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
浅析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对子女的前途不重视是制约我镇农村家庭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整体水平较差,特别是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不要说有小学文化了,文盲的全是,连我们这一代都还有好大一部分不识文化。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更谈不到与孩子沟通、交流,做思想工作了。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连孩子独立的写字台都没有,更不用说自己独立的读书和起居的房间了。农村家长闲时不读书、不看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负面影响。二是对教育的认识不够。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年轻夫妇双方外出务工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的小孩大多为2岁到16岁之间,正是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年龄。由于城市消费水平高,特别是因为广大农民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的子女要想随父母一起进城学习,必须面对交纳高额的借读费的困难,他们的务工收入不足以在城市供孩子上学读书,因此绝大多数孩子被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少年”。这些“留守孩子”,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大多数都是让着孩子的,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使孩子养成了一种“惟我独尊”、不能吃亏的思想。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也不管这种要求是否合理,一律全部满足。本来是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以后再说。剥夺了孩子独立完成许多力所能及的任务的机会。破坏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变得懒惰,依赖他人,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有些家家庭,或是因为父母亡故,或是因为父母离异,不得以把孩子托给亲戚朋友来看管。尽管亲戚朋友对孩子非常关心,但他们认为孩子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长远的计划。责任意识淡薄,因此,他们的关心主要体现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只要孩子高兴就可以,他的父母不怪说就行,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较少关注。常此以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偏执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拳镇山河还有一些父母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把孩子留在家里,放任自流。因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均比较差,这就等于没有监护。这些父母一般认为自己长期在外,很少照顾孩子,觉得欠孩子太多,有一种较强的补偿心态。因而在金钱上就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等不良品质,以及打牌、赌钱、进网吧、喝酒、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习惯。三是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不端正。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有的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差,农村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艰辛,帮助父母做好生产、生活各类劳作,父母无暇给孩子家庭教育,孩子也缺乏接受家庭教育的条件。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意识,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即使少数关心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主要也只是关心孩子作业的等级和单元、期中、期末的测评与考试分数,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分数高了,笑容满面,分数低了,打骂兼施。他们受传统落后的“棍克出孝子”、“人不打不成才”等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认为管教孩子就应该犯错误打骂,采取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班主任姓名都不知道。他们认为“龙生龙,凤生凤”,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遗产基因决定的,与后天的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的努力均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一部分家长主观上也想好好管理教育孩子,可是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些错误观念及做法,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更谈不到与孩子沟通、交流,做思想工作了。农村家长闲时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四是对子女的前途产生误导。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举措,如素质教育、“减负”等问题,尽管被炒得火热,但在农村学生家长那里受到冷遇,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点文化的家长,更是偏执地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真的”,并以此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女。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研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所以大部分初中还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有的甚至才读到小学四五年级就打工去了,家长也不管,依孩子一性。你说不能考高中和读高中吃力的可以去中职学校,也不去,以为那是骗人的,出去怕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从而导致了在家是个宝,出去是根草,去了几天也就回来了现象,一点家长的主见都没有。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五、几点建议:一是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改变家长传统的滞后的思想观念。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生活实例,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观念,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和家教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吸收科学的理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首先,应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支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资金,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次,应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传媒。再次,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另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落后的现状。三是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四是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农村家长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常对老师说:“本人水平有限”或“请老师严格教育吧,家长的话他不听,听老师的。”虽然不少家长的父母意识不强,对学校有依赖思想,但文化低、办法少是客观事实。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经常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协调、合作,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甚至失败。特别是作为人生起点的家庭教育,更是尤为重要,不可小视。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在很大上决定了其今后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结果,甚至决定其一生的人生走向和命运。所以我们要从农村家长的身上把他们的观念扭转,把我们要他们的子女学变为他(她)要他们的子女学、自己的子女要自己学。
本文标题:浅析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5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