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22长子县第三中学校历史导学案教研组历史高一年级课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课时数1课时1课型编制人崔霞光审核人授课人日期学习目标(三维)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难点个体农耕经济的出现及其特点。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和精工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导学过程二次备课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学习:一、农业的起源1.出现:上古时代,从经济向经济发展,形成原始农业。2.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流域和流域形成规模。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北方以旱地的为主,南方以为主。3.产业结构的特点:以为主、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饲养的家畜主要有六种。二、农具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1、表现:时间农具发展情况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使用石、木、骨具,“耒耜”商周出现青铜制品,但很少用于农业春秋出现农具,牛耕(开始出现,汉代普及),是我国农用动力的巨大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汉犁壁、耧车(播种用)三国马钧改进翻车(灌溉用)唐(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筒车(以水力推动;灌溉用)2、影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巧学妙记: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自22春秋战国以来,铁犁牛耕成为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三、水利的兴修1、原因:2、概况:①内地:大禹治水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建成了芍陂、、,西汉建成漕渠、。从开始,政府经常大规模治理黄河。②边疆:西域地区最有特色的水利工程是。3、经验总结:我国古代总数大约370多种的农书,包含了大量关于的内容。四、耕作方式: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夏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称“耦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耕作3、春秋后:自耕农出现,即以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形成,从此,式的小农经济方式成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五、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产生时间:2、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制度的出现3、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相结合,生产活动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稳定性等5、评价积极:消极:课堂探究学习:1、分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2、概况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22反馈与矫正: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在中国、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古人喜欢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的生肖属相。其中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等。这种纪年法反映了:A、农业文明B、草原文明C、海洋文明D、儒家文明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2003年上海)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末年C三国两晋D隋唐时期5、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6、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7、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8、“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229、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经济现象A.采集的生产方式B.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C.商品经济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11、小农经济适应的生产力状况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D.间作、套作等复种技术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唱词脍炙人口: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出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本文标题: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7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