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作者:赵芳,许芸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江苏,南京,210097刊名: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年,卷(期):2003,(3)引用次数:31次参考文献(10条)1.王正鹏.叶青空巢怎样变爱巢20002.赵芳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期刊论文]-江海学刊2000(1)3.伊密社区—接过家庭照顾功能的第一棒2000(3)4.ChietalElderlySuicideinHongKong19975.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老年赡养问题1983(3)6.童星.李正军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分析20007.Ngan.Wangthecaringparadox:FamilycareforChineseelderly8.陈德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期刊论文]-人口研究2001(6)9.倪波发展居家照顾的安老服务1999(10)10.ChapmanTomandAlanJohnson(1995)GrowingOldandNeedingCare:AnAuditoftheHealthandSocialCareNeedsoftheElderly相似文献(9条)1.学位论文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以河南省某村空巢老人为例的个案研究2007本文主要是在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个案访谈,倾听他们的声音,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对精神赡养进行理解与阐释,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互为主体式的互动来共同建构关于精神赡养的现实。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之所以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首先是由于笔者被身边的生活小事所触动,有了灵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最终选择了这个题目。关于研究内容,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空巢老人的访谈来透视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按照对精神赡养内涵的界定,要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三方面。本文的研究意义,在理论方面是为了弥补养老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丰富整个养老理论体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实现方面,是为了促进农村养老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持久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由于专门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研究成果甚少,所以文献回顾是分门别类的形式进行的,分别对关于空巢家庭和关于精神赡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理清了思路,同时也进一步阐明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独特之处。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就是要在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具体研究方法中,访谈对象的选择是在对所研究村庄的具体情况有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实际影响因素来进行的。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所研究村庄空巢家庭的总体状况,接着对所要访谈的个案进行了简单的情况介绍,然后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寻找本土概念和重要陈述的方式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对精神赡养的感受与理解,倾听了他们自己的声音。第五部分是研究发现,通过前文中对农村空巢老人自己声音的倾听以及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几点发现,并以空巢老人自己的声音进行了佐证。最后进行了研究总结,从本文的成文方式、本研究的质量保证、局限性以及本研究所要遵守的伦理守则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不仅保证了论文的完整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完整性。2.期刊论文李兆良.张兰初.冯晓黎.冀慧玲.彭辉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对策-医学与社会2008,21(10)目的了解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对376位60岁以上的城镇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376位老年人中非空巢组、与配偶同住组和独居组在抑郁情绪发生率上差异有极显著性;空巢老年人抑郁的发生随年龄增高而显著减少,随受教育程度的增加、随收入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不同婚姻状况空巢老年人的抑郁得分有极显著性.结论全社会应关注独居、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年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空巢老年人的抑郁问题.3.期刊论文李兆良.高燕.万兵华.邹兰花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医学与社会2008,21(1)目的了解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376位60岁以上的城镇老年人进行调查,数据用SPSS12.0分析处理.结果376位老年人中非空巢组和与配偶同住组在社会支持上无显著差异,但这两组明显高于独居组(p<0.01);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在婚姻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在年龄方面,空巢老年人主观支持随年龄增高而显著减少(p<0.05);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空巢老年人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随教育程度增高而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空巢老年人,尤其应给独居、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4.学位论文韦丽琴包头市城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2008研究背景: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空巢家庭已成为我国老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人类期望寿命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QOL)是医学工作者的两大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为重要。建立老年人QOL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老年人QOL进行科学评价是老龄化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空巢期老年人除了面临经济困难、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心理问题严重外,生活上还缺乏子女照顾等问题。包头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渐突现,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猛增加。对于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文章报道较少。因此,开展社区空巢期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摸清空巢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促进老龄工作的发展。研究目的:了解和探讨包头市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WHO推荐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包头市昆区、青山区两个区446例60岁及以上的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包头市空巢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8.6%,其中两种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30.9%,平均每人患有1.69种疾病,居前3位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关节炎、冠心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城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好的占23.1%,中等的占54.0%,差的占22.9%。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限制(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评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八个纬度的得分分别为(71.80±20.64)、(81.17±35.41)、(73.80±18.05)、(53.75±15.01)、(65.33±12.63)、(71.85±22.61)、(83.48±35.17)、(69.04±12.70);加权总分为71.22±12.93。与包头市区非空巢老年人相比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纬度得分上存在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空巢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分水平下降;男性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情感角色限制4个维度及加权总分高于女性;不同文化程度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5个维度及加权总分存在差异,其纬度得分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遭受生活负性事件打击者生活质量的各纬度得分均下降;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得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纬度得分增加;患慢性病者除社会功能纬度外,其他纬度得分均低于位患慢性病者。多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躯体功能得分的因素有慢性病总数、子女孝顺满意度;影响躯体角色限制得分的因素有慢性病总数、经济收入、吸烟;影响躯体疼痛得分的因素有生活负性事件、性别、慢性病总数;影响精力得分的因素有年龄、慢性病总数;影响社会功能得分的因素有性别、经济收入、慢性病总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影响情绪角色限制的因素有慢性病总数、经济收入;影响总体健康的因素有子女孝顺满意度、生活负性事件。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受到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慢性病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与建议: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患有慢性病、高年龄组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低,这些人群是老年人卫生和社区服务的重点人群,在老年保健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其特殊困难。完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加强社区生活服务和卫生服务建设,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大力普及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改善心理健康,积极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5.期刊论文李安彬.严建雯.陈传锋.LIAn-bin.YANJian-wen.CHENChuan-feng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考察了城市空巢家庭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发现空巢家庭老年人不仅面临经济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而且具有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空巢家庭老年人由于非正式支持系统的支持不足,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正式支持系统对促进城市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期刊论文武秀杰.武江华.陈金慧.WUXiu-jie.WUJiang-hua.CHENJin-hui宁波市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西北人口2009,30(2)文章根据宁波市农村老年人生活1%抽样调查的数据,重点对宁波市农村空巢家庭中夫妇户与孤老户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在经济保障、健康保健、生活照料、社会支持等特殊需求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剖析,最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7.期刊论文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1)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可以看出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8.期刊论文淳军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赡养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4)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离家后仅由父母组成的家庭,子女离家后剩下老人独守家庭.空巢家庭的问题已引起社会上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这种关注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关注较少.事实上,农村空巢家庭已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据统计,在农村大概有20%的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老年人不仅希望自己度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晚年生活,而且也希望能拥有一个快乐、有人照料和关心的、幸福的精神生活.9.学位论文侯立丽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居住模式研究2008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发展时期,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伴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将不期而至。加之我国于八十年代初在城市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至今日,中国首批独生子女己到了求学、工作、婚嫁的年龄。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城市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呈现以下特点:不具备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所拥有的基础;“空巢家庭”年轻化,时间长;近五十年内,独生子女“空巢家庭”数量将不断增加。受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影响、人的社会性及我国城市居民的经济状况,决定我国目前最理想的养老形式应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家庭养老模式。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人员,我力求从环境行为学[4]的观点出发,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适合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生活的居住模式,通过人性化、理想化的住宅环境,辅以中老年人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并为他们提供交流活动的空间等,从而达到延长中老年人的健康活跃期,帮助介助期和介护期老人实现
本文标题: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6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