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走进纽约》(9.13号成稿)(1)
刘成章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因其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它的人口约1080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有“站着的城市”之称。帝国大厦世贸中心9、11事件就发生在纽约自由女神自由女神纽约汽车排起的长队刘成章,当代作家,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也获鲁迅文学奖。他的散文多写陕北生活,弥漫着黄土高原特有的气息。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重要字词沟壑巉岩浸淫皑皑镢头奇崛哐当嘈杂倏地杂沓砭骨分道扬镳hèchánjìnáijuéjuékuāngcáoshūtàbiānbiāo超凡脱俗:超出尘世,脱离凡俗巉岩:高而险的山岩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在人间砭骨:刺入骨髓,形容非常寒冷九天:极高的天空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摩天:触摸天空,形容很高浸淫:渗透物事:东西,物品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伟岸:雄伟,高大喧嚣:声音大而杂乱风风火火:形容行动迅捷倏地:忽然,极快地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路问:走进纽约,纽约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原文)?“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200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起汇拢到这儿来了!”——高楼林立,多如群山问:作者在描写纽约过程中主要选取了哪些地方?各有何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走在高楼大厦之间(华尔街)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走在大街上观赏纽约夜景(五个街区)游踪线索时间顺序:白天——晚上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天显得那么窄,那么狭,常常成了纵横的蓝线。——仰视问: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环(平)视三个角度对纽约的景物进行了描写。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判断。俯首望去,周围那些一下变得前辈起来的摩天大楼都是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俯视•便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示纽约市的面貌。环顾四周,目力所及,苍苍茫茫以至于无,而一切皆于我等距,纽约的疆界如被圆规画成,活脱脱是一个大圆。——环(平)视问:为何这样安排?(这么安排有何作用)问:描写景物,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文中描写景物,哪些地方用静态描写?哪些地方用动态描写?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也映照出朵朵白云。”中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以及在上面俯视看到的景物:“俯首望去……很像一颗画在纸上的地球了。”中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都还是一片明艳的阳光。”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5自然段A.静态描写:俯瞰纽约★静态描写的好处: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我们比较完整地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的全貌、实况。B、动态描写:1、第2自然段写巨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2、第4自然段写纽约的交通状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甲虫以铁为甲……美丽动听。”这些动态描写将景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这样描写,充分表现了纽约上空风力之大,也衬托出大厦之高。3.读一读下列语句,想一想:它们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2)“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比喻,极力表现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衬托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之高。(3)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珠穆朗玛峰。……帝国大厦世贸中心夸张,极言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之高。问: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第几段)?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一方面,作者身在异邦,虽处于繁华的大都会,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它能早日繁荣富强。(第三段)感受: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一方面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要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同时对其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的“现代文明”褒中有贬。中心本文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荣景象,既表现了它的勃勃生机,又反映了另一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同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曼哈顿暮色五、你我感悟:通过学习课文,说说你对纽约这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的印象。最繁华的大都市、现代文明的结晶、处处高楼林立、直插云天、气象雄伟,繁华喧嚣、车水马龙、风驰电掣、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生活节奏异常快速,灯光如昼、奇绝伟岸、生命力博发。每个人都是奋斗者和竞争者。
本文标题:《走进纽约》(9.13号成稿)(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5805 .html