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学与教中的心理学
学与教中的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景德镇陶瓷大学王立皓第一章概论(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体现在:第一,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兴趣、需要等)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2、教师---关键作用(协调学与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特点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熟练地掌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懂得如何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五种要素都有教师来协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决策等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从宏观上看,教学内容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创新等的能力)---不断变化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如,新课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4、教学媒体(独特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实物、语言、书本、录音、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和个别差异(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都影响学与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都影响学与教。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给学生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必然影响学与教。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包括书本、教具、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师语言等。教学媒体无疑要影响学与教。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教学环境无疑要影响学与教。5要素(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等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目标、题材、环境等),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方法),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呈现、答疑、讨论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还包括教学管理必要时还需要教育机智(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不断地进行评价和反思老教师-----新教师(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生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着眼点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以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思过程随着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效果第二章人的发展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有规律的,内容包括认知和人格这个变化的时间跨度贯穿生命全程•模式1: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不同时间达到同一水平。如同身高的人。•模式2: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同一时间达到不同水平。如智力。•模式3: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的水平不同。如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知识学习。•模式4: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不同的速率,一般是先快后慢。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如儿童动作发展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原则:首尾方向:人的头部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躯干和四肢;大小方向:大肌肉的发展先于小肌肉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顺序: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儿童思维发展顺序: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者缺乏适当的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并将对后期的发展产生难以挽救的影响出处:劳伦兹的“印刻”实验。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易学会或掌握某种技能的时期。在个体早期的某个阶段,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或是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印刻是指某些物种的幼体对移动物体(一般是母亲)的尾随和依恋,是一种天生的或本能的倾向关键期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与人格的比较;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抽象思维最慢;个体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身高、言语发展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70分以上,130分以下占95%557085100115130145智力正态分布85分至115分,占人口68%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女性的听觉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女性明显优于男性。男性偏于抽象思维,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女性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一般说来,女孩的口语发展比男孩早,在言语流畅性及读、写、拼等方面均占优势,但男孩在言语理解、语言推理等方面又比女孩强。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乳儿期(0〜1岁)1婴儿期(1〜3岁)2幼儿期(3〜6、7岁)3童年期(6、7〜11、12岁)4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65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阶段要解决的内心矛盾(形成不同的人格品质)发展的重点重要人物婴儿期(0-1)信任——不信任得到/给予母亲儿童早期(1-3)自主行动——羞怯怀疑支持/放手父亲学前期(3-6)自动自发——退缩愧疚做事/游戏父母、幼儿教师学龄期(6-12左右)勤奋进取——自贬自卑完成事情共同完成事情老师、同伴青春期(12-18)自我统合——角色混乱成为自己分享自己朋友成年早期(18-30)友爱亲密——孤僻疏离在另一半那里找到自我爱人成年中期(30-50)创造——停滞关照同事成年后期(50--)功德圆满——悲观沮丧实现自我子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外形变化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性的发育与成熟矛盾动荡性过渡性物质前提和条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1)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3)独立意识:(4)情感:(5)道德和意志:直觉行动思维:用手拨算盘(动作)具体形象思维:脑海中的算盘(表象)抽象逻辑思维:抽象的数学式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2.青年初期这是指14、15~17、18岁的阶段,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1)思维: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2)情感:(3)自我意识:(4)意志:一、学习的一般含义(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心理实质如下:(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相对持久的变化(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一种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产生)第三章学习心理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处理好几对关系1.学习与本能●本能:指个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如筑巢、冬眠……)2.学习与成熟●成熟:指个体在发展上的、解剖学上的、生理学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建立在遗传特征的基础上,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与发展的,就好像是由遗传事先预定的方案的自然展开(如站立)3.学习与成绩4.行为的暂时变化与相对持久的变化下列事例都是学习行为吗?•一个幼儿搭积木,刚开始积木总是倒下,几经尝试后,他终于成功地把积木搭起来。•马戏团小狗表演算术。•黑猩猩将箱子叠起来取高处香蕉。•青蛙冬眠。•一个幼儿看到成人摘公园里的花,他也模仿着摘花。二、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与品德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一)学习主体分类: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三、学习的分类动物的学习从性质看:非社会性从内容看: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其生理需要从方式看:主要依靠直接方式获取个体经验;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动物如何学习?习惯化学习:当一刺激反复发生时,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条件反射:模仿学习:动物在幼年时会模仿者或其他成年动物的行为,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如辛德在大不列颠岛发现:一只山雀撕牛奶瓶盖,所有山雀都会了印痕学习:最早来自奥地利行为学家奥康德·劳伦兹,认为动物在初生的一段时间内都倾向于把与自己接触最多的移动物体当作自己的父母,这种学习对动物初期的生活久以后的择偶行为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推理学习:悟性学习(一)学习主体分类: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人类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的社会性:在同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以语言为中介:语言使人类有了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语言是抽象化、概括化的事物之间关系的信号,语言使人类有了掌握抽象概括经验的可能。具有积极主动性:人的学习不仅是为消极地适应环境,更是为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因此,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其学习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二)学习水平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970)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8类学习。信号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反应的学习;刺激-反应学习:于一定情境中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使行为巩固下来的学习;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其作出不同反应;概念学习:即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规则学习: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q奥苏贝尔的分类奥苏贝尔(D.P.Ausubel)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每个维度都
本文标题:学与教中的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9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