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讲座)师德修养和师德风范
1师德修养和师德风范(讲座——冯德庆)一、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1、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2、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3、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4、教师良好人格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等。二、师德的内涵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为先”。1、师爱为魂: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包括对学生的安全保护,这是师德的核心。2、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是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身正为范: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师德的直接体现。4、理念为先:教师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拥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会沟通、善交流、能合作,这是师德的基础。师德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三、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是勤业爱生!四、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教师所承担的重任是培养和造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事业。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因此,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2、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2自己的岗位,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3、爱岗敬业精神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它凝聚着教师的多种精神,“爱岗”就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要有奉献精神。作为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对学生倾注全部心血,甚至对个人利益做出重大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既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树立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血汗浇灌桃李爱岗敬业精神。4、开拓创新精神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教学的艰巨性,不仅要求教师追求新的知识,不断进取,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改革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即为求真知,说真话,付真行,育真人,站在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前列,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及其规律,善于实践和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创造出值得自己骄傲的事业。5、廉洁自律精神教师必须坚持清正廉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做到严格自律,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坚决按教育政策办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愧为人师,努力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大任,才能不愧为人师。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爱国主义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五、师德修养和师德风范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用江总书记的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教育家韦力说教师要有“四颗心”――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上进心。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大局与小局,全局与个人,总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作为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大局,接受组织调遣是应有的品质。否则,既影响了大局工作,又损害了自身形象。因此,作为下属,有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权利,更有服从领导,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实际上这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理智。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这是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师爱是师德之本。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几乎二分之一内容就是在讲这三个热爱。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3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必然强烈地体现在感情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教师经常接触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便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师生心理上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思想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爱如果达到了像有些名师说的那样“一旦离开学生,离开班级,离开学校,就产生无聊、空虚和失落感”的程度,那么,爱之深,爱之切矣!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有的老师说,我也想去热爱它们,可就是爱不起来。是的,有时候是有这种无奈,这种困惑。校园内、班级里、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烦恼、气恼、恼火的事,但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挖掘其可爱之处。有人说打骂、体罚、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是教师无礼、无能的表现,人有时候很怪,当你不想去爱的时候,满眼都是不顺眼不顺心,一旦去爱的时候,满眼碧草青青花艳红,可爱之处多多。那么,如何去挖掘呢?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办法,关键在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叫爱的回报。教师以爱育爱,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于是出现爱满教室、爱满校园、爱满天下的效应。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良性循环!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当今教师家庭大多双职工,又很少有老人在家料理,家务与工作的矛盾时会发生,但能否妥善处理这对矛盾,与其说是个工作问题,不如说是个师德问题。关键在于崇高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人的弹性和潜力是很大的,在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有个正确定位。育人工作群体性与个体性是合一的。在完成本职性个体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校性集体性工作,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因而,教师必须辩证地把握份内与份外的界定,寻找集体工作与本职工作的融合点。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学校都无法完全做到计件计时付酬,吃亏便宜的事肯定存在。如果你斤斤计较,总感到自己吃亏,经常处在一种心态不平心情不佳的状态之中,既影响了工作,又损伤你的身心。有看法要说,有意见要提,这是好事,但不加注意,不分场合,不当方式,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对方,导致好心办坏事。这里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修养问题。所以,批评、指责必须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以有利工作为宗旨。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人不学不如物”。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是人流集中的地方,是播种文明的地方,没有法纪4是不堪设想的。在倡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今天,老师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上班纪律(考勤)、办公秩序、会议要求、教学常规等是学校刚性的法纪。无法无纪何以言工作,自由散漫老师不可能出色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不正其身,何以正人”?当然,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谁也不愿生活、工作在一个松松散散的集体之中的。学校权不大,钱不多,清正廉洁易做到。但我们做到两袖清风,廉洁从教。中华民族既有传统道德中“和为贵”的思想,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家庭,产生了隔阂,大家都不愉快。要做到三个不:不自以为是,不小瞧人,不背后闲言碎语,用魏书生的话说,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要知道,只有在一个团结协作、真诚相待的教师集体中,才会有群星灿烂。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从为民族复兴作贡献这一师德高度出发,自觉不断地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特别是要通过我们人人在教的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求新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6、六个意识(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6)自省为本―――自省意识最后,要问“应该怎样对待教师这种职业呢?”我的回答是六个字:“爱业,敬业,乐业。”爱业,即热爱这个神圣的岗位。敬业,即全力以赴从事这个事关人的成长与完善的事业。乐业,即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我把这六个字作为自勉并送给大家作为共勉。
本文标题:(讲座)师德修养和师德风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7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