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优秀教学课件
评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韩愈《祭十二郎文》与李密《陈情表》一样十分感人,催人泪下。导入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马说》《师说》等。•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你知道“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个人吗?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祭文一般总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而本文尽脱窠臼,没有一句赞颂的话(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写作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读准字音•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sàng)(zhǎng)(xǐng)(hù)(mò)(xǐng)(nú)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汴州(hōng)(róng)(jù)(shèng)(yǔn)(biǎn)(xiǎng)(biàn)整体感知•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12段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段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GO。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解析文章第一部分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通馐,美味食物含,怀着死知道依靠通“伶仃”,孤独的样子不久死去的长辈,指韩愈死去的父亲通“逝”,死还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手持戈代表军务突然。万乘指天子的武备,即高官。离开探望住了一年妻子儿女的统称第二年离开成为事实,实现使……来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叔侄深情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惟兄嫂是依——只有依靠兄嫂了注意“惟(唯)……是……”为语句的一种固定,古今汉语中常见。如:唯你是问,唯才是用,唯贤是举,等等。宾语前置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忧伤继承人健康强壮取消句子独立性离开职守谁知道真实确实表选择纯正明智能为何v.继承……的事业确实寿命的长短解析文章第二部分Adj.→v.保全早晚第五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了三个“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意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心理。三个“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表达了什么?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虽然这样有的精神多久才幼儿儿童希望成长立业近来时常疼得厉害这其…抑…选择问丧这以(之)为,把…当做或者还是,连词表转折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在表时间介词大概你去世的给才来这里相当于“而”应该信口胡诌来应付他其···其:是··还是··第九段段解:安排十二郎死后事宜,告慰死者。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下棺入穴安慰来接来马上名词作状语,尽力也写作”垗”。墓地代奴婢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互相照顾着生活实在是我造成得灾难抱怨什么时候才有尽头“曷”通“何”解析文章第三部分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同“享”,鬼神享用祭品。希望通“余”,剩下的语气词的作用:第一.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第二.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深入剖析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2)为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牙齿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2.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本文的抒情段落是2、5、10、11自然段,以“呜呼”作为标志。3.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尝试分析这种抒情特点。作者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出来。少年孤苦,而如今自己的童年伙伴——侄儿也离开人世,诸多的不幸怎么能够不引发作者的悲痛?于是作者首次抒情。(2)回忆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之中。(3)叔侄二人已经变成永别,所以悲情再起。侄儿的死,自己不愿意相信,但是那已经变成事实,所以抒发了自古以来的至悲至痛之感。(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了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死亡的日期等。(5)作者好象在同死者对话,但是想到侄儿的生、老、病、死、葬料理不到,就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中,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情是主题,叙述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4、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5、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作者写此文不是在赞颂死者,而是在倾吐自己的悲痛心情。作者紧紧围绕叔侄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的生活琐事来写,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但是作者又不是在纯粹的叙事,而是在叙事中,侧重书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3、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的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优秀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6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