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品:•《追风筝的人》(TheKiteRunner)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榜首。在2006年由梦工厂买下电影版权,同名电影于2007年上映。•《灿烂千阳》(AThousandSplendidSuns)是他的第二本小说,2007年5月22日于美国首发。作者:•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胡赛尼本人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救援工作。作家生平:•父亲为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1970年,全家随父亲外派到伊朗的德黑兰。•1973年,全家搬回喀布尔。他母亲生下了最小的弟弟。这一年是阿富汗政权维持稳定的最后一年。之后政变与外侵不断,也结束了胡赛尼在阿富汗美好的童年。•1976年,父亲在法国巴黎找到了工作,于是全家搬迁到巴黎居住,由于阿富汗政权极不稳定,全家就再也没有返国。•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父亲决定向美国申请政治庇护,之后就举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初时经济贫困,曾向美国政府领取福利金与食物券。•1984年,高中毕业申请到圣塔克拉拉大学念生物,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医学系就读。•1993年,取得了MD(行医执照)。•1996年,在加州洛城的锡安山医学院完成实习工作。•2006年,荣获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并担任美国驻联合国难民总署亲善特使。•目前他是一位内科医师。•已婚并育有两位孩子。《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热销600万册,创下出版奇迹。胡赛尼本人更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救援工作。写作背景:•60、70年代时,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再次发生暴乱。各种各样的党派出现,有支持苏联共产党的也有反对的伊斯兰教党派。胡赛尼是一个美籍阿富汗人,父亲是外交官,后逃亡到美国。•后来美国秘密资助阿富汗的某些军阀打退了苏联,但阿富汗内部却进入军阀混战,最后是南方的一支青年军——塔利班统一了全国。但塔利班实际却是独裁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大力提倡圣战,禁止国内一切娱乐活动,破坏非伊斯兰教文化等等。哈桑便是死在塔利班的暴行之下。故事简介:•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剧情跨度是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全书类似自传体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和背景非常类似作者本人的经历背景。主人公儿时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积德,在当地非常有声望。而主人公由于孩童的自私,非常想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并因此总是因为父亲对仆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儿时性格懦弱,仆人的孩子勇敢忠诚,心态失衡的主人公后来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仆人一家,导致仆人一家流落异乡,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美国。后来父亲的合伙人熟知内情,在临过世前鼓励主人公回阿富汗寻找当年的仆人小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平复自己多年的负罪感。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鼓起勇气,第一次像男子汉般的回到了故乡,在满目苍夷和被塔利班统治的残酷现实中,找到了老朋友,在得知惊人秘密后,他赎罪般的努力,最终令人感动的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故事简介:故事对焦在上世纪70年代生活在阿富汗的两个孩子--12岁的埃米尔,以及他家的仆人哈桑,两个人是感情很深的好朋友。由于都对风筝有着难以抑制的喜爱,他们参加了斗风筝大赛,而埃米尔因为父亲对哈桑过多的赞扬和奖励和对自己的冷淡失望,心中一直感到挫败和不平,希望通过这次风筝大赛来获得父亲的认同和赞赏。他们最终赢得了斗风筝大赛,然而在哈桑为埃米尔追回他们赢来风筝时,遇到了一个来自于普什图族的暴徒;埃米尔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残忍地强奸,却始终没有勇气走上去救他。回家后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卑惭愧,每天面对哈桑让他内心备受煎熬,为了自己眼不见为净便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让父亲赶走哈桑父子。明知是莫须有,哈桑仍然一口承认自己偷表,因为埃米尔是他的兄弟。尽管埃米尔父亲愿意原谅他们,但哈桑父子仍然坚持离开。两人的友谊就此切断,随后埃米尔移民美国,带着缠绕了自己一生的负罪感。•2000年,已经是功成名就的知名作家的埃米尔因为对儿时挥之不去的梦魇和记忆,在良心上受到了难以忍受的折磨,所以他毅然从旧金山回到在塔利班残忍的暴权制度统治下、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危机的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那个印记了两个人之间的一点一滴的城市,埃米尔决定面对自己的心魔,勇敢地迈出了走向救赎之路的第一步。他要正视长久以来困扰着自己的那些秘密,做最后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将一切都重新归进正轨,找回那个被遗失在了过去的自我。主要人物简介(1)阿米尔与哈桑•阿米尔对于哈桑的罪在于背叛。他背叛了全世界最忠实于自己的人——哈桑。•一直以来,阿米尔知道应该把哈桑视如自己的“兄弟”,哈桑对自己的忠诚他也是心如明镜。但是,即便如此,阿米尔却无法摆脱阶级差异。他从不认同这个哈扎拉人是自己的朋友,也更不能向任何人承认自己对哈桑的依赖。于是,阿米尔处处刁难,甚至是侮辱哈桑来“提醒”自己,我与他是不同的。•再有就是阿米尔掌握了哈桑没有的能力——读书识字,于是他利用这一点欺骗、嘲笑哈桑,但哈桑却阴差阳错地引领他走上了文学之路。阿米尔与父亲:•阿米尔的父亲是阿富汗非常有名望的人。他英勇、正义、高大魁梧。因为曾经和熊打过架,背后留有一道伤疤,可谓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如果说阿米尔对于父亲来说,他从生下来就带着罪,因为难产,他杀了母亲,长大之后却又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他缺少了太多东西。直到父亲去世,阿米尔也没能成为父亲所期望的那个人。父亲为他主持了婚礼,做了身为人父最后的一件事。在阿米尔心目中,至少在父亲秘密揭示之前,他一直把父亲当作靠山,是自己生命的依靠。父亲是完美的。但是,他殊不知,父亲隐瞒了一个真相,其实说到赎罪,父亲欺骗了阿米尔和哈桑,隐瞒了真相,父亲的赎罪作为本书中的又一条线索,使整部书的救赎层次更加丰富。阿米尔欠父亲的那些,父亲同样也亏欠了阿米尔。(2)阿米尔与父亲(3)阿米尔对自己及父亲的罪与救赎—与哈桑和阿里•“世间只有一种罪行,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知道真相的权利。”阿米尔再把父亲葬了15年之后,才得知一直深受自己信任、仰慕的父亲竟然是个贼!他偷走的东西非常神圣,于我而言,是得知我有兄弟的权利,对哈桑来说,是他的身份。他还偷走了阿里的荣誉。他的荣誉。他的尊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拉辛汗传唤我到这里来,不只是为了洗刷我的罪行,还有爸爸的。对于阿米尔来说,得知了父亲的罪恶,自己与哈桑的关系,更激发了他回到阿富汗救赎自己的动力。这次救赎的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不仅仅是自己对于哈桑的亏欠,更多的是他整个的家庭,对阿里一家的亏欠。这是难以原谅的罪恶,只有阿米尔才能够终结这场谎言、背叛、秘密的轮回。精彩对白•Amir:I'mgoingtofindaboy.Hisfathermeantalottome.•埃米尔:我在寻找一个男孩,他的父亲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RahimKahn:Nowthereisawaytobegoodagain...•拉希姆·卡恩:现在,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OlderHassan(voice):Idreamthatmysonwillgrowuptobeagoodperson,afreeperson.Idreamthatsomedayyouwillreturntorevisitthelandofourchildhood.Idreamthatflowerswillbloominthestreetsagain...andkiteswillflyintheskies!•长大后的哈桑(画外音):我梦到了我的儿子会成长为一个好人,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我梦到了有一天,你会回到我们童年玩耍的这片土地,故地重游;我梦到了鲜花再次在街道上盛开……天空满是色彩斑斓的风筝!•Amir:Foryou,athousandtimesover.(故事结尾)•埃米尔:为你,千千万万遍。•极为动人的作品。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无须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并启发吾人。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干羽鹤》,而非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我的感想:•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写法,在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笔下一一呈现的,不仅是阿富汗浓郁的异域风情、社会与历史,家庭、友情、人性、背叛与救赎,亦在他笔下平静展现。•小说开始有着一段温馨而闲适的少年时光:12岁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俩人一起玩耍,一起去看电影,一起放风筝、追风筝……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如此细腻而平静的写法,勾勒了阿米尔和哈桑童年相处的美好光景,也诠释了友情,或许因为是主仆关系,阿米尔为得到父亲的爱,他是自私的,而哈桑则用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显示出他的善良、包容和对阿米尔的忠诚,这句温情且真诚的话语让人动容,代表着友情的一种高尚境界。•但是,如若小说就这样平静闲适,亦是错觉与误读。•小说的高潮,让人有不动声色的惊叹与震惊,给人沉重之感。一次放风筝比赛之后,在哈桑身上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而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但因为他的害怕和怯弱,他背叛了哈桑,装作什么也没看见。而事后,阿米尔一直陷入内心自责的痛苦挣扎中,后来又逼走了哈桑,再后来,阿富汗爆发了战争,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即使时间辗转流逝,而这种自责一直伴随着他,扎扎实实在他心里做了个窝。•有背叛相应就有救赎,背叛与救赎,是极度贴近人性的。阿米尔在父亲去世后知道了一个秘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但这时,哈桑在阿富汗已死去,留下儿子索拉博一人。因为战争索拉博承受着太多苦难,为了救出索拉博,为了救赎自己的心灵,阿米尔踏上了寻找索拉博的征途,这时候阿富汗仍处于战争中,经历种种后,阿米尔终于救出了索拉博,但当年发生在哈桑身上的惨剧,在索拉博身上重演着,这是怎样的无奈。•小说最后,索拉博跟阿米尔回到了美国。同样描绘了追风筝的场景,12岁那年,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而今,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两个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或许追风筝的人都有着相同的心境。阿米尔同样说了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如当年的哈桑,极具心灵震撼力和感染力。•当罪恶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这是阿米尔的救赎方式,是追风筝的人的一种精神,是爱,是希望。•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民族那样风尘仆仆地缓缓前进。”•所以,不管怎样,追风筝的人是温暖的,一如:“为你,千千万万遍”。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_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1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