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品质工程推进会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XXX2017-8-5工程项目质量定义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是指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反映建设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指挥和控制项目参与各方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是围绕着使工程项目满足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监督和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必须调动与项目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项目质量管理的任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设定目标:即设定要求,确定需要控制的标准;测量结果:测量满足所设定目标的程度;评价:即评价控制的能量和效果;纠偏:对不满足设定目标的偏差,及时纠偏,保持控制能力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1、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并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2、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立质量责任制;3、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4、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5、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原材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6、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7、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8、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应当负责返修;(质保金的作用)9、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人决定性的作用;基本出发点。机方案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料工程施工的基本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法技术方案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质量的优劣。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作业环境。因素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人:①直接履行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②承担项目建设的工程承包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能力。(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职业资格注册制度、作业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工作避免失误调动积极性,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对象控制动力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机:机械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各类施工工器具,他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施工机械设备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条件。料: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和周转材料等。各类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本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所以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千斤顶手拉葫芦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法:方法的因素也可以称为技术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方案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质量的优劣。环:①自然环境因素: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地下障碍物以及其它不可抗力,比如地质、水文、地下障碍物对桩基施工的影响,气象条件对路基施工的影响。②作业环境因素: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现场给排水,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③管理环境因素: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统一的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和氛围,则是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的保证。④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国家建设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及其执法力度;建筑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理念;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及行业管理成熟程度;廉政管理等。项目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一、质量风险识别:常见的质量风险①、自然风险:软弱、不均匀的岩土地基,恶劣的水文、气象条件;地震、暴风、雷电、暴雨以及由此派生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都可能对项目质量造成严重破坏。②、技术风险:现有技术水平的局限和项目实施人员对工程技术的掌握、应用不当对项目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③、管理风险: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组织结构不合理,工作流程组织不科学,任务分工和职能划分不恰当,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④、环境风险:种种腐败现象和违法行为;项目现场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对项目实施人员的工作质量和项目实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项目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一、质量风险识别:常见的识别方法①、采用层次分析法画出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按风险的种类、项目结构图、工作流程图。②、分析每种风险的促发因素: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经验判断法和因果分析图等。③、将风险识别的结果汇总成为质量风险识别报告:包括风险编号、风险的种类、促发风险的因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的简单描述以及风险承担的责任方等。二、质量风险评估:概率和损失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出每一个风险事件的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将风险评估的结果汇编成风险评估表。项目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三、质量风险响应:制定应对策略①、规避:例如依法进行招标投标,慎重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专业队;正确进行项目的规划选址,避开地质不良地基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不选用不成熟、不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和进度计划,避开可能发生的水灾、风灾对工程质量的损害。②、减轻:针对无法规避的质量风险,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尽量把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降到最低程度,如制定质量事故应急预案。③、转移:分包转移——塔吊、架桥机等通过签订分包合同,分包给有资质、有能力的单位施工。项目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三、质量风险响应:制定应对策略担保转移:扣留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保险转移:向保险公司投保适当的险种,把质量风险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保险公司。④承担:当质量风险无法避免,或者估计可能造成的质量损害不会很严重而预防的成本很高时,风险承担也常常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相应策略。项目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三、质量风险控制①制定施工阶段质量风险控制计划和工作实施细则;②办理施工质量保险;③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核和现场地质核对,编制高风险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后实施。④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岗前质量风险教育培训,关键项目的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⑤加强对建筑构件、材料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场要进行质量复验,确保不将不合格的用到项目上。⑥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风险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预测风险变化趋势,并及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制定相应对策。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一)、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应选择那些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对工程质量影响大或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进行设置。①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工序、环节及隐蔽工程;②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③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⑤施工质量无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⑥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一)、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①人的行为:如高空、重型构件吊装作业等操作要求高的工序,都应从人的生理、心理、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控制;②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如挂篮施工采用的高强度螺栓、某些特殊焊接使用的焊条、水泥的质量等,都应重点控制其材质与性能;③施工方法与关键操作:如预应力张拉压浆工艺;④施工技术参数:混凝土的外加剂掺量、水灰比,回填土的含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等技术参数;⑤技术间歇:如混凝土浇筑与张拉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⑥易发生或常见的质量通病:蜂窝、麻面、空洞、崩边掉角;⑦特殊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一)、计划P(Plan)确定质量目标和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包括技术方法、施工流程、资源配置、检验实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及相应管理措施。(二)、实施D(Do)将质量的目标值,转换为质量的实际值。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产出或形成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在各项质量活动实施前,要根据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质量标准及其实现的程序与方法。实施过程中,则要严格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把质量管理计划的各项规定和安排落实到具体的资源配置和作业活动中去。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三)、检查C(Check)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检查包含两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四)、处置A(Action)对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受控状态。处置分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前者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偏差、问题或事故;后者是将目前质量状况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质量问题的预防提供借鉴。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质量最基本要求:工程实体质量经检查验收合格。2、施工质量控制依据:基本法规,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专门技术规范性文件;工程建设合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通知,以及相关会议记录等。3、施工质量控制基本环节:(一)、事前质量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控制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二)、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也称作业活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自我控制是第一位的。施工质量的自控和监控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自控主体的质量意识和能力是关键,是施工质量的决定因素;各监控主体所进行的施工质量控制是对自控行为的推动和约束。自控主体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职能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三)、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也称事后质量把关,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进入市场。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的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以上三大环节不是互相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共同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开展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将组织的质量总目标逐级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目标
本文标题: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