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1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温故而知新考点1三国鼎立课标要求: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______和袁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长江中下游的刘备和______的实力有所发展。2、过程(1)200年,______,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_________的基础。(2)208年,________,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_______的基础。政权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3、形成魏蜀吴4、经济(1)魏:修建许多__________,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2)蜀:丝织业发达,__________行销三国。(3)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_____,加强了内地和_________地区的联系。考点2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1、原因:(1)江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2)北方人南迁,带去了______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3)江南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表现(1)修建了许多__________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以种植__________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__________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也得到开发。3、影响:为__________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西晋:266年_______建立西晋,都城在________。280年灭____,统一南北。______年,匈奴人灭掉了西晋。2、东晋:_______年,______建立东晋,都城在_____。______年大将刘裕称帝,建立宋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两晋兴亡1、背景:氐族人_______建立前秦,任用汉人_______为相,统一黄河流域。2、经过:_______年,前秦进攻东晋。3、结果:_____败。4、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乱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淝水之战考点3北方民族大融合课标要求: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措施1、迁都:从_____迁到_____A原因:气候干旱;地理位置偏北。B目的:接受_____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C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北魏发展。2、改革措施:1、说_______,穿_______,改_______。2、与汉族人通婚。3、采用汉族的_______。4、学习汉族的_______,尊崇_______,_______,提倡养老、尊老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考点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领域代表人物朝代成就数学南朝农学北朝地理书法东晋绘画东晋石窟艺术南北朝对比联系拓展延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列举我国历史上4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综合对比四次战役,结合历史上学过的其他战役,请思考一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双方兵力对比战术的运用将领的指挥才能民心所向2、列举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的四次统一1、曹操统一北方2、西晋统一南北3、前秦统一黄河流域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统一分裂统一3、人口的迁移与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中原人口迁移的积极影响有哪些?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即时热身巩固训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010·贵港中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军阀()A.刘备B.袁绍C.孙权D.刘禅2.(2009·襄樊中考)“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3.(2009·耒阳中考)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A.春秋B.战国C.汉朝D.三国4.(2010·滨州中考)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A.曹操B.刘备C.孝文帝D.曹丕5.(2009·莱芜中考)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D.从越南引进占城稻6.(2009·青岛学业考试)南北朝时期,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已:“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请回答,当时的洛阳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都城()A.匈奴B.蒙古C.突厥D.鲜卑7.(2010·贵港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使北方趋于平静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在江南得到推广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11.东汉以来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隋唐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一)诗歌展示(1)“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首诗歌,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南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二)史料解读(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材料,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褥、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2)不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三)建言献策(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建议。(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南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2)不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2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