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述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第三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含义:(1)供应链管理在管理范围方面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的企业管理将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集成管理,而供应链管理则需要分析研究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所有组织,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零售店和商店。有时还有必要考虑供应商的供应商和顾客的顾客,因为他们对供应链的绩效都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在管理范围方面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了前后拓展,使传统的企业向扩展型企业发展。(2)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与传统企业管理的目的不同传统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单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成本最低,而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使系统成本最小。总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配送成本及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库存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而不在于简单的使运输成本达到最小或减少库存。(3)供应链管理包括公司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的活动供应链管理涉及公司战略层次方面的决策,如供应链网络的设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等,还包括一些战术层次与作业层次上的活动,如运输线路的确定、库存策略、车辆调度、采购等等。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体现作为流通中各种组织协调活动的平台,将产品或服务以最低的价格迅速向顾客传递为特征的供应链,已经成为竞争战略的中心概念。供应量管理思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理解:1、信息管理只是经济的到来,使信息取代劳动和资本,成为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在供应链中,信息是供应链各方的沟通载体,供应链中各个阶段的企业就是通过信息这条纽带继承起来的。可靠、准确的信息是企业决策的有力支持和一句,能有效降低企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因此,供应链管理的主线是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基础是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如ERP、WMI等系统的应用等,将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供应链上地各个企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供应链的管理。2、客户管理在传统的卖方市场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是以产品为中心,企业生产和销售什么产品,客户就只能接受什么产品,没有多少挑选余地。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卖方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客户主导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客户是核心,也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客户的需求、消费偏好、购买习惯及意见等是企业谋求竞争优势所必须争取的重要资源。在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起点,供应链源于客户需求,同时也终止于客户需求,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运作的。3、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库存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损失。一方面,为了避免缺货给销售带来的损失,企业不得不持有一定量的库存,一杯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既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又增加了成本,在库存积压时还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一直以来,企业都在为确定适当的库存量尔苦恼。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需求预测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需求预测与实际情况往往不一致,因而直接影响库存决策的制定,如果能够实时地掌握客户需求变化的信息,做到在客户需求时再组织生产,那就不需要库存。即以信息代替了库存,实现库存的“虚拟化”。因此,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供应链各方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用实时、准确的信息取代实物库存,减少预测的误差,从而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4、关系管理传统的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纯粹的交易关系,各方遵循的都是“单向有利”的原则,所考虑的主要是眼前的既得利益,并不考虑其他成员得利益。这是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相对独立得目标,这些目标与其上下游企业往往存在一些冲突。这种目标的冲突无疑会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同时,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深,交易关系也日夜频繁。因此,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就成为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而现代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协调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在协调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为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化而努力,从而有效的降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是供应链各方的利益获得同步的增加。5、风险管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存在各种风险。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满意结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供应链运行中的风险。三、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一)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它具有以下特点:1、以客户为中心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的设定优先于其他目标,它以顾客服务为最高目标。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满足顾客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以此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2、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跨越了组织机构的界限,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意识,建立起新型的客户关系,使企业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来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率,而要通过与供应链参与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共同的利益,发展企业之间稳定的、良好的、共存共荣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关系。3、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实现企业之间的集成化管理。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是一个核心的要素,离开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无法实现。4、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管理的一体化管理物流一体化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和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实质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接起来,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质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始终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最低,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二)与物流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供应链管理的互动性从管理的对象来看,物流是以存货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供应链管理则是对存货流动(包括必要的停顿)中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它是对关系的管理,因此具有互动的特征。主要包含需求管理、订单执行管理、制造流程管理、采购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及其商品化管理等。2、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的高级形态事实上,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企业运作的层次来看,从实物分配开始,到整合物资管理,再到信息管理,通过功能的逐步整合形成了物流概念。从企业关系的层次来看,则有从制造商向批发商和分销商再到最终客户的前向整合,以及向供应商的后向整合,通过关系的整合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从操作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所以,供应链管理看起来是一个新概念,实际却是物流在逻辑上的延伸。3、供应链决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决策和物流管理决策都是以成本、时间和绩效为基准点的,供应链管理决策在包含运输决策、选址决策和库存决策等物流决策的基础上,增加了关系决策、业务流程决策,成为更高形态的决策模式。物流管理决策和供应链管理决策的综合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决策就形成了一个由客户服务拉动的的空间轨迹。供应链的概念涵盖了物流的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看,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所以,物流的决策必须服从供应链管理的整体决策。4、供应链管理的协商机制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的机制。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主导企业通常是制造商,他们力图通过一个计划来控制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管理本质上是利益冲突的买卖关系,通常导致存货或成本向上游企业的转移。供应链管理同样制定计划,但目的是为了谋求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联合和协调。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分享需求和当前存货水平的信息,来减少或消除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所持有的缓冲库存,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共同管理库存”的概念。5、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物流管理更加关注组织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高度互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步考虑不同层次上相互关联的经济技术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6、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的依赖性随着供应链管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的增加,它将更加依赖信息系统的支持。如果物流管理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的可得性,那么供应链管理则是首先解决供应链伙伴之间信息的可靠性问题。7、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供应链管理与垂直一体化物流管理不同,它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的方式来整合外部资源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营效益,除了核心业务外,几乎每件事都可能是“外源的”,即从公司外部获得的。垂直一体化以拥有资源为目的,而供应链管理则以协作和双赢为手段。8、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响应系统在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应该始终关注对关键过程的管理和测评。高度动态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管理层能够经常对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实施规范的监控和评价,如果没有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就必须考虑可能的替代供应链并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四、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一)总成本最低化(二)客户服务最优化(三)总库存成本最小化(四)总周期最短化(五)物流质量最优化创造性团队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第三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一、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依据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价值增值性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第三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一、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依据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1、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2、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3、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行评价→价值增值性评价第三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一、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依据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调整适应性—业务流程重组回路主要涉及供需合同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重建)精细化策略等问题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创造性团队回路主要涉及面向对象的集成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策略、基于价值增值的多级库存控制理论、资源约束理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质量保证体系、群体决策理论等第三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一、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依据顾客化需求-顾客化策略回路主要涉及满意策略与用户满意评价理论、面向顾客化的产品决策理论研究、供应链的柔性敏捷化策略等。信息共享-同步化回路主要涉及JIT供销一体化策略、供应链的信息组织与集成、并行化经营策略。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一)实施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若干问题1、供应链的高成本(大约占销售值的5%~20%)2、库存水平过高(库存水平经常保持在3~5个月)3、适应性、创造性4、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5、满意度评价顾客化6、策略7、部门之间的冲突8、目标重构9、产品寿命周期缩短10、外部竞争加剧11、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12、价格和汇率的影响13、用户多样化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企业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问题;2、从纵向一维空间思维向纵横一体的多维空间思维方式转变;3、放弃“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的经营思想,与供应链中的企业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4、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和透明;5、加强个人、部门对共同任务的认识和了解,去除部门障碍,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6、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1、基础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原有企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分
本文标题: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6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