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章_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崔雪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相关参考资料《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卫建国、杨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中、下卷),钟启泉、张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第一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课程改革的现实启示包括三个核心要点:1、每一个人都应当接受的基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2、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3、为接受其他各类教育打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内涵1、为未成年人的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2、为还没具备基本学习生活所需要素质的成人的现在与未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的教育,如扫盲教育。基础教育的两大领域(外延)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基础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比较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性普及性普及性公共性三全性(全面性、全体性、全民性)国家强制性免费性义务教育仅指学校教育,基础教育还包括家庭与社区的基础教育。每次改革都在其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据此,以历史环境的变迁和重大教育政策的转变为依据进行阶段的划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8次重大改革,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全面考察这8次课程改革,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今后的改革有所助益。1、1949—1952年:第一次课程改革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前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这次改革是教育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实行对旧课程的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具体过程: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教学计划;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具体过程: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标准。具体过程: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学制。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具体过程: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它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特点: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①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知识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②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③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④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2、1953—1956年:第二次课程改革1953年6月,教育部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教育工作的重点——整顿、巩固、发展中小学。1953年12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提出:今后几年内小学教育应在整顿巩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小学工作和学习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布置。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4年4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明确指出:“为提高教育质量,中央教育部应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中学教育的目的,……有计划地修订中学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为教师编辑一套教学指导用书,这是目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以上两个文件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和依据。1956年,教育部根据教学计划颁发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套比较齐全的教学大纲:《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1956年秋季,发行了完全由新中国自主新编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这一时期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①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但模仿前苏联的痕迹仍很深;②课程变动过于频繁,教材又跟不上需要,致使教学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计划执行;③部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3、1957—196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1957—196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部署下,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7-1958年的调整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7年6月调整1957-1958学年度教学计划;1958年3月颁发了1958-1959学年度教学计划,对中学课程作了调整和变动,加强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相结合及“双基”任务。“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1957—196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第二阶段:1958-1960年的课程改革大跃进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必须积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教育大革命很快进入高潮。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58年到1960年中小学校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兴起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群众运动。课改主题—缩短学制(10年制)、精简课程。具体表现—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把原来12年学完的内容压缩到10年完成;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各地开始自编教材;劳动时间大量增加,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冲击。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设置甲乙类中学,甲类教学计划要求较高,设置最高限度的科目,乙类教学计划要求低,设置最低限度的科目。3、1957—196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第三阶段:1961-1963年的调整和反思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面对1958年“教育大革命”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危害,从1961年开始,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为指导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中小学课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中小学课程做了必要的调整;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61年秋季发行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1963年秋季发行了第四套全国通用教材,供12年制学校选用,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正式使用过。这一时期课程改革出现了新的动向: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①重视学科与育人的作用;②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③实行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④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4、1964—1976年:第四次课程改革1964年初,毛泽东发表了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春节讲话”。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指出—学制、课程、教学方法都要改。3月又针对当时学生学习压力过重批示“课程可以砍掉三分之一”。4、1964—1976年:第四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64年7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接着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使1961年调整以来取得的一些成果付之东流。4、1964—1976年:第四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进入混乱状态,全国没有了统一的教育方针,没有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的只是各地自编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5、1977—1980年:第五次课程改革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正。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为起点,开始了课程领域内的拨乱反正。5、1977—1980年:第五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第一,《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78年颁布修订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原则性说明。5、1977—1980年:第五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第二,为配合教学计划草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5、1977—1980年:第五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第三,重建人教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1978年集中编写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于1978年秋开始在全国使用。5、1977—1980年:第五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新教材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不适当处理方法,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选择,智力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主要缺点是“深、难、重”。6、1981—1985年:第六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81年教育部根据邓小平“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指示精神,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并修订颁发了五年制小学和中学教学计划。6、1981—1985年:第六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82年人教社发行了第六套全国通用教科书。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六年制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学计划,在数学、外语、自然常识、劳动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于1986年颁发了小学、初中各科教学大纲。7、1986—1996年:第七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发行了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7、1986—1996年:第七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试行教学计划》,之后进行修改,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7、1986—1996年:第七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首次将“教学计划”更名“课程计划”,这个课程计划将课程表分为“六三制”和“五四制”,在课程表中将全部课程分为:学科类和活动类,还留有空间让地方安排课程。7、1986—1996年:第七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93年秋季,发行了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1990年秋季,发行了第八套全国通用教科书。1992年颁布24个学科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试用)。7、1986—1996年:第七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一部分独立出来,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这一时期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表现: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①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这一时期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表现: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②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都有重要地位。注重课程内容量的增加或减少,忽视了课程自身结构的调整;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论证和指导;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为课本改革。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评8、1997—至今:第八次课程改革一、建国以来课程改革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8、1997—至今:第八次课
本文标题:第一章_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7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