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千年警语——读《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有感对于《世说新语》,我的印象一直是很囫囵的。犹记初中课本曾选取两则,一是《咏雪》,这篇熟些,尚能背诵几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抵记得提问的是位老人家,答得好一些的是位有才华的女子,然而个中人物关系是分辨不清了。另一则就更模糊些,拢共登场几个人物也记不得,只知道一个小孩有条有理,把人说的羞愧难当,方才查了,《陈太丘与友期》。借着这两篇的浅显痕迹,于我心中,对《世说新语》的长久印象便是本记人志事的小说集子,颇有些趣味,偶尔提及定会跟上一句得了空想去看看,然而这个“得了空”究竟在何时,却又遥遥无期了。时隔经年,而今重新翻阅这本书,除了多些魏晋南北朝、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的基础概念外,所悟与彼时大约也有些不同,惟愿如此吧。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读《德行》里的这则故事,实在很有感触。彼时彼人的言行举止,搁在今天,竟毫无突兀,这确是对西晋的一份莫大的欣慰,也是对今日一份沉痛的悲哀了。为端送烤肉的侍者送去烤肉,平等态度背后折射的尊重何其宝贵。论等级,自西周行了礼制宗法的制度后,便尤为分明了。到明清时期,以至森严苛刻的地步。由此向来,这份平等便更显得宝贵些。然而细辨,“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溯其源头,貌似尊重的举止其实来自优越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顾荣从未认可侍者与自己处在平等地位,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对侍者的怜悯和同情。这似乎是一个不足之处,然而四顾今日,成千上万的人竟连这略显浅薄的怜悯同情也做不到,毫无自知地腆着脸露出笑容,漠视端送烤肉的侍者终日不知肉味,清扫大街的工人未曾拥有过汽车。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侍者”们就理应体验“侍者”们的生活,自己就理应享受自己的待遇,有条泾渭分明的线无形横亘在他们与侍者之间,偶尔哪个心肠好的留意了,像千百年前的顾荣一般送去一盘肉,而后他们仍是他们,侍者仍是侍者。有什么改变的?不过是终于知道了肉的滋味。甚至还有谁油光满面地窃窃嗤笑,比起把同情错当尊重的“顾荣”们,这些人更可怕,然而从西晋到今日,这些人也一直都存在着。故事还有个后续,遭了难的顾荣被人一回回地扶助,一问,才知此人便是当日的侍者。这后续颇有好人好报的意味,让人觉得世间纯净美好。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善举是不会有如此丰厚的回报的,一声谢谢加上内心的快乐,就是所获的全部了。遇了困境,有这样的意外扶助固然好,然也需知行善并不是为此,若冲着未来的回报而行善,你还不如去买保险。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礼记·曲礼》里有这么一句,“嫂叔不通问。”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在下头仔细注了一笔,“皆为重别防淫乱。”而后若干年过去,多少人矜矜兢兢地遵守,看旁人似乎歪了身子,也连忙走上去,胆战心惊地恳切提醒。这条冠上偌大头衔的礼制之路,大家都走得笔直森严,于是出格之人便显得格外突兀。他笑嘻嘻走来,对所谓礼制嗤之以鼻,何其狂傲倜傥,何其任情肆诞。沿途的人或惊慌或愤慨,他朗声道一句,“礼岂为我辈设也?”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阮籍是也。与嫂嫂道了别,这本已是不遵礼制的轻荡举止,但阮籍不以为意,甚至对前来苛责讥讽的人抛下更大的导火索——礼制难道是为我辈设立的吗?引起如何巨大的哗然议论,他便不管。一来一往两句对话,清晰可见阮籍的才藻艳绝、率性恣肆,然而在这份好性情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刻的什么,在久远的时代中闪烁不息,直至与今时今日的我们产生共鸣。人格苏醒。那些经年累月遵循的东西,便是合理的吗?若不合理,我们为何继续遵循呢?违背人伦歪理的却奉为伦常的圭臬,这岂不是太可笑了吗?在多数人昏沉的时代,有了此等意识,甚至站起来、说出来,不得不说这样的言行是十足无畏的。但略加翻阅,便可发现与他紧密相连的几乎截然相反的另一个形容词,谨慎。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短短十九字,粗看,只是说阮籍说话谨慎,并不随意评判人物。然而细品,这晋文王却正是那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阮籍敷衍世事,与两派政治势力均无太深瓜葛,这正也体现了他文章的一大特色,隐而不显。结合上文,隐而不显似乎与狂放的性情自相矛盾了,实则不然。他的不羁,若没有谨慎扶持,或早已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正是由于谨慎的态度,他才得以是那位率性恣意的阮籍。然而再怎么敷衍世事,内心却仍是承受着莫大的苦痛的,由此忧愤而卒,呜呼哀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对《世说新语》的称法,“名士的教科书”。一次或许是无意,两次便可见本性。我敬重这位管宁先生,能这样坦白利落地说出“子非吾友也”。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些擦肩就过了,有些却必须同行一段,而同行的时间长了,便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沟壑。虽然自制力各有不同,但大体而言,人是很容易受他人影响的,玩乐环境下能坚持认真学习的必比自习室里的少些。所以结交良友,交到志不同道不合的劣友及时一刀两断,便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是千百年前的道理,千百年前便有人做到了,不由扪心自问,我待如何?“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作为记载汉魏至东晋逸闻轶事的志人小说,其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虽短短几笔,却都气韵生动,跃然纸上,把各自的独特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虽片言数语,但都内容丰富,广泛反映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实乃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没有足够的学识对此做出惊世骇俗的言论,只是照着内心的想法写下这篇文章,除此之外,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6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