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即要结合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理解其思想主张,从中把握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向和把握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道家学说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儒家思想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动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2)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这充分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国家统一和强盛、思想大一统的时代特点。(3)宋明时期的理学。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了程朱理学,宋明理学发展为心学,儒学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活力,说明统治者用极端思想来消磨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意志,用更加纯粹的封建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4)明清时期,思想的活跃。明清时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加强,在此背景下,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理学进行反思、批判,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赋予儒学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总之,儒学的不断发展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证明儒学强大的生命力。(5)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6)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一课百家争鸣【学考要求】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知识结构】一、百家争鸣的背景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早期儒学(1)孔子(2)孟子(3)荀子2、道家学派(老庄之学)(1)老子(2)庄子3、法家:韩非4、墨家:墨子三、百家争鸣的意义(发展要求)【重点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经济大发展:生产力(铁犁牛耕)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政治大变革、大动荡:(1)大变革:社会转型时代,阶级关系复杂、社会矛盾突出;改革潮流的出现。(2)大动荡:诸侯争霸。3、文化大发展:私学的兴盛。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早期儒学:实用文档文案大全(1)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立者,和贡献有:①其思想主张:A提出“仁”、“礼”、“中庸”学说: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宽容),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民本思想的色彩,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即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有一定的保守性;B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即用“德”教化百姓);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政治理想: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②教育上主张和贡献:A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B教育贡献:a兴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b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等;c教学内容:“六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③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2)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主张:①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四端“):仁、义、礼、智,主张“性本善”(成为仁政学说理论基础);②强调大丈夫应注重气节品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继承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④提出“君轻民贵”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战国末期人,三次担任“稷下学馆”的“祭酒”,广泛吸收各家思想,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思想。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治国应以“礼”为主,礼法并施。(4)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①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德治”。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②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仁、义、礼、智;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学说,“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③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人首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他还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道家学派:(1)道家的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①“道”是世界的本源;②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④社会观:“小国寡民”思想,体现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3)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齐物”观点:即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就是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这是一种“逍遥”的人生态度,③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对古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法家学派:(1)法家思想的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2)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统治之术)”、“势(权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有:实用文档文案大全①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②“以法治国”厉行赏罚:以法为本,法不阿贵。③主张变法:“治国不法古”;“事异则备变”;④奖励耕战。(3)法家思想的影响: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巩固统一和政治稳定发挥重大作用。但过于严厉,导致秦暴政,秦王朝短命而亡。两汉以后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工具。▲谈谈对儒、法、道家治国思想的综合认识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实质上是“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4、墨家学派:(1)墨家学派的特点:以小生产者为主体的一个学派,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赴火蹈刃”、“以自苦为极”的苦干(实践)和自我牺牲的精神。(2)墨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主张有:兼爱(核心)、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儒家的“仁者爱人”和墨家的“兼爱”主张有何异同?同:都具有早期民本主义思想的色彩。异:A阶级立场不同,儒家“爱人”建立在等级名分基础上,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要求统治者关心民众,以缓和阶级矛盾;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是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B儒家重义轻利;墨家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睦安定。▲儒、法、道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互相对立的观点?治国方略:“仁政”与“法治”人性:“性本善”与“性本恶”人与自然关系:“制天命而用之”与“无为而治”人生态度:“刚健有为”与“逍遥”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有何重要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彰显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课汉代儒学的兴起【学考要求】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2、太学的创建B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知识结构】一、秦朝:“焚书坑儒”(发展要求)二、汉代儒学的兴起(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汉代儒学兴起的条件(1)汉武帝初年起用儒生,董仲舒建议政策“更化”(2)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重用儒生;(2)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目的、实质实用文档文案大全(3)设置太学:性质、影响3、汉代儒学兴起的影响三、隋唐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发展要求)【重点知识梳理】一、秦朝:“焚书坑儒”二、汉代儒学的兴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1、汉代儒学兴起的条件(1)经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初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2)政治: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3)文化: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4)汉武帝初年起用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何认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目的:加强思想统一,进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实质: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影响: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影响深远。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重用儒生;(2)文化政策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3)教育上,创立太学;设立郡国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①太学的性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②太学的影响:A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儒学的传播和发展;B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传播;C改变了大官僚垄断官位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3、汉代儒学兴起的影响影响:(如何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1)有利于思想统一,进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影响深远。(3)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4)实质是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隋唐科举制的文化影响。第三课宋明理学【学考要求】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知识结构】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发展要求)二、理学的发展历程:创立、成熟与发展1、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2)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发展要求)【重点知识梳理】一、理学创立的背景1、儒学的困境:2、儒学复兴运动3、社会根源:三教合流,儒学吸收佛、道精华,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二、理学的发展历程:创立、成熟与发展实用文档文案大全1、创立:(1)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理学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一种新儒学。其特点之一是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主张。(2)“二程”观点:①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②“仁”者境界:即达到“孔颜之乐”(化物于无形,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2、成熟:南宋朱熹全面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1)主张:①理气关系上(本体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修养论:A方法论上,区分教育的“小学”(“学其事”)和“大学”(“明其理”)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目标上,达到仁者境界,即强调获得精神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齐治平)。③社会政治理论:A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核心是“仁”;B只有将儒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6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