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8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1一、论述题:1.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区别与联系,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一)区别与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主义自然观弥补了这一缺陷,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但是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二)结论:自然观属于哲学术语,是指人们对自然界认知的总和。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源、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双刃剑”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论这两种不同的思潮?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2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程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3.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如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脑体关系、性别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家庭办公、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2.科学技术对“政治民主化”有影响,它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三)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论思潮及评价对科技乐观主义者来说,人类生活的幸福指数完全依赖科技的推动;对科技悲观主义者来说,从战争到环境的污染,这一切的灾难都应归咎到科技身上,他们将人类的一切成功和失败都归功于科技,这显然是非常片面的。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要真正使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使科技造福于人类,使其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就必须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科学技术,进行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的生产。人们不能仅仅按照经济效益原则来发展技术。从事技术活动时,考虑科技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的因素。科技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项目也不一定就是合目的性的。因为它可能对人的安全形成威胁,可能对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害,这样的科技项目就不是合理的。偏离人的目的,忽视人自身的本质与价值,科技发展必然最终对人自身造成戕害。正确的科技发展要具有人文关怀,并非要抑制科技的发展,更不是取消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提出科技发展要具有人文关怀,旨在减少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又不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全面实现的人学宗旨。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褒奖科技,更不应该不加思索的批判科技,而是应该辩证地、系统地分析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至于善用还是恶用或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因此人们应该正确应用科技给人们所带来有利的一面而避免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面。3.试比较科学理论的积累发展模式与否证发展模式?(一)积累发展模式:累积式发展模式是科学理论的各种发展模式中最早的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理论发展的较有影响的看法,包括两个阶段: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式发展模式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式发展模式。1.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式发展模式:古典归纳主义认为,作为科学基础的是关于经验事实的命题,科学研究是通过归纳程序去发现一般原理,如此逐步地归纳上升到最基本的原理。代表人物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3培根。经验的累积的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是以观察所提供的可靠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并通过归纳法建立起来的。随着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的增加,并由于观察和实验技巧的改进而对事实的了解更加精确和深入,愈来愈多的概括性更强的定律和理论被建立起来,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量的不断累积的过程。科学只有进化、没有革命;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飞跃。2.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式发展模式:1)科学理论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假设出发,用数学演绎与逻辑推理,推演出的一系列命题。所以理论家的方法是,应用那些作为基础的普遍假设或者“原理”,从而导出结论,建立逻辑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2)科学理论中的命题只有通过经验证实,证明它们同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才能成立。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据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3)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证实而不断地朝前发展的。逻辑实证主义按归纳主义观点说明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科学知识的增长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即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因此,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观察事实积累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证据所证实,那么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越强,所包括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二)否证发展模式:否证式发展模式是现代革命出现之后产生的、关于科学理论发展的较有影响的看法。从新问题到新理论,以及新理论再被否证,科学正是如此从旧问题向新问题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了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革命的过程,与累积模式不同的。科学发展的否证式发展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著名哲学家波普尔。他从证伪主义出发,否定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逐渐积累的模式。他认为科学理论不能通过归纳得到证实,但能被证伪。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猜测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大胆地提出假设,通过证伪,然后推翻理论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不间断地革命。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所以,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过程是:猜想→证伪→猜想。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1、科学技术异化对自然的异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生态危机。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同时把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严重破坏了地球上自然资源体系。早期空调的发明和使用本是为使人类生活空间更加清凉,最终却异化为使人类共同生活在更热的环境中的一个原因。日本福岛突发的核泄漏、核辐射也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2、科学技术异化对人的异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和行为世界发生了异化。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社会里,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像凶猛的洪水铺天盖地般涌入人们的生活,人类对这些电子产品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繁杂的信息容易使人麻木,4细腻的感情变成信息后也常常为人所忽视。人类渐渐地成为了信息的奴隶。这时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人类的主体性,现代机器大工业中自动化生产技术
本文标题:2018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9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