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概述:甲状腺激素组成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作用快而强,维持时间短,15-30μg/日甲状腺素(Thyroxin,T4):——作用慢而弱,维持时间长,70-90μg/日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体内过程:吸收: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9%以上)T3:与蛋白质亲和力低,作用快、强、短T4:与蛋白质亲和力高,作用慢、弱、长代谢排泄:在肝、肾线粒体内脱碘,并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经肾排泄。注:可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生理和药理作用:1.维持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发育1、碘摄取(主动过程)2、碘活化和酪氨酸碘化关键酶:过氧化物酶3、偶联关键酶:过氧化物酶4、释放关键酶:蛋白水解酶和脱碘酶5、调节小儿甲低:呆小病(克汀病)成人甲低:粘液性水肿2.促进代谢和产热促进物质氧化,耗O2↑、基础代谢率↑、产热↑3.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敏感性在甲亢时由于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提高,出现神经过敏、烦躁、震颤、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及血压增高等现象。临床应用:1.呆小病:功能减退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2.粘液性水肿3.单纯性甲状腺肿:补碘、必要时用T3、T4不良反应:过量→甲亢表现(心悸、手震颤、多汗、体重减轻、失眠等)重者→诱发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与提高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性有关)抗甲状腺药常用药物:硫脲类碘和碘化物放射性碘β受体阻断药一、硫脲类分类: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Methylthiouracil)丙硫氧嘧啶(Propythiouracil)咪唑类:甲巯咪唑(Thiamazole,他巴唑)卡比马唑(Carbomazole,甲亢平)(备注:卡比马唑要转化成甲巯咪唑才能发挥作用)临床应用:1.甲亢的内科治疗——适用于轻症和不宜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者,有效率70%。2.甲亢手术前准备先服用硫脲类(手术前2周加大剂量碘剂)术前服药缩小甲状腺,减少基础代谢,减少手术出血。3.甲状腺危象的治疗大剂量碘剂+大剂量丙硫氧嘧啶甲状腺功能低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最常见,皮肤瘙痒、药疹等2.消化道反应——厌食、呕吐、腹痛等3.粒细胞缺乏症——为最严重的不良反应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二、碘及碘化物特点:1.强而快:1~2天起效,10~15天达峰效应2.不持久:超过15天,降低甲状腺摄碘能力→逐渐失效药理作用:1.小剂量碘剂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2.大剂量碘剂产生抗甲状腺作用:——主要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抑制蛋白水解酶)。——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过氧化物酶);——抑制垂体分泌TSH。临床应用:1、甲亢的术前准备——在术前两周给予复方碘溶液,因为大剂量碘能抑制TSH促进腺体增生的作用,使腺体缩小变韧、血管减少、利于手术进行及减少出血。2、甲状腺危象的治疗——与硫脲类药物合用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2.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不长期用3.慢性碘中毒——咽喉不适、口有金属味等注意:可通过胎盘、乳汁排出,孕妇及乳母慎用三、β受体阻断药作用机制:小量:合成T3、T4原料大量:抑制蛋白水解酶→T3、T4不能释放应用:1、适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不宜手术及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2、甲状腺危象时,静注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3、用于甲状腺术前准备,不会使腺体增大变脆,两周后即可进行手术,本来药物常与硫脲类药物合用。四、放射性碘(131I)作用机制:临床应用:131I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手术后复发及硫脲类无效或过敏的甲亢者,作用缓慢,一般用药一个月见效,3-4个月后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禁忌症:1、20岁以下患者、妊娠或哺乳的妇女及肾功能不佳者不宜使用;(放射性)2、甲状腺危象、重症浸润性突眼症及甲状腺不能摄碘者禁用。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概述:糖尿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胰岛素来源:1.猪、牛胰腺提取2.利用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3.用苏氨酸取代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而获得人胰岛素4.胰岛素基因工程细胞替代治疗,重建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体内过程:吸收: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胰岛素的注射途径:①静脉注射②皮下注射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代谢:主要在肝肾代谢,10%以原形自尿液排出。(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能影响其灭活)药理作用:1.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与酮体生成2.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加速氧化和酵解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流量,在伴发疾病时应予充分注意5、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降低血钾浓度临床应用:1.1型糖尿病(IDDM):为唯一治疗药物。常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型——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必须用胰岛素终生治疗。2型——先用口服降糖药(下一单元)。口服降糖药失效或存在禁忌证时,加用胰岛素。与糖皮质激素相反2.其它各型糖尿病(1)2型糖尿病(NIDDM):A、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者。B、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时需迅速降低至血糖至正常水平者(2)发生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3)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等糖尿病患者(4)纠正细胞内缺钾(治疗高钾血症)不良反应:1.低血糖:多为用药过量,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过敏反应:牛胰岛素多见处理:改用人胰岛素3.脂肪萎缩:皮下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及脂肪萎缩4.胰岛素抵抗:(1)急性型:常因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引起。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2)慢性型:指每日需用胰岛素200U以上且无并发症者。此时换用其它动物胰岛素或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常可有效。口服降血糖药分类代表药物作用机制主要应用不良反应硫酰脲类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尿崩症常见消化系统症状;较严重的是持久性低血糖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①减少外源葡萄糖吸收及糖原异生②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③降低胰高血糖素尤其适用于肥胖者不要求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乙格列酯竞争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使碳水化合物水解产生葡萄糖减慢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消化道反应:腹胀、嗳气、排气增多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环格列酮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促进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曲线的恢复
本文标题:药理学笔记整理之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4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