出“长城长”的两个“长”的读音,两个都读“cháng”。(5)“奔、涌、耸”三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长”是形容词。让我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黄河奔腾向前,长江波浪翻滚,长城蜿蜒不绝,珠峰高耸入云,多么壮美的山河呀。6.出示多媒体,介绍宝岛台湾。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与大陆隔着海峡,但与我们的大陆是一家。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指导朗读第三句。7.出示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8.师生交叉朗读全文。四、指导书写1.多媒体出示:州、湾、岛、峡。(点名读)2.观察:写这四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说出“州”的笔顺及笔画名称。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2.熟记8个四字词语。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地域的广阔、民族的繁荣昌盛,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难点通过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2.认读词语。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二、读读记记1.出示四字词语: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2.和同桌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4.教师总结。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现指中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地华人。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指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世界大同:这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坚定理念。奋发图强、繁荣昌盛:意思是我们全国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分秒必争,为使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5.学生自读。6.全班齐读。7.尝试背诵。三、课外拓展1.小组内展示各自搜集的祖国山川名胜的图片,并当“小老师”向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这些图片?3.学生自由回答。4.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的词语。(教师指导学生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四、指导书写1.多媒体出示:民、族、谊、齐、奋。2.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把字写好。3.指名说。4.师重点指导写好“民、族”。5.学生练习书写。五、教师总结1.师:同学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梳理板书识字2传统节日教材分析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难点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二、分享交流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三、初读课文1.揭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2.自由朗读课文。(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3.学生认读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4.全班交流识字。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四、再读课文1.听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4.小组探讨。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五、课堂小结1.“开火车”复习生字。2.齐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2.背诵课文。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9个生字。2.背诵课文。难点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二、走进节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排列节日1.出示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4.教师小结: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四、指导背诵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五、指导书写1.出示9个生字。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4.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5.学生临摹书写。6.评选并展示今天的“书写小达人”,给予红旗奖励。六、梳理板书教学反思识字3“贝”的故事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由“贝”衍生出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
本文标题: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4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