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
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西方古代大致时间对比表西周、春秋(BC1046—BC476)古希腊(BC8C—BC4C)战国、秦汉(BC475—AD220)古罗马(BC2C—AD2C)隋唐(589—907)、宋元(960—1368)中世纪(西方封建社会)(476—1500)明清(1368—1840)近代社会,走向工业文明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战国:萌芽礼乐制秦国:确立汉元:发展明清:强化二、总体概况经济商业:经济政策手工业:农业封建社会:铁犁牛耕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耕作技术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土地制度商周:井田制封建土地制度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市”的发展商业发展特点重农抑商工商业管理海禁和闭关锁国专卖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春秋战国:建立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魏晋南北朝:冲击明清:批判继承三、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商业:商业交换3、文化:2、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农业:神农传说:制耒耜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手工业纺织业:葛麻;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青铜业:冶铜技术陶瓷:陶器文字,称为“文字图画”1、政治:实行禅让制第二阶段:先秦时期(BC2070—BC221)【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BC2070—BC770)——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一)阶段特征1、政治: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为纽带构建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2、经济:处于“青铜时代”,实行井田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作为主;“工商食官”。3、文化:学在官府。(二)具体史实礼乐制1、政治:宗法制(目的、核心、内容、特点、影响)分封制(目的、对象、特点、影响)关系2、经济:农业文字:文学:商业:3、文化土地制度:井田制(破坏原因)生产方式:千耦其耘(集体劳作)教育:生产工具:木制耒耜手工业工商食官冶铸:“青铜时代”丝织:西周斜纹提花织物瓷器:商朝原始瓷器商代甲骨文、周朝金文;《诗经》“学在官府”分封制(目的、对象、特点、影响)2、目的:1、兴衰: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于战国。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4、权利与义务:权利:征税、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义务:作战、缴税、朝觐5、特点:等级秩序,家国同构6、影响前期:巩固统治后期:诸侯割据,国家分裂7、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王室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宗法制(目的、核心、内容、特点、影响)1、概况:形成于夏商,完善盛行于西周,影响封建社会2、目的: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3、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天子士卿大夫诸侯大宗小宗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庶人5、影响: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确立权力继承。保证贵族的特权,巩固分封制。6、现代社会:家谱、祠堂、祭祀等确立了严格的大小宗关系按照血缘关系形成等级秩序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天子诸侯士卿大夫大宗大宗小宗小宗二者互为表与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齐国鲁国宋国子弟功臣先代贵族井田制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税制改革战争军功赏赐二、春秋战国:(BC770—BC221)——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一)阶段特征政治: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郡县制逐渐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大动荡的时期。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1、政治:(二)具体史实2、经济:农业生产工具: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特点、原因)手工业: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冶铁技术、淬火技术、原始青瓷水利事业:都江堰、郑国渠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变法(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郡县制出现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军功爵制3、文化:(4)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1)思想:“百家争鸣”原因派别(儒、法、道、墨)及主张(2)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指南仪器“司南”屈原的《离骚》,奠定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3)文学:《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5)汉字:篆书、隶书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2、条件:(1)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是用来消费或缴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评价:(1)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2)消极: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旧,技术难以革新第三阶段:秦汉时期(BC221—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巩固;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3、文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二)具体史实一、秦朝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内容)三公九卿制(职责)郡县制(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重农抑商3、思想: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内容、评价)二、汉朝1、政治:“汉承秦制”,调整巩固(1)中央官制:“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3)监察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4)选官制度:征辟制察举制2、经济:农业耕作技术:铁犁牛耕普及水利:坎儿井生产工具:西汉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手工业纺织业:丝绸之路陶瓷业:东汉的青瓷商业政策:盐铁专卖市场的发展:坊市分开,严格管理;3、思想文化:思想:汉初黄老之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评价)科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书法:楷书形成文学:汉赋宗教: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土地兼并(原因)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1、政治:统一局面被打破,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2、经济:农业技术成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快速发展并赶上北方;民族交流加强。3、思想:儒学面临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4、文化: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5、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时期。(一)阶段特征(二)具体史实1、政治: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2、经济:(1)农业:①土地制度:均田制②灌溉: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3)商业:草市出现。3、思想文化:(1)思想:佛教和道教流传;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绘画:东晋顾恺之的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书法:楷书、行书、草书成熟;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一行书”;(4)科技: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第五阶段:隋唐时期(581——907)——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1、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3、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4、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5、对外关系: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一)阶段特征(二)具体史实1、政治:三省六部制(特点、评价)科举制(时间、选官制度、标准)2、经济:农业:耕作工具:曲辕犁水利:筒车;京杭大运河土地和赋役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手工业:陶瓷业: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商业:“市”“坊”分开,出现夜市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3、文化:⑴思想:韩愈等人儒学复兴运动。⑵科技:印刷术: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⑶文学:唐诗,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⑷书法: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初唐阎立本《步辇图》⑸绘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是最早的山水画盛唐吴道子被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第六阶段: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宋词和元曲的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4、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各民族交流密切,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5、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一)阶段特征(二)具体史实一、宋朝1、政治: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二府三司制)①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行政权②参知政事(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③枢密院——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④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2)地方:路州县2、经济:(2)手工业:五大官窑(1)农业:棉花种植向内地推广。(3)商业:市和坊的时空界限被打破;出现晓市;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上丝绸之路3、文化:(6)戏曲:宋代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瓦肆);(1)思想: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思想)(2)科技: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火药:广泛应用军事;指南针: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3)文学:宋词兴盛(原因)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4)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5)绘画: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二、元朝1、政治:(1)中央:中书省(2)地方:行省制度2、经济:(2)手工业:(3)商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3、文化:(1)文学:元曲,代表作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2)书法:元赵孟頫(楷书、赵体)(1)农业:王祯《农书》(3)天文:郭守敬《授时历》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青花瓷鸦片战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新思想的萌发18401842185118561860186418831885189418951898190019111912191919241927193719451949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春天陷入困境三元里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割台斗争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民国成立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6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