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染色体变异实验设计分析
染色体变异实验设计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填序号及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基因突变的是__,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_。(填序号)•3.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_________。(填序号)•4.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变化的是__。(填序号)②缺失__③重复__④倒位__⑤易位①⑥②③④⑤①观察下列图示,填出变异类型并回答相关问题•2.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染色体易位交叉互换图解区别位置发生于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于__________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原理属于___________变异属于__________观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结构基因重组不到•3.辨析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图a为_____(个别染色体增加);图c为________(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图b和图f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图d和图e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三体三倍体重复缺失•变异类型的判断•(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根据变异个体数量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即可确定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出现一定比例白猴或白花,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角度1染色体变异与异常减数分裂•4.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休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缺失宽叶∶窄叶=1∶1•(3)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植株为窄叶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未分离。•(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父本同源染色体宽叶∶窄叶=2∶33/5•5.(2015·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期末)番茄是二倍体植株(染色体2N=24),其正常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有一种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如图所示)称为三体番茄,其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l条不能配对,然后配对的2条6号染色体正常分离,另1条不能配对的6号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任意一极,其余的染色体均正常。•(1)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变异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但加倍了的一对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异常配子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2)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l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番茄叶型的形成遵循________定律。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分离•角度2从染色体变异的角度考查遗传定律•6.(2015·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二模)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常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分析回答:(1)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_________。某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上图所示,该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变异4条或3条(少答不得分)•分析回答:•(2)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短肢正常肢F1085F279245非单体的纯合正常肢雌雄果蝇互交,后代产生了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欲利用其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实验步骤如下:①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该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果蝇交配,获得子代;•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正常肢∶短肢=1∶l全为正常肢•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判断——“四看法”•下图中图1为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关系图,图2为黑腹果蝇(2n=8)的单体图,图3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判断分别发生何种变异?()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答案]A•1.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个体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强化集训]•A.要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只需要测定家蚕一个染色体组上的基因•B.图示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C.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培育出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D.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答案]C•2.(2014·上海高考)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A.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解析]①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②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C正确。•[答案]C•实验1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步骤与现象•2.注意问题•(1)试剂及用途:•①卡诺氏液:_____________。•②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_______着色。•③解离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混合液(1∶1)]:使_____________相互分离开。固定细胞形态染色体组织中的细胞•(2)为了能观察到细胞在生活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必须先将细胞固定。•(3)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样,所观察的细胞已经被卡诺氏液等杀死了,最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死细胞。•(4)选材的时候必须选用能够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对点练习][答案]C•[解析]选项分析A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该项错误B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不能把两种试剂的作用混淆,该项错误C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使染色体着色,该项正确D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该项错误
本文标题:染色体变异实验设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9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