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农”财政政策温来成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三农”财政政策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第二部分:现行财政政策第三部分:现存问题第四部分:政策展望背景材料农业、农民、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既是社会转型过程的一种结果,又是社会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农业、农民、农村中国的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等转型大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转型虽艰难但仍在顽强地进行。在这一行进过程中:中国的农业要应对全球竞争并同时改变着自身在国内的产业定位;农村的发展面临城镇化的改造以及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城市与乡村的角色定位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农民被迫适应这样的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农业、农民、农村多重转型的复杂组合,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这种多重转型并存下的经济增长,是世界史上所未曾遇到过的,然而也带来了包括诸如“三农”问题在内的、可能破坏稳定的潜在因素。世界银行提出了中国转型两种可能的前景一种可能是出现“中国僵化症”,中国到2020年的许多前途将化为泡影,它将继续是一个低收入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递减;缓慢的改革和不平等的加剧将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中国扶贫的成果;农村地区的极度贫困将会加剧,而且在城市也会出现贫困;随着城乡及省际收入差距的加大,在落后省份消除贫困将成为很遥远的事情。随着越来越多的穷人和逐渐增多的社会名流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而这些名流又能够左右法律和制度使之为自己服务,城市将成为一个火药桶;外资将减少;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将增多。世界银行提出了中国转型两种可能的前景另一种可能是:中国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充满关怀的、自信的、已经消除了今天意义上的贫困的、能为孩子们创造美好健康未来的国家。它将逐渐作为一个平等的、负责任的伙伴,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金融往来;建立了现代化的机构和健全的法制;在人均收入上,它将类似于今天的韩国、葡萄牙和阿根廷等中等收入国家,并受益于建立在市场和私有企业基础上的快速持续的发展。中国的多重转型之路是复杂而艰难的,这期间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也更尖锐,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当属“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之农业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还很薄弱,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由于农村发展速度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可以说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经济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农业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关键,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可耕地在逐渐减少,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农民越来越少,由此可见,未来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将成为最大的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农业落后,必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脚步。农业发展现状“三农”公共财政政策含义的界定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市场存在缺陷,也就是“市场失灵”。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应性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由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存在失效问题,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也就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按这种解释,“三农”公共财政政策,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对农业生产、农村社区活动和农民生活过程中市场难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域进行干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现行财政政策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种类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种类支出政策方面支出政策方面: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资金的十五大类资金类别掌握部门1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农业科学事业费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或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3科技三项费用同上4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5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财政部门独家6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7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8水利建设基金--9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1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12农村中小教育支出--13农村卫生支出--14农村救济支出--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与流通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税收政策方面税收政策方面:财政对农业农村一直实行轻税和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农政策主要内容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政策用于此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一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二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研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科技推广支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等三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良种补贴、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农产品政策补贴资金等。四支持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草原生态治理资金、水土保持资金等五支持抗灾救灾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资金、森林草原防火资金、农村救济费、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资金等。六支持扶贫开发财政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等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支出等八支持农村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补贴等中央、各级政府与农村间的关系农业政策针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来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的“钱袋子、菜篮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均衡发展。农业政策回顾一、制定具体政策保证农业稳步增长阶段(2004-2005)新时期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大量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使中央财政和国债建设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民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两减免”是在免征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免征或减征农业税;“三补贴”是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安排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04年实施“两减免”使农民减负增收302亿元,中央财政为此转移支付219亿元补助地方财政减收缺口。“三补贴”共补给农民140多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为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5%,农民人均增收比上年增长了6.8%。农业政策回顾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继续实行“两减免三补贴”,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为297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比上年增长了6.2%。农业政策回顾2006年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并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让9亿农民得到实惠。2006年在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改革启动后为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中央财政又新增补贴资金120亿元,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施综合直补。2006年中央财政对三农补贴达到339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比上年增长了7.4%。二、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轴的深化阶段(2006-2007)农业政策回顾2007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大幅提高农资综合直补力度,新增补贴资金156亿元,补贴总额达到276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4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增量和增幅也均高于2006年。为更好地减轻农民负担,还实行“四取消”为主要内容的减免税费政策,包括取消屠宰税、牧业税、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此外,还取消了农村“三提五统”、农村教育集资等收费,全面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减轻负担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为应对经济危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国家于2007年开始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农业政策回顾2008年中央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三、以优化农村发展结构为目标的全面推进阶段(2008—至今)农业政策回顾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明确“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明确“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和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由政府出钱,减少农民自己的投入”,这有利于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实行优惠信贷政策。2009年国家对农民直补达1200亿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政策回顾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495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等441.6亿元;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年初预计今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有望超过8000亿,创历史新高。农业政策回顾2011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中,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2011年农业部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加强六个区域建设。这六大区域包括: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东部沿海农业区、农垦经济区、草原生态经济区。现存问题我国农业的困境与局限性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我国可耕地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可耕地逐渐减少,人口逐渐增加,人地矛盾日益显现,制约农业发展。由于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很多草原变为荒漠,森林砍伐严重,沙漠化,水资源严重短缺,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农业生态危机,造成农业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一、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农业生态危机严重我国农业的困境与局限性近年来,我国农村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很落后。一是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耗资大,农民负担不起,政府资源少。我国每年培养上百万农业技术人才,但是支援农村建设的所占比例甚小。农村缺乏先进的技术储备和高技术人才,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二、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农业的困境与局限性我国农民普遍素质低,是先天性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据统计,2000年农民高中文化水平的人数占7%,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占35%,文盲半文盲占21%。到2008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的占12%。具有小学文化的占25%,文盲或半文盲下降到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普遍素质还是很低的。劳动力素质偏低严重制
本文标题:“三农”财政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4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